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正升
[作者通聯:甘肅白銀第一中學]
學生寫好作文,除了受諸如生活閱歷、情感積累、素材儲備、語言表達等因素影響外,文體意識的積淀在某種意義上顯得更為重要。所謂文體意識,是指“人們在文本寫作和欣賞中,對不同文體模式的自覺理解、熟練把握和獨特感受。”①
文體意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為寫作提供了編碼程序。寫作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信息的編碼過程。由于社會文化需要的不同,信息的編碼呈現出不同的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而負載文體意識的文體模式,正是這些代碼不同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的集中體現,是作者建構對象世界所憑借的框架結構、圖式工具。建構主義者也主張,依靠“背景知識”,即原有的經驗、結構和圖示為基礎來建構知識。可見,文體意識在寫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教學重視文體區分,強調文體意識的沉淀積累成了作文教學邁向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具體說來,文體意識是一個多面體,主要有三個維面。
寫作既然是一種信息的編碼活動,那么不同的文體模式既有普遍一般的編排程序,又有其自身特殊的排列組合格式。這種信息編排、組合程序、格式特征即寫作的規則技法,集中體現于文體模式,且只能在文體的軌道上運行。如果脫離了文體,規則技法便沒有了憑借、依托。文章的規則技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對古今中外大量優秀作品提煉總結的結果。
人們都說“作文難”,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還往往不能過“作文關”,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對作文規則技法的研究不夠,恐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前些年有人鼓吹“放膽文”,即教師什么都不講,讓學生“大膽”去寫,這其中自然有創新、自由、個性等合理的因素,但學生若不會寫,又沒有切實的方法來指導,膽子從何而來?這樣的創新究竟有多少價值可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②這其中就有注重規則技法的含義。“如果說,生活是基礎,思想是靈魂,章法技法則是手段”,“不論寫什么文章,總是離不開章法和技法。”③這樣看來,作文教學中不能忽視規則技法的傳授。
目前寫作教學中,雖然有規則技法的講授,但太籠統、空泛,往往是諸如“多讀多寫”、“意在筆先”等等這樣形而上學的空洞理論,缺少操作性強、微觀具體的“實用技術”。要知道,作文教學中“寫作主體的智能構成及培養是首要中心之中心”,具有“操作性、程式性”的“技術理論”是“寫作教學的靈魂”。④因此,作文教學要立足于文體,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征,選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必要的操作性強的規則技法的傳授。
文章是作者“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的結果。每種文體都有其獨特的美學設計,都追求獨特的美學目的。文學文體和實用文體都有其自身的美學設計和美學目的,而文體是這種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文體的本質是一種預期目標,美學規范,審美標準。
當然,文體還有其制約的一面。既然文體是寫作實踐中反復出現并被恪守的一種預構模式和隱形框架,它必然要求寫作思維“蕭規曹隨”,在文體的軌道上運行,寫出“入體”、“得體”、“合體”的文章,否則就會寫成非驢非馬的“四不像”作文。就語言而論,文體的制約在所難免。雖然各種文體對語言有準確、鮮明、生動的共同要求,但不同文體又表現出了相對鮮明的個性,語言界稱之為“語體”。例如文學語體形象生動、情態逼真,注重動態性、情態性、色彩感、立體感、音樂感強。
教學中,教師要切實引導學生按照各個文體的基本要求進行作文的“入格”訓練,甚至讓他們“帶著鐐銬跳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定的文體規范的制約,沒有較好的文體意識,再深刻的體驗、再精微的思想也會脫離特定的信息指令。美本身就是一種規定、制約。這對處在基礎學段的學生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強化夯實了“入格”訓練,才會有厚實堅硬的基本功,以后不論寫什么樣的文體,學生都會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文體雖有規范制約的一面,但它也不是緊鎖的鐐銬,而是一個“四通八達”、視野開闊的多維面彈性空間。作者有廣闊的活動余地,任憑寫作思維張弛伸縮,自由運動。如果只看到了文章體式制約、規定的一面,忽視其張弛自如的彈性空間,就會落入“八股文”的窠臼,失去鮮活的生命肌能。
“文章隨時運,無日不趨新”,文章追求新意是自然、必然的事。文體規定制約的特性與創新并不矛盾。它是創新的有效依托,起步平臺。作者在突出文體意識的同時,又總是能在文體限度中有所突破、創新。一方面,遵循文體秩序的“入格”訓練可以在學生寫作心理中形成清晰的圖式結構,進一步的具有創新意味的寫作建構才能得以進行,也即平常所說的“創新始自于模仿”。另一方面,文體規則秩序搭建了一個審美意義上的平臺,脫離這個審美空間的創新形同脫軌的列車,決堤的洪水,不具有審美價值。還是劉勰說得辯證和透徹:“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遵守大體規范的前提下,鼓勵推陳出新。惟有這樣,寫作教學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和蓬勃的勢頭。
— — ———
注釋:
①金振邦:《文體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69頁。
②巢宗琪、雷實、陸志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
③張壽康:《文章學概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77頁。
④董小玉、任遂虎:《現代寫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