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學院 周凌宇南京理工大學 張葉紅
自C.K.普拉海拉德和G.哈默提出企業核心競爭力理念之后,核心競爭力理論迅速在企業理論領域風靡全球。綜合現有的研究,可以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它不是一種單一的研究開發能力或生產技術,也不依附于具體的產品或業務,而是一種集合的能力,具有價值性、獨特性、延展性、不可分離性和不可交易性。
本文從企業資源優勢的角度,借鑒傳統學科的能量模型來解釋核心競爭力。試圖進一步從理論上闡述核心競爭力的特性。
U=MS(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企業資源質量與資源差異的乘積)
模型A中的U原意為勢能。勢能就是優勢,在此,筆者將U解釋為企業所擁有的諸要素集合而成的競爭優勢——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M原意為質量。在此,可將M解釋為“資本”,也更廣義地理解為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的質量。如,人才、資本、客戶、渠道、創新能力以及上層社會資源和各項認證、資質、專利技術的知識儲備等等都是企業的資源。
S原意為距離。在此,可將S解釋為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性和差異的量。
核心競爭力不僅僅取決于企業的各種資源,而且,取決于這些資源與目標競爭對手的差異。差異越大,所獲得的競爭優勢就越大。差異性與獨特性給企業核心競爭力帶來乘數效應。
資本無疑是企業的關鍵資源,但在核心競爭優勢的表述中,資本并不存在差異性。相對于資本及其他資源而言,企業的知識資源的差異更為明顯。根據模型A的解釋,注重企業知識資源的建設將帶來更大的乘數效應,將更有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傳統企業更多地倚重有形的資本,一旦資本缺失,企業就面臨嚴重的危機。而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在重視資本的基礎上應更加重視知識和“知本”的建設。缺乏資本但如果擁有“知本”,企業通過獲取風險投資等方式同樣可以得到迅速發展,這樣的實例在網絡時代并不鮮見。 “知本”是未來企業致勝的核心資本。
進入21世紀后,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明顯感覺到知識資源建設的重要,對于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資源的認識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以實物型資產(如土地、礦產、物業、機器設備、存貨等)和金融/財務型資產(現金、存款、應收款、信貸、投資、股東權益)為主,演變為以金融/財務型資產和無形資產為主。實物型資產和金融/財務型資產依然重要,但管理及運作這些資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更為重要,在發展比較超前的企業群體中(以跨國公司為主),企業的核心利潤源和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地體現為一些高價值無形資產:運用專利規則占領市場已成為企業致勝的重要戰略。
據統計,到2000年底,外國企業來華專利申請已超過20萬件。在某些當今發展最迅速的高技術領域占據了很大份額,在計算機領域,國外申請占到70%,通訊領域占93%,半導體芯片領域占75%,高清晰度彩電領域占90%,醫藥領域的西藥專利幾乎達100%。這使得我國在一些高技術產品如:家電、通訊產品等在與國外品牌及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處于下風。近年來隨著國內企業核心技術的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增加,中國高技術企業的生存與競爭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改善。截至2001年底,國外在華累積申請專利231367件,其中發明專利占78.8%,職務發明專利占94.8%,而同期國內累計申請專利1138633件,其中發明專利只占16.4%,職務發明專利占33.0%。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資料,2003年4~6月在我國的專利申請受理量為68936件,其中國外專利申請13542件;在申請受理的總量中,發明專利申請總量24319件,其中國外申請為11552件。國外專利申請尤其是發明專利申請在我國所占比例有越來越高的趨勢,而這些申請中很多是跨國公司所為。由于發明專利在我國三種類型的專利中最為重要,國外跨國公司以申請、獲得發明專利為核心,體現了其在我國構建以基本專利為核心,以外圍專利為壁壘的專利戰略思想,體現了其企圖占領我國主要技術領域并嚴密加以封鎖的戰略意圖。
誠然,知識資源并非企業核心競爭力惟一構成要素。成為成功的企業必須擁有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能力可以是高科技,可以是知識性的,也可以是傳統的要素。即使企業擁有的不屬于高科技范疇的核心競爭力,也一樣會獲得成功。
在模型A中,企業資源的差異性十分重要。在模型B中,速度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詞。
N=MV2/2(企業核心競爭優勢=1/2企業資源質量與企業行為速度平方的乘積)
模型中B的N原意為動能。在此,筆者將N解釋為企業所擁有的競爭行為的優勢——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根據上文,可將M解釋為企業所擁有的知識資源為核心的各種資源的質量。
V的原意為速度。在此,可將V解釋為企業行為的速度。在模型B中,速度V是以V2的形式出現的。借此說明速度要素在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的權重。速度包括,產品與服務的創新速度和對市場的反應速度,也包括管理創新速度,制度創新速度,營銷創新速度等等。
要保持速度,技術上的領先固然重要。但技術指標領先往往只是暫時的,實驗室里每天都有新技術誕生,產品從技術領先到過時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因此,依賴技術領先的企業,同樣會因技術指標過時而面臨生存危機。在信息時代,產品與技術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特別是對于高新企業來說,速度成為競爭的關鍵詞。
進入21世紀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技術創新與技術發展的加速,產品更新換代隨之加快,特別是諸如電腦、手機之類的高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為此,速度文化成為競爭研究的熱點。
新經濟中的現代企業已沒有決策大小的問題,只有速度快慢的問題。企業速度文化的精髓在于發現最終消費者,并以消費者所意想不到的速度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新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于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更雄厚,而是要看誰最先發現最終消費者。誰最先順利地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務,誰就是成功者。這里,技術研發是工具、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目的。同時,企業速度文化強調的不僅是使用數字化工具改造或創造管理和運行流程,更重要的是要營造出充分發揮知識和智能效率的企業文化氛圍,在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中提供企業員工最快速的反應機制,讓員工徹底發揮潛力,主動掌握不斷流動的信息所透露出的商機。
速度在網絡業務中是一大重要因素,它可以快速轉化為市場份額上的優勢。在市場與技術日新月異的快節奏時代,傳統競爭因素的重要性在不斷減弱,而新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時間競爭。速度的快慢往往決定企業的存亡。因此,企業要隨時跟上市場變化的形勢,稍一遲疑,就有可能折戟沉沙。因此,一旦擁有一個好的產品就應迅速推向市場,不能等待觀望。在未來的市場中,不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在信息時代,慢就意味著失敗、慢就意味著淘汰。培育起一種重視速度的企業文化是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速度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往往更為重要。據麥金西公司的研究表明,如果新產品在預算經費內開發完成,但比計劃時間晚了6個月出售,那么在開始的5年內,利潤將大約減少33%;而如果產品在計劃時間內及時推向市場,即使超出預算經費50%,利潤也幾乎不受影響。
變幻莫測的商場中,搶先一秒就能獲得競爭優勢,寧早勿晚是制勝的前提。我國的企業也有必要在創新、生產、物流和商務等環節減少時間消耗,提高企業運作的效率。速度文化強調的不僅是使用數字化工具改造企業舊有的管理和運行流程,或創造嶄新的管理和運行流程,更重要的是要營造出充分發揮知識和智能效率的企業文化氛圍,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提供企業員工最快速的反應機制,讓員工充分發揮潛力,主動掌握、及時把握不斷流動的信息所透露出的商機。
競爭是一門動態的科學,有太多的變數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因此任何競爭策略都沒有既定的最佳方案,往往最可行的方案是千變萬化市場中的隨機策劃能力和創新能力。萬物皆流,市場萬變。企業必須運用創新原理,才能充分、靈活地運用市場原理和企業資源。創新的策略是競爭制勝的法寶。根據上文的思路,筆者進一步聯想到物理學上的“加速度(Acceleration)”,并且認為“創新”可以給企業帶來加速度——a。當加速度——a>0時,企業發展的趨勢加強;當加速度——a=0時,企業發展的趨勢不變;當加速度——a<0時,企業發展的趨勢減弱。
企業依靠創新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同時創新也存在巨大的風險。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強化,并升華成一種社會主題。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源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勇于創新,不畏風險的人。最新的研究表明,成功的世界級領先企業,“更多地是由超越現實的抱負和在低投入產出中表現出的創造性來維系的,很少是由制度的承襲而維系成一體的”。亞馬遜、戴爾、聯想、海爾等企業的成功都說明了創新在企業競爭及企業發展中的加速作用。
新經濟時代的企業創新文化強調重視經濟主體的獨立性、個性和靈活性,提倡和保護具有個人沖動的“靈感”和獨創性,鼓勵不畏風險,激發創造激情,允許嘗試失敗,對人的尊重首先要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的正當欲望,使其才能、智慧得以充分釋放方面。可持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延續的關鍵在于人;建設可持續企業核心競爭力可使得企業不因人事的變故而喪失核心競爭力,其關鍵是在于建設企業的組織與文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都是階段性概念,只有創新才是企業的生命動力的來源。
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是很多的,實際情況更是十分錯綜復雜。企業CEO們往往忙于具體事務,無法從紛亂的現象中找出關鍵性的問題和核心要素。希望以上借助物理學的公式和研究方法所作的嘗試性探討能對企業主管和企業文化研究者有所啟發。
[1]許鶯,葉生洪,劉宇.實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芻議[J].工業技術經濟,2005,(06).
[2]武玉榮,尹奮勤.企業倫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J].集團經濟研究,2006,(11).
[3]鄭克俊,遲青梅.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識別與提升模式研究[J].經濟論壇,2006,(01).
[4]孫永波,王娟.如何構建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J].商業研究,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