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國葳 陳娟濃 姜登嶺 祁佳睿
(1.河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如何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
◆倪國葳1、2陳娟濃1、2姜登嶺1、2祁佳睿1、2
(1.河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解決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關鍵所在,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應積極探索。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新能力 實訓教學 人才培養
近年來,就業市場有兩種現象引人關注,一是大學生“就業難”與“技工荒”并存;二是大學生找工作難與用人單位招人難并存。這些現象的出現,反映了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有關專家認為,由于高校一些專業設置不合理,導致了大學生供給與需求的突出矛盾。一是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錯位,專業改造步伐緩慢。二是教學教育體制和方法老套,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導致畢業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培養教育創新意識,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培養高素質、實踐性強的大學生,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現如今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因此,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工程實踐是創新的基礎,工程實踐的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前提,“歐美國家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的特點是以寬度為主,強調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實踐的能力”。歐美國家土木工程職業工程師的培訓任務很大程度上由企業承擔,而我國工程界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職業培訓方面還有所欠缺,同時,施工企業等單位都是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相應的工作技能,且有一定的工作經歷。市場需求的壓力促使我國高等院校必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應做到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與企業要求接軌是非常必要的。
實踐環節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院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四年)設置的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各類實踐性教學環節超過 40周。應該強調的是這 40周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所接受的技能訓練比一個本科生在企業中兩年所接觸的業務范圍要寬厚得多,這是一種實際工作經歷,但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嚴格管理,才能確保畢業實習質量。對于專業實習,由于學生人數多,我們采取了分散式實習方式,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工地,在整個實習中,學生真正變為主體,成為主角,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和自主性,這有利于鍛練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對于實習過程的管理,系里成立了實習教師指導小組,不定期地進行實地考查,實習結束后,學生應提供實習單位的實習鑒定,實習日記和實習總結報告,并抽取部分學生進行答辯。
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對于分散式專業實習,關鍵的問題在于嚴格的管理和完善的規章制度,只要真正調動了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主動性,分散式實習能達到比傳統實習方式更好的實效。學校開設的各種實驗課程,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實踐促進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熟悉實驗測試儀器的結構、性能及操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實驗課目,擬定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步驟,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設計、計劃能力;學生處理分析實驗數據,然后編寫實驗報告,這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實驗課能檢查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因而,在創新能力培養中,實踐教學的改革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過去的實驗、實習課,學生是在機械地照做“實習指導書”進行,缺乏思考與探索的空間。由于實驗課題多數為驗證性課題,結果毫無任何懸念,很難提高學生對實驗、實習課學習的興趣,我院土木工程專業對土力學、建筑材料、材料力學等課程的實驗教學進行了大量改革,在實驗類型上逐步減少了驗證性實驗,開設了更多的綜合性、設計型實驗,即只給學生提出實驗問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選擇實驗設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間,鼓勵不同方案之間的比較和競爭,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實驗教學的改革,推動了學生由被動學習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取得了良好效果。
用人文、歷史的視角去解讀古代的建筑文明,是這些寶貴的建筑文化遺產得以傳承的基礎。運用豐厚的人文知識審視當代人性的需要,是我們建筑設計構思的基本出發點。有了深厚的人文知識作依托,我們才能設計出符合當代人審美情感和生活需要的好的建筑方案。土木工程專業與其他工科專業一樣,其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扎實基礎、寬知識面、高能力、高素質和有創新能力的高質量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確立知識結構有五項原則:一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二是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原則;三是拓寬專業口徑,加強通識教育的原則;四是加強實踐和工程訓練,突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五是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的原則。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應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土建類學科與土木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相鄰學科知識??萍冀逃c人文教育的融合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對工業經濟文明反思的結果,人類由于過分地運用科技發明,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面對瀕臨絕境的人類生存環境,人們的良知逐漸被喚醒人文教育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適應能力和學習創造能力。能陶冶情趣、開闊視野、傳承文化并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使畢業生成為一個高尚的并且能不斷自我完善的人。
新世紀應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能力:首先是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講授知識過程中,應以學為主,以此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有是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其具備進行土木工程設計的基本能力,且應具有合理選擇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正確實施工程項目管理和處理工程事故的基本能力。
創新型人才培養是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立足的基石,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前提。因此,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和不斷完善對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培養出一大批適應新形勢發展,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1]張志軍,曹露春.論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體系的構建[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6,21(5).
[2]周成才.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改革之淺見[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2,4(3).
[3]方從嚴.建筑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8(1).
[4]范悅,李喜橋,張興華.工程實踐教學課程的創立與實踐 [J].北京教育 (高教版),2005,(1).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