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將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大學課程教學方法科學性的探討
——改進公共關系課教學的思考
◆郭 將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大學課程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對于知識的傳遞有著特殊的意義,教學的過程,不但是知識傳遞的過程,同時是一種藝術,一種創造和創新。因此,文章以公共關系課為例,提出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科學地準備課程內容;第二,科學地選擇上課方式;第三,科學地總結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性 公共關系課教學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應該給學生傳遞有用的知識。因此,大學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首先體現在我們應該有選擇地傳遞那些對學生真正有意義的知識,而不是拿著教案朗讀。
比如,我們來看看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公共關系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組織的一項管理職能,也成為組織戰略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組織主動適應和協調不斷變化著的內部、外部環境的重要職能。同時,公共關系通過形象和信息傳播,成為方向性滲透、目標突破、關系溝通和解決沖突的重要手段。學習公共關系勢在必行。但是這門課程在上課前的設計和安排卻需要花費一些心思。
因此,教學重點不是機械地將西方先進的理論在課堂上進行完整的展示,因為西方的理論雖然先進和完整,但是,并不一定真的適合中國當前的國情和客觀需要,所以,在備課的時候,必須對內容進行適當的選擇,更貼切中國實際的理論和方法,才應該仔細研究和擴展。因此,在備課過程中,內容上的創新非常重要,因為只有真正體現了時代感的內容,才能真正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共鳴。就必須深入研究中國的國情,研究中國公共關系實踐暴露出來的特殊問題,分析中國公共關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大學教學的科學性在于不但要對前人的方法合理的繼承,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揚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積累,形成自己的方法,才能夠成功的完成理論的研究。例如,在近代科學史上,伽利略最早把系統的觀察、實驗和數學的分析方法結合起來,提出尋求物理原理所必須具有的思想,而牛頓的天才之處就在于他能夠創造的發展這一思想。他的創造活動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方面,運用已有的數學工具探求物理問題;而另一方面,在研究物理問題中創造新的工具。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牛頓在研究物理學和數學是同時進行的,力學運動規律的探求和重力與天體運動問題的研究始終是牛頓發明微積分、創造新的數學工具的主要動力;而微積分計算方法的不斷完善和成功運用,又正是牛頓創立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的關鍵。
從這個意義上講,公共關系課程的進行,必須非常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讓他們真正進入這樣或那樣的思考過程,不能單方面進行自己的課堂。大學課堂永遠是屬于學生的。因此,課堂討論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選擇一些學生有興趣思考的問題。例如,2009年爆發的王老吉危機事件。王老吉的配方為:水、白砂糖、仙草、雞蛋花、布渣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除了夏枯草外,其中的雞蛋花、仙草以布渣葉三種成分是非藥食同源的原料。2009年 5月 11日,衛生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王老吉涼茶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衛生部許可名單之列”,至此,王老吉添加違規成分的事件,又一次被擺上了臺面。事實上,夏枯草作為涼茶成分受爭議并不是第一次,2005年衛生部同意了《關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關問題的請示》,其內容為“在食品衛生法生效以前,傳統上把藥物作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傳療效并有 30年以上連續生產歷史的定型包裝食品品種,可以經售。”按照該請示的內容,王老吉涼茶開始于 1828年,已經有 100多年的歷史,所以,該飲料中添加夏枯草沒有違法。然而,即將于 2009年 6月 1日正式生效的《食品安全法》打破了這一“和諧”的局面,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中添加藥品,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具有食品和中藥材雙重屬性的飲料是否能上市,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驗明正身”,食品中添加的藥食同源成分,以衛生部出臺的“87種允許食用的藥材名單”為唯一標準。換句話說,《食品安全法》一旦執行,保住王老吉多年的“免死金牌”將被打破。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王老吉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危機?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對危機公關進行一些必要的分析和討論。但是,要提防討論走向盲目性和隨意性,應該用公關關系基礎知識和理論來引導討論的方向,確保討論的科學性,從而在一次次熱烈的討論中,保證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真正用到討論中,做到學以致用。
課堂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科學方法摸索的過程。在教學方法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成功的范例,并且可以獲得很多的具有啟發性的研究方法,但是如果認為什么樣的方法就是最優,或者為掌握某種方法而排斥其他的教學方法,就會給課程教學帶來極大的障礙。一些方法論的研究者在研究中試圖建立一種研究方法的“評價體系”,試圖籍此來摸索出一些真正能夠在實踐中操作的方法,并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研究法則。但是,不同教師上課方法和思路是不相同的,即使對于同一課程,不同的老師課堂教學方法有著不同的選擇習慣,許多成功的課堂不一定是使用了怎樣先進的教學方法,相反是因為恰倒好處的應用了科學的教學方法。事實上,我們研究前人的教學方法也不過是想總結前人使用過這樣那樣的方法,從中努力學習他們不斷創造新方法的思路,并不是要將原有的研究方法進行排序,區分它們的好壞。教學方法本身是沒有什么優劣之分的,它本身是中性的,任何的方法只有得到了恰當的使用才會成為科學發現的利器,也才能體現出它的科學性。
因此,對于公共關系這樣的課程,我們要處理起來更加靈活,應該將學生真正定位為課堂的中心人物,讓他們真正參與進來。而作為教師,對于師生互動比較好的課堂中的話題和實踐操作中比較有效的方法,應該特別做記錄,在課后進行分析和思考,看看哪里還需要改進,哪里需要補充,從而為本課程,乃至于相關同類型課程的順利進行提供有意義的借鑒和幫助。
大學教學,應該是最富有創造性的活動,也是最富有藝術性的活動。隨著教學工作的深入,科學教學方法的內容也將得到不斷豐富。作為大學老師,應該懂得辯證地思考和應用各種方法指導自己的課堂。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首先要正確看待這些教學方法,要創造性地對它們予以理解和運用,大學課程教學的科學性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怎樣對它科學地運用。只有徹底地和“教條主義”決裂開來,大學課程教學方法才能更加科學,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更加成功。
[1]沃爾什.優質提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Marylou Dantonio.課堂提問的藝術:發展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3]姜國剛.公共關系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盤和林.哈佛危機管理決策分析及經典案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