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華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西亭小學)
體驗生命,構建生活化的語文世界
——《煙臺的海》教學片斷及教學思考
◆胡兵華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西亭小學)
通過《煙臺的海》教學片段中教師的提問及學生的回答,進行了教學思考。從而闡述了體驗生命,構建生活化的語文世界。
《煙臺的海》體驗生命 生活化
師:同學們,冬季煙臺的海是怎樣一幅獨特的景觀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
生:冬天的海涌浪像一頭暴怒的獅子,可人們還頂著寒風跑到岸邊欣賞這壯麗的景象。
師:作者為什么要把涌浪比作為暴怒的獅子呢?
生:因為獅子是一種猛獸,發起怒來,令人膽戰心驚 (學生做獅子發怒狀),把涌浪比作為獅子,讓我們更感覺到海浪的洶涌以及他雄壯的氣勢和力量。
生:老師,我也有這一種感覺。我想把描寫冬季煙臺的海的語句讀一讀(生讀)。
師:海邊的人們又是怎樣的呢?找出人們活動的語句讀一讀,并談談你的體會(生讀,并談體會)。
師:下面,請同學將這一自然段讀一讀,讀的時候把體會到的情感體現出來(生聲情并茂地朗讀)。
師:從他的朗讀中,我似乎看到了冬季煙臺的海這道“凝重”而壯麗的風景線。
師:大家交流得很好。下面,我們跟隨著游客一起來欣賞煙臺的海。誰來做個小導游,介紹冬季煙臺的海(生充分運用課文中的語句,進行創造性的復習,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這是一位特級教師的教學片斷,看完以后,感觸頗深。這位老師把語言文字載體記錄的生活信息,引導學生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的做法,縮短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開闊了學生視野,滿足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愿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實踐和生活成為學生個人發展的活的源頭。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教學與生活溝通,貼近生活,過濾生活,激活課堂、真真切切地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呢?
把自然的生活事件引入課堂,并使之成為依托于一定情境的獨特而寶貴的課程資源。生活是一座五彩斑斕的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學生徐博文家常年生產豆芽菜,有一次他突然提出,如果沒有泥土,只有水、空氣,豆芽能存活下去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和小伙伴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通過實驗終于解決了問題。作文課上,我因勢利導,讓參加實驗活動的孩子繼續觀察,并叫他們把每天觀察的情況都記錄了下來,由于親身經歷,孩子們都覺得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由此看來,教師不能漠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學生在其感興趣的方面有了較深的情感體驗,在一定情境中遇到這方面的話題則情動而辭發,腦中豐富的,沉睡著的生活積累就會被激活,寫作時就水到渠成。語文課,只要教師多用一點智慧,還愁學生無米下鍋,無話可說嗎?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完整獨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內容都會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氣氛,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記錄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學習《二泉映月》第三~六自然段時,教師可以先播一遍《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讓學生聽聽他作的曲子,用心感受他的傾訴。聽后,教師引入,貧困的物質生活,豐富的內心世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也一直在念叨,你知道老師在念叨什么嗎?引導學生說出他寫的曲子“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盛譽”。由這句話再次反問,抓住學生概括的“曲美情真”,以第三自然段為切入點,引出對二泉美景的欣賞,引出阿炳觸景生情,引出對樂曲高潮的理解,這就不露痕跡地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甚至文本作者進行對話交流,從而自覺、主動、投入地學習。有了這樣的生活構建,學生的收獲不僅是瞬間的感動,更是真切的生命體驗。
因此,教學時,借助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從而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我們可以把生活中一些活動的組織形式引入課堂。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這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應該是最有效的。
例如,在教學《云雀的心愿》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排練演出。目的在于讓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情境,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了解到破壞森林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還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又如,教學《祁黃羊》一文后,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自編自演課本劇,表演時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人物性格特點,運用恰當的語氣及體態語言來加強表演的效果,使學生入境動情。這種直觀的展現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驗、感悟,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