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慧
(大連藝術職業學院)
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探析
◆周慧慧
(大連藝術職業學院)
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具有顯著作用,在分析作用的基礎上,本文對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進行了討論。
圖式理論 大學英語 閱讀教學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具有顯著地位。在語言學界,對于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大家也在進行積極的研究,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在大學四年的英語學習中,讓學生獲取一定程度的閱讀技能,這對于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當能夠“順利閱讀語言難度中等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說明中心大意的事實和細節,并能進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判斷、領會作者的觀點和態度”。伴隨著語言學和心理學的進展,閱讀的教學方法正在逐漸發生改變。根據傳統理念,閱讀理解屬于“自下而上”的被動解碼過程,也就是說,讀者通過對單個語言單位進行解碼,在此基礎上,對更復雜的語言單位再解碼。根據該理論的觀點,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會將單詞、短語及句法作為教學重點。但事實上,該教學思路可能會導致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過多地將精力放在語言上,難以對語篇層次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都不符合教學要求。隨著語言學和心理學領域研究的進展,“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被提出,同時指出高層次閱讀在閱讀中的地位和作業。所謂的“圖式理論”,注重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夠通過語篇信息與讀者背景知識之間的互動提升閱讀效果。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圖式理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預期作用。所謂圖式,是對于某事物的組成框架,圖式能夠為我們提供理解該事物的準備條件,關于該事物發展中所涉及的材料,需要對各個環節獲得初步預期。與此同時,由于閱讀過程是雙向的,如果對必要的語言材料匱乏時,能夠結合已有背景知識,加工處理相關的閱讀信息。
其次,是補充作用。對于圖式的變量,能夠產生約束的功能,這對于加強各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夠有效避免思維的限定。通過提供整體框架,圖式能夠推斷出事物的“缺省值”。具體而言,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可以快速且準確地對語言材料加以理解。
最后,是剪輯信息輸入。在獲取外部事物信息時,人們腦中對應的圖式會被激活,這些圖式能夠對信息進行加工。通過相關信息的整理編碼,可以將其引入圖式網絡。對于一些無關的信息,可以進行篩減。對此,圖式的作用體現在減輕記憶的負擔,確保記憶的有效程度。同時,圖式能夠加快對過去回憶的喚醒。結合已有圖式對信息加工進行指導,可以防止對事物產生偏見或片面的理解。
根據圖式理論,在閱讀過程中,為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首先應當實現讀者與課文之間對應圖式的構建,同時,讀者在閱讀時需要適當的激活圖式。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圖式法模式,應當從如下四個方面著手:
1.結合背景知識,激活內容圖式。在正式對文章進行閱讀前,可以向學生提供相關的背景材料,例如,有關人物和故事,以及其他和文章有關的材料。對于這些材料,教師可以提一些和課文相關的問題,激活內容圖式。通過這一工作,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要點。對于不熟悉的知識,教師應當在閱讀教學中加以補充,構建新圖式。構建新圖式的方法包括,補充社會文化背景,使得學生能夠在理解障礙方面得以消除,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增進閱讀廣度和深度。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面,尤其是關于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方面的閱讀。通過閱讀,積累和閱讀文章相關的知識經驗,提高理解水平。
2.閱讀文章內容,運用圖式解碼。根據圖式理論,為實現有效的閱讀和理解,學生應當能夠擁有合適的圖式,積極調動相關圖式,就文字材料進行主動解碼。在閱讀前,通過為讀者提供和建構新圖式,組織文章信息,并提供連接信息,激活讀者現存圖式。對于學生而言,應當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對于資料提出閱讀和分析問題,對這些問題加以積極思考,尋找和確定文章的核心要點。在這一階段中,應當強調由學生的自主閱讀,促使學生積極的搜集信息,通過相關圖式理論,對課文加以解碼,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語篇結構分析。在學生個人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就問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就課文結構的邏輯體系進行討論,討論可根據班級人數分組進行,通過討論形成各自的圖式。教師組織全班就某組的圖式進行評議,以盡量簡潔的線條勾勒出課文的內在結構,引導學生形成結構嚴密的形式圖式。形式圖式是有關各種文章,修辭之間差別的背景知識和讀者對材料結構排列熟悉程度的語篇知識。有研究表明,敘事性的文章比說明文更容易被學生理解,除了因為學生對敘述性體裁比較熟悉,還因為這類文章一般都含有時間、地點、事件這一簡單典型的語篇結構。這說明對文章體裁和語篇結構形式圖式的了解無疑能增加讀者對文章內容的吸收。現行大學英語教材體裁豐富多樣,有敘述文、傳記、小說、故事、說明文等,所以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應滲透文章體裁知識的講解,分析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和結構,這將有助于學生迅速理解所讀材料的大意、了解情節的發展,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4.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激活學生現有圖式。外語閱讀中的圖式既有語言的,又有非語言和文化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綜合能力的訓練過程。扎實的語言基礎是理解文章的基礎。缺乏相應的語言圖式,就不能識別閱讀材料中的字、詞、句,也就談不上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對語言基礎的掌握,包括語音、詞匯以及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和習語以提高他們的語言圖式結構。還應重視背景知識的傳授,以豐富其內容圖式。因為如果缺乏內容圖式或調用內容圖式的能力,那么即使有一定的語言水平,也無法建立假設,進行有效的閱讀。另外,教師還應重視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向學生介紹和講解各種文章結構及特點,訓練學生運用標題、語篇標記和關鍵句去識別文章結構,并運用文章結構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以幫助學生建立準確的閱讀所必不可少的形式圖式。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圖式知識在理解、學習和記憶中起著決定因素。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圖式知識越豐富,學生理解和記憶力越強。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語言知識,還需要客觀世界的知識和提取這些知識的閱讀技能——掌握信息處理方式,理解語篇的具體信息。同時要不斷激活儲存于長期記憶中的各種圖式,通過對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輸入,閱讀教學之前的精心準備以及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等來提高他們現有的語言圖式、內容圖式與形式圖式,從而促進大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1]劉雨軒.應用圖式理論改進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驗分析[J].雞西大學學報,2009,(1).
[2]陳淑儀.淺析圖式和相互作用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指導[J].科技創新導報,2008,(31).
[3]關楚琳.關于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英文)[J].梧州學院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