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武
(榆中縣職教中心)
寫作教學點滴觀
◆張光武
(榆中縣職教中心)
寫作教學 創造性思維 素質教育
新課程趨向重在素質教育,迫切要求作文教學必須改革,改變那種只局限于課本上每單元的作文訓練,只重視“范文”,依樣畫葫蘆,或只使用各種資料上的作文題的程式化的寫作訓練方式,因為那樣只能使學生越寫越不愿寫,越寫越不會寫,熄滅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更何談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呢?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寫作模式,以下是我在寫作教學方面的一點心得體會。
選的題材和他認識的深度,和他表達的對生活的認識、對社會的關照是有關系的。那些讓我們有感觸的東西,而應該是那些讓我們流淚的過程,讓我們觸動的過程,也就是他自己在看電視報紙的過程中他內心的觸動,這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學生考慮問題比較淺,這個可能與我們的教育有關,教育缺少引導學生的思考。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必須引導他們關注日常生活、關注社會生活,否則長此以往,數理化的數字公式必將鈍化他們的語言思維,使他們作文時往往拿起筆來頭腦便一片空白,寫材料作文即使審準了題意,也是說不出道理,講不出依據,或者說來說去總是老生常談那么幾句話,詞匯枯竭,語言干癟。
學生沒體驗到寫作給他帶來的樂趣,沒有滿足感、成就感。作為教育工作得者,要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空間。他們的生活空間是有限的,他們的思想可以變得更廣闊一些,他們不能親身去體驗一下各種生活,但是可以通過閱讀,可以從多種媒體去吸取營養,增加生活的積累。閱讀是吸收。你吸收得越豐富,你表達得就越有神。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在青春年少之際,要廣泛閱讀,涉獵方方面面的知識,來開闊視野,實實在在地下一番聚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細功夫。”體驗生活,加強閱讀,從這里面積累了思想。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去關注,有信心去寫。
適當掌握表達技巧。作為高中生應掌握用途最廣的兩種表達技巧是情景交融法和細節描寫法。環境描寫若能與人物感情結合起來,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從而增強感染力。至于真實細膩的細節描寫,向來就是動人情思的。在作文教學中,比較好教的是作文的有關寫作的知識技巧,比較難教的是寫作主體。主體從觀察從體驗從思考到創造,這樣一種思維的能力以及他對外物從情到內蘊到外化的一個表現的能力,這個是比較難教的。他根本不能教的,是作者的才氣,文章的生氣,筆墨的靈氣,這些東西是不好教的,但是你最好教的,像知識啊,技巧啊,這些東西的用處可能又不是太大。但是首先要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知道怎樣去做。然后才能有后面的提高,漸漸體現他的才氣和靈氣。
寫作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學生養成寫作的習慣。他養成了每天寫一寫的習慣,這樣就是將他生活中每天觀察的那一些點,生活中那些難忘的細節記下來,成為將來作文當中大的一個素材。當初你要他觀察生活,這樣一些體現原則的要求可能是很難落實的。但你要他進入到一個寫作的習慣的養成的過程中,他對生活的觀察,對生活的關注,相對來說他就有這根弦了。還有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積累,學生讀了什么,有什么感悟,都可以及時記載下來。堅持閱讀積累。我們應提醒學生們在平時的閱讀中,注意寫周記、寫札記,還要備一個摘抄本,遇到喜歡讀的、值得品味的或者是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就摘抄下來,找時間大家一起交流。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他首先會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借助日常的積累去模仿,慢慢地就會逐漸變為自己的東西。有了這種轉變,到高三寫作文時,他的思維、文句,都會有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