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張敬雯
信用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企業家的立身之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中國已成為世貿組織的正式成員后,信用低下必然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信用危機必然成為市場的“癌腫”,信用缺失則必然成為企業失敗的主因。
自改革開放以來,吉林市的民營企業成長極其迅速,在其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了各種例如機制靈活、適應性強等優勢,但其自身的弱點和局限性也嚴重限制了吉林市民營企業更快的發展。尤其是現在正處于全球經濟衰退時期,誠信缺失問題已成為影響吉林市民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關于信用,存在很多不一致的概念。在英美國家,信用被稱之為Credit。《牛津法律大辭典》將其解釋為:“為得到或提供貨物或服務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諾在將來付給報酬的做法。”黃達主編的《貨幣銀行學》對信用的解釋是:“信用這個范疇是指借貸行為,這種經濟行為的特點是以收回為條件的付出,或以歸還為義務的取得。”但是上述這些定義屬于狹義的信用概念。很多學者給出了廣義的信用概念,廣義上的信用含有“信譽”(Reputation)、“誠信”(Good Faith)、“信任”(Trust)、“威信”(Prestige)等涵義,甚至還與“道德”(Moral)和“倫理”(Ethics)有關。《辭海》(1989)列出了“信用”的三種釋義:一為以誠信任用人,信任使用;二為遵守承諾,實踐成約,從而取得別人對他的信任;三為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因此,信用體現了人們的基本行為準則。在本文中,信用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有信譽、誠信和信任的涵義,是指個體為了追求長期利益,自覺遵守承諾、誠實可靠,不欺騙,是對規則遵從度和目標的一致性等。
2009年,是吉林市民營企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吉林市民營企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快速發展、率先發展、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強全市民營經濟宏觀指導,在全民創業、優化發展環境、推進大項目建設、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民營經濟與信用制度的增長速度與質量同步提升,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創歷史新高,吉林市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創業重點服務支持城市”,全市民營經濟呈現出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信用制度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吉林市民營企業信用制度的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方面,商業拖欠的現象相當普遍,其嚴重程度觸目驚心,已經給吉林市造成了很大損失;另一方面,由于懼怕貿易風險,不敢采取靈活的貿易結算方式,嚴重影響了吉林市民營企業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喪失了許多貿易機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吉林市民營企業仍缺乏系統的信用風險管理知識,對涉及在國際貿易銷售前、銷售中和銷售后的信用評估機制、債權保障機制、賬款管理機制等相應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不能實行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 由此可見,雖然吉林市民營企業在信用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信用危機仍然存在,并且至今仍沒有一套完善的信用體系來規范吉林市民營企業的經濟行為。筆者認為,有必要針對吉林市民營企業信用問題做出詳細的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對策。
盡管民營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極其迅猛,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有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機制靈活、適應性強等優勢,但同時其弱點和局限性也嚴重其自身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現在正處于全球經濟衰退時期,誠信缺失問題已成為影響吉林市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其主要癥狀如下: ①相互拖欠貨款。吉林市民營企業之間存在比較嚴重的相互拖欠貨款現象,逾期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已成為吉林市經濟運行中的一大頑癥。②做假賬。這直接擾亂了吉林市正常的經濟秩序,流失了大量的國家稅收,侵蝕了國家的經濟肌體。③無工會組織。企業的員工無處維護自己的權益與利益,這就使得其無法吸引優秀的員工,從而限制了吉林市民營企業的發展。④造假現象依然存在。很多民營企業均把“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作為自己的行動方針,但仍然有些企業為了謀求短期超額利潤,不從企業自身出發抓管理、創品牌,而是通過仿冒品牌、制造假冒偽劣產品,以獲得豐厚利潤,牟取暴利。⑤勞資關系緊張。任意拖欠職工工資、勞動條件差、缺乏勞動保障,甚至不予雇工簽訂勞動合同以及違規拖延勞動時間,這些情況的發生造成了吉林市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極其不穩定以及市場的動蕩性。⑥合同欺詐現象時有發生,使合同當事人相互之間產生了信任危機,進而嚴重影響了吉林市企業經營,增加了經營成本,降低了經營效益。⑦吉林市民營企業家本身欠缺誠信理念。相對來說,吉林市現有市場的不規范,法律的不健全,為很多民營企業家都帶來了獲取暴利機會,使其有機可乘,成為市場投機者。
開展創建誠信守法企業活動,加強民營企業誠信建設,是提高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和發展能力的現實選擇。當前,融資難、擔保難一直是困擾民營企業的首要問題,其主要癥結是企業信用不足。吉林市有關部門可制定如下民營企業信用評價標準來維護其自身的健康發展:一是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重合同守信用。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依法簽訂合同并履約;二是依法建賬和會計核算。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會計核算,不得賬外設賬,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三是嚴格執行國家財務管理制度。按時如數償還銀行貸款,在金融機構中有良好的信用;四是加強應收應付賬款管理。按時如數支付客戶貨款,在客戶中有良好的信用;五是加強質量管理。嚴格按標準組織看待生產,為社會提供優良產品和服務,嚴禁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六是建立健全的安全衛生規章制度。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勞動保護措施,杜絕或減少安全生產事故和職業危害;七是重視環境保護。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廢水治理達到國家標準,實現清潔文明生產;八是依法納稅。及時足額繳納稅款,在當地稅務部門中有良好的信用;九是依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及時發放職工工資,積極推行職工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十是企業法人代表誠信守法,樹立良好的個人信用。企業領導班子成員注重整體形象,以身作則,遵紀守法,從嚴治企。
作為地處東北地區的內陸省份,吉林省的民營經濟經歷了從小打小鬧到成規模發展、從粗放式經營到集約型經營、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過程。而吉林市的民營企業是全省經濟發展中活力最強、貢獻最大的經濟增長群體之一,一度成為吉林省發展民營企業的排頭兵。本研究著力解決特定經濟時期下的吉林市民營企業存在的信用問題,構建了全新的民營企業信用體系框架,有利于實現吉林市民營企業乃至吉林省民營企業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
[1]喬迪.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M].天地出版社,2003.
[2]艾森拉塞爾,保羅.弗利嘉.麥肯錫理念[J].華夏出版社,2002.
[3]小泉俊一,制度構建實用手冊[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4]謝旭.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企業內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J].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報,2002.
[5]韓家平,蒲小宙.“3+1”科學信用管理教程[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2.
[6]張維迎.產權、政府和信譽.三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