張 曦
財務預算是反映企業未來一定預算期內預計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收支等價值指標的各種預算的總稱。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核心組成部分,是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單位的各種資源進行分配、考核和控制。
小企業的特點是經營規模小但經營范圍廣,資金實力弱但要融資難,市場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對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影響最大。由于財務預算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在對市場預測的基礎上,對企業未來的行動進行事先的財務安排和計劃,所以,加強小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對我國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增強未來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現實的情況是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總體上相對比較薄弱,財務管理方法較粗糙,因缺乏有效的預算管理機制,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失控進而引發企業財務危機的現象比較普遍。
1.財務預算管理缺失或流于形式,緣于預算管理觀念落后。首先,管理者不關心預算編制內容、過程和方法的合理性,而是以預算結果的滿意度作為是否批準該預算的基礎,使預算的科學性缺少保障,對預算實施也缺少有效的分析、控制和考核。其次,認為財務預算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事情,財務預算就是財務收支計劃的翻版,一些企業編制預算只是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或獲得有關單位對本企業管理水平的認同,因此表面上制定有預算,而實際上預算無法得到有效實施和落實。第三,還有一些小企業內部不同層次的管理者為了爭取到對部門有利的預算指標,不遺余力討價還價,為了某種目的或者故意做寬松的預算、或者故意將預算做得很高。沒有把預算管理作為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工具,而是作為調節管理者意向的手段,使得小企業不可能形成健全的財務預算體系。
2.純財務行為的財務預算編制,緣于企業各職能部門缺乏配合。企業的財務預算編制一般是由財務部門牽頭進行的,由于小企業機構設置和人力資源的限制,企業年度財務預算的制定似乎只是高層管理者的事情,企業各部門之間缺乏密切的協同配合,使得財務預算變為一種純財務行為,而預算工作涉及到企業的業務、資金、財務、信息、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方面和各個職能部門,非財務部門所能確定和左右。
3.預算方案未實現企業資源最優配置,緣于預算編制的主觀性和盲從性。預算的基礎是各種業務、投資、資金、人力資源、科研開發以及管理,一些小企業沒有從本企業實際情況和特點出發采用適當的預算編制方法,預算編制時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盲從性。這種缺少科學性、可行性的預算編制方法是無法編制出實現企業資源最優配置的預算方案的,也無法使預算管理得到有效實施。
4.預算管理混亂和財務預算目標落空,緣于缺乏對總目標的內容分解和時間分解。實際工作中小企業的預算管理混亂,日常工作無章可循,導致預算目標落空或不能順利實現。首先是由于小企業注重總目標的制定而缺乏對總目標的細致分解工作,以至于基層單位無具體標準可循;其次是偏重于長期(年度)預算而不注重短期預算,缺乏對預算目標的時間分解和分階段實施的具體方案,而層級責任預算目標是對總預算目標的細化和支持。
5.財務預算的執行不佳和控制不力,緣于預算指標缺乏針對性和執行的嚴肅性。首先,一些小企業對各項預算指標沒能做到系統細分、責任單位不明,而導致各部門往往因職責范圍、管理權限不清等原因而引發扯皮現象,使得層級預算在企業中未能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其次,有些小企業在預算執行中不注意權限的劃分和制衡,尤其對預算調整的權力不加以限制,使得超預算和無預算的項目由于預算調整權的濫用而照樣開展,成本費用超預算的現象屢屢發生,預算管理的嚴肅性無法得到體現。因為,財務預算本質就是一種財務計劃,只有根據預算執行過程中反饋的情況來及時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及時地發現問題,堵塞漏洞,才能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
6.財務預算業績的考評缺乏依據,緣于可控與不可控因素劃分不清。對財務預算業績的考評是企業年度工作總結主要內容之一,但缺乏考評依據是小企業遇到的最大難題。企業在預算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對各責任單位責、權、利劃分不清,而財務指標難以實現對過程的控制,具有反映的時滯性,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可能導致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完全抹殺人的主觀努力,又會導致一些責任部門之間相互推卸責任,獎罰不明。
1.企業一把手要重視和關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企業領導,尤其是一把手要提高對實施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要把財務預算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環節,與企業戰略管理、薪酬業績管理等一并作為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實踐表明,由于財務預算管理涉及企業內部全方位、全過程、全員以及外部環境,預算管理的作用發揮好與否離不開企業重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2.建立全面財務預算理念。加強對企業員工預算知識的培訓,強化每個員工的財務預算意識,提高他們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因為,財務預算是在財務收支預算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因此,要建立全員、全額、全過程的財務預算管理理念,真正發揮預算管理的權威性和對經濟活動的指導作用,達到通過財務預算,回避財務風險的目的。
3.夯實財務預算管理的基礎工作是基本前提。有條件的企業應成立專門機構(如預算委員會),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來具體組織本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包括負責擬訂預算目標和預算政策;制定預算管理的具體措施和辦法;組織編制、審議平衡預算草案并報單位最高權力機構審批;組織下達預算,協調、解決預算編制和執行中的問題,考核預算執行情況,監督完成預算目標等等。將企業整個預算管理過程納入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軌道,使得整個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在預算目標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保證預算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行。
4.加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是關鍵。編制預算要在客觀掌握現行預算的執行情況并總結以前編制預算的經驗的基礎上,加上對市場情況進行調研與預測,把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出與投入的市場行情,采用適當的公式與合理的算法來確定預算指標數,做到數據來源的科學可靠,以保證預算的科學可行。運用廣泛的市場調查研究和先進的分析方法、分析工具來進行科學的預測和預算,做到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并注意預算的細分化和各部門的協調性,既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又能把握企業的整體目標,既可增強財務預算編制工作的科學性又能保證其有效性。
5.預算目標層層分解與責任落實,提高財務預算的執行力和控制力。在財務預算的實施過程中,預算目標的層層分解是責任落實是關鍵,在確立各層次、各環節預算執行組織責任目標與獎懲標準時,既要有一個原則性的目標框架,指明必須要達到的基本責任目標與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同時對一些細節問題,只提出一個總的指導性方針,使預算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彈性并由各預算執行組織靈活掌握,是提高財務預算執行力和控制力的根本。
6.創新預算考評指標,建立有效的考評機制。首先,考評指標設計的合理性可以激勵員工努力實現預算目標。因此,在設置和選擇評價指標時,根據管理層次、工作性質、承擔任務等條件的不同而考慮能夠反映中小企業戰略和目標實現的指標,既包括財務指標又包括非財務指標。其次,嚴格的考評機制是預算目標得以有效實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企業應結合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預算責任目標制定公正、合理、有效的獎懲制度,并形成嚴格的考評機制,把預算執行情況與責任單位、責任人的切身利益掛鉤,使之與企業形成責、權、利相統一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