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工學院 錢曉梅
在我國,體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還不具備明顯的提升速度,且對國民經濟增長起到的拉動作用還十分有限。這主要受制于我國整體的產業結構現狀。眾所周知,產業結構現狀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的標志,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及產業結構條件下經濟增長點的選擇具有明顯差異。在一個國家工業化沒有完成時,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發展,只有到了后工業化時代,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才有可能來自于第三產業。從目前來說,我國所處的階段為標準的工業化加速器階段,還沒到主要靠第三產業來推動經濟增長的階段,所以體育產業的發展還受限頗多。
近些年來,我國的體育產業雖然獲得長足發展,但卻日益凸顯出發展失衡的狀況。首先,客觀環境、資源、產業觀點和市場意識的差異等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地域間的不平衡,表現為東南沿海省市發展迅猛而西部地區發展比較滯后;其次,由于各項目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取得成績的差異,各運動項目間的產業開發、產業資源價值市場容量和效益之間的差異逐步增大;再次,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土地、房屋、設施等資產資源配置方面的局限性,使得產業收益差距不斷增大,日益失衡。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體育市場的管理存在許多問題,如部分體育經營項目存在權限交叉、不同地區的部門管理或者多部門同時管理等等。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一直缺乏一個全國范圍內對體育市場進行管理的高層次立法,很多地區的管理都停留在簡單審查、許可階段,未實現積極的行業管理,還未實現體育市場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效益化,更談不上建立行業服務標準了。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我國體育產業難得的發展機遇,將對我國的體育產業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從今后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我國的體育產業戰略應同奧運戰略緊密結合,共同規劃,協調發展,使兩者互為支持,互為補充,從而實現我國體育產業和奧運經濟發展的有效互動和雙贏。
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盛會,20世紀80年代以來,奧運會的市場化運作已成就了一個全球化的體育產業,從申辦到實現,承辦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這就從客觀上促動我國必須采取國際上通行的市場運作模式,只要運作得當,我國體育事業產值必將得以大幅度增長,從而加速我國的體育產業化進程。
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必然會為體育用品市場開發注入一劑強心劑。首先,聯賽的各家俱樂部將在俱樂部標志產品的開發、球迷用品的銷售、運動服廣告、冠名權轉讓及運動員轉會等方面更多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使自己的經營水平更具國際水平。其次,全民健身運動將在奧運會的帶動下綻放出新的活力,孕育出更多的商機,如各類體育器材、設備用品、體育服裝、奧運會紀念品、吉祥物等,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市場需求。
從國際經驗看,奧運會已不單單是一個體育盛會,已成為一綜合性、國際化的商業活動。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奧運服務,再到奧運轉播以及附加產品的開發等等,這一系列的過程將為舉辦國提供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可解決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相當一部分人群的就業問題。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體育產業的發展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必然要被一步步地卷入國際化、全球化的趨勢中。就拿2008年奧運會來說,國外著名的體育用品公司、體育管理咨詢公司和體育俱樂部紛紛進入我國市場,對我國的體育企業造成不小的沖擊。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為我國培養體育產業強勢企業,力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使我國體育企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原來的舉國體制,或者原來的體育體制和體育的發展模式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隨著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關于舉國體制改革的呼聲已越來越高,更有甚者認為其已經成為影響和干擾體育市場發展的因素。從我國目前的現狀來說,絕大部分賽事、運動員、運動隊,甚至場館的資源都控制在政府手里,這些體育資源是不可以流動的。而對于真正的產業來說,資源應該是可以在市場當中流動的。
體育產業要想獲得深入發展,必須有一個規范化的管理。這其中就包括很多問題,如:是否要重點支持競技體育,放開其他體育辦的產業;是否要從產業政策上鼓勵民間私營企業投資體育產業,特別是一些便于市場化運營的項目;如何解決體育市場人才資源短缺和提高運作人員素質的問題;如何實現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等等。要做好以上這一切,必須有一個規范化的管理機制與之相應,這樣才能集中優勢資源,使我們的體育產業發展躍上一個新臺階。就拿體育經濟政策來說吧,必須可以依法保護各種體育所有制體育組織的權益,鼓勵體育產業中形成多種所有制的競爭格局,并利用股份制等形式來吸引和組織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工作,必須建立一個有利于人才培養的、科學的模式。這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內容:優秀運動員的培養和經紀人的培養。從前者來看,優秀的運動員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根本,更是體育產業不同環節中的最基本環節。縱觀國際形勢,各個國家都把培養體育明星作為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手段,力爭培養既有競技價值,又有社會價值的個體。為此,我們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人才的儲備和后續培養工作。從后者來看,體育經紀人這個角色已經成為體育產業發展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涉及到運動員的比賽、訓練、商業活動、運動員商業開發等一系列問題。
我國的體育產業要想長足發展,相應的立法保障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注重同步加強相關立法的建設,通過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維持、保障體育產業發展的進程。首先,國家要加強對體育競技的立法、知法、司法、管理和監督,由此加強對體育腐敗、體育博彩業等的管理工作。其次,做好行業規范工作,盡早出臺行業標準,讓目前還比較混亂的體育市場得到規范。再次,通過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我國的運動員商業開發制度,并把產權明晰,一方面增大運動員價值的開發,一方面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
從2008年奧運會來看,其整體煥發出來的參與熱情,以及對全民健身的帶動作用,對于培養全民族積極向上的、健康的生話方式和理念來說功不可沒。中國體育產業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必須抓住時機,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建設氛圍,保護國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同時做大體育的民間組織和協會,使其能夠更加便捷地參與體育文化的建設和普及。
[1]陳剛.淺析后奧運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及應對策略[D].商場現代化,2009.
[2]董笑然.北京奧運會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積極影響[D].商場現代化,2009.
[3]姜南.北京奧運會對中國體育產業的影響[D].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
[4]劉溥.淺析北京奧運會如何帶動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D].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
[5]郁慶定,金勇偉.2008年奧運會與體育產業[D].江西社會科學,2004.
[6]劉淇.北京奧運經濟研究[J].北京出版社,2002.
[7]王芬,蔣志學.市場經濟與體育改革發展.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