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校)
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心理要素
◆李秀英
(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校)
創新能力的培養,意味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只有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最終改變落后的民族思維方式,打破因循守舊的保守心理。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創造地思維。
歷史教學 創造性思維 心理要素
歷史教學中,發展創造性思維就要激活學生創造性的心理要素。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與興趣、習慣、動機、創造性問題意識、創造情感、創造意志等心理要素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興趣作為心理活動范疇,是指人對某一特定客體所產生的心理動力傾向性的積極態度。它表現為好奇心、愛好等復雜心理活動形式。許多學者認為,對某一事物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人,必須首先是對該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的人。興趣在創造性心理活動過程中有啟動和驅動創造性心理活動的功能,激活和調動創造性心理活動的功能。在歷史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1)以知激趣。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利用知識固有的引力,或者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效果良好。比如,講歷史各地、聯系地理知識和現在的地理位置;學習社會市場經濟特征時,要聯系計劃經濟時期的糧票、布票、肉票等。通過這些多方面縱橫聯系,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有利于學生產生廣泛的興趣。(2)以新激趣。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啟發、誘導、突出新字,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新來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如能緊扣“新”字,使自己的授課語言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可引起學生興趣。(3)以疑激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設置疑難,使學生面臨問題,產生求知欲望,教師從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并經過努力,解決了疑難,感到所學的知識有用,就會產生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4)探究激趣。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觀點,提出一些問題,介紹提供一些小資料,引導他們初步地研究歷史問題,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會到創造性活動的樂趣。如在講鄭成功時,引導學生學習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這一問題后,指導學生從我國古代大陸與臺灣的聯系來進一步說明,向學生介紹歷史課外讀物,要求搜集記錄具體史實,然后讓學生充分發言、討論,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鍛煉學習能力。
動機作為心理活動,是指激勵人發動和維持其行動,并導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傾向或內在動力。動機是各種行為、活動的直接推動力,創造性活動更是如此,尤其需要創造動機的激發和維持。創造性心理動機主要出自于創造心理需要和創造興趣,它們是導致創造活動發生的內在動力。它主要有喚起行動的始動功能;指向功能;維持和強化的功能。培養動機的方法很多,巴班斯基曾提出一整套方法:給學生闡明學習對社會和個人的意義;提出要求,學生按這些要求做就意味著履行了自己的義務;訓練他們,使他們習慣于履行形成良好習慣的要求;對有效地、極其認真地履行自己責任的要加以表揚;隨時檢查執行要求的情況,并在必要的情況下指出缺點,為養成更負責的學習態度而進行批評。結合我們的具體實際本人認為在培養和激發學生動機時要著重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闡述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激發求知欲;創造問題情境,激發探求興趣;適當地組織競賽,激發外在動機;運用反饋原理,強化學習動機。
創造性問題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創造性發問,二是學生提出創造性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歷史教師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同時理清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聯想、探究、發現歷史的本質,進而明白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標。同時,鼓勵、誘導啟發學生提出創造性的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應非常注重激勵學生標新立異,打破沙鍋問到底,突破傳統思維定勢,進行求異思維,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學習習慣是影響學生智力和能力發展的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只有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并進而促進他們能力的發展。反之,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可能好,這對他們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是有很大阻礙的。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克服思維定勢負遷移的影響,培養學生科學的習慣。第一,培養沉思的習慣。要想掌握歷史理論規律只有放棄應試的學習方法與態度,從培養持續性思考——沉思的習慣開始。沉思可以先從歷史想像力的訓練開始,如想像一場戰爭的場景等。按著可以圍繞一個中心問題,閱讀一些資料,進行不間斷的思考,一般要在 30分鐘以上。第二,培養討論的習慣。歷史理論規律還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討論。經過思考后的問題,自己認為已經比較清楚了,然而,大家一討論,就會發現,自己的觀點漏洞百出,只有在討論中,我們對歷史規律的認識才會逐漸清晰起來。教師則要設計好可以討論的問題,讓學生有興趣地進行思考與討論。
在創造性心理活動中,情感的影響作用很大。而作為創造性心理活動結構的基本要素,它主要是表現為具有積極、飽滿的創造熱情和理智清醒的創造激情。積極、飽滿的熱情是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心理動力,它能使人迷戀于創造活動,注意力集中于創造目標,充分調動和有效地組織各種創造因素。激情是一種迅速、猛烈、短暫的心理情感。理智、清醒的激情能極大地激發創造意識和敏感性,并在理智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創造力,提高創造效率。
創造情感具有激勵功能,它可以提高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敏感性,聯想活躍、思維敏捷。同時還具有調控功能,它能夠促進心理活動向積極的創造狀態轉化,引導和調整人的情感圍繞著創造目標進行,并力求創造目標的實現。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以提高創造的敏感性,聯想的活躍性。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
[2]閆承利.素質教育課堂優化策略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8.
[3]文萍.心理學理論與教育 [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4]朱智賢.思維發展心理學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10.
[5]雒啟坤.中學歷史創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