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蕓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
用好語言,課堂更美!
◆陸 蕓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它能幫助人們認識世界和發展智力;語言是交際工具,能幫助人們交流思想感情。在政治課教學中,政治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表達技能,是每一位政治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最應當鍛煉和提高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技能。
教學語言 案例 語言藝術性
教師的教學語言表達不僅是一種傳授知識的工具,而且還是一種榜樣,是教師給學生作出的運用語言的最直觀、最有效、有聲無形的榜樣。這種影響是一種潛在的、“潤物細無聲”的隱性作用。實踐證明,如果學生受到表達能力強的老師的長期熏陶,他們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和興趣要遠遠超過其他學生。所以,俗話常說:“什么樣的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他在哲學方面的成就舉世聞名,但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卻無論如何也不能與他的學術成就相比。據他的學生回憶說:“他的講話簡直叫人受不了,說一句就咳嗽一陣,聲音給吞掉了一半,他那顫抖的哭泣似的語調幾乎不能把最后一句話說完。”可見,他的語言表達不僅給他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也必然影響到他作為教授的良好形象。
前不久,筆者有幸去兄弟學校參觀交流學習,聆聽了該校兩位政治教師開設的公開課,感觸頗深,兩位政治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風格各異,優點缺點都很明顯,在此擷取幾個片段,以饗大家。
案例一:該教師講授的是高二年級《生活與哲學》中第四課《探索世界的本質》的某一框題內容,其教學過程較有特色,但是也存在語言表達上的一點問題,摘錄如下:
教師直接導入:前面我們從一般層面上學習了哲學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哲學的概念、哲學的基本問題以及哲學的基本陣營,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哲學與時代發展的關系,只有那些反映時代精神精華的哲學才是真正的哲學,它們對社會變革會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今天,我們就開始系統地學習哲學史上最璀璨的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它的基本內容主要關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樣的,以及人與世界應該是怎樣的關系。本節課我們主要分析哲學中的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投影一)如何理解物質與意識這兩個概念及其關系(投影二)(圖片)鐘馗捉鬼圖和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師:請大家看圖片,誰見過這兩種東西啊?
一個男學生說:“我在電影里看見過“鬼”,是那種青面獠牙陰森恐怖的樣子!“龍”好像蛇的樣子,又有些像鱷魚。”
師:你認為電影里的“鬼”和“龍”存在于我們現實社會之中嗎?
生甲:(猶豫地回答)現實社會好象沒見到過。但是電影里的“鬼”很象人的模樣,“龍”也很象某些動物。
……
老師:(詼諧地)乙同學,我的想象能改變你的客觀存在嗎? (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老師:(緊接著反問)你認為你的存在是否受我的思想決定?
學生乙:當然不能。看來是我錯了,可我不知道錯在哪個環節上。
老師:(很得意的樣子)好!同學們,我們今天就來一起探討一下人的意識活動和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吧……
點評:
該教師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首先,該教師的教學語言比較生活化,且幽默風趣,通俗易懂,考慮到了中學生對哲學理論在理解上的局限性,所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從分析“是否存在鬼和龍”這一問題入手,通過層層深入,逐步揭示出“哲學中的物質與人的意識的關系”這一教學主題,采用梯度教學法,在問題設計的難度上還是有講究的。其次,該教師能夠采用課堂討論、探究和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科學并靈活地運用了設疑激趣等教學方法,學生在絲絲入扣的問答過程中體驗到思維帶來的快樂,不斷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看出,我們在教學語言運用的時機和方法上可以借鑒該教師的問答法,使課堂教學更具藝術特質。
案例二:該教師講授《經濟生活》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截取片段:
教師事先分好 4個探究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探究課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和知識點,以備發言和辯論之用。
老師引導: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為了什么?人生不過百年,我們應當追求什么才真正有意義有價值?是金錢嗎?今天,我們就圍繞“金錢是否萬能”這一觀點,請大家通過探究討論,談一下各自的看法 (學生討論探究略)?
學生甲(代表第一小組發言):
我們認為,金錢很有用,你看當前的很多人都崇尚掙大錢,為了賺錢不惜一切,甚至損害健康和友誼。企業公司的老總都把獲利放在首位,利是什么?當然是金錢了!
老師:第一小組得到一個結論是:金錢像天使,我們都喜歡(學生哄堂大笑)。
學生乙(代表第二小組發言):
不可一世的拿破侖雖然獲得了權力和財富,但是他卻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可見,金錢并不能帶給人快樂,連拿破侖都這樣認為……
老師:第二小組得到的結論是:金錢是魔鬼,引人入地獄 (學生亦哄堂大笑)。那么,誰能告訴我,金錢到底好不好呢?請同學們依據課本提供的知識信息解答我的疑問好嗎?
(以下教學略)
點評:
通過上面的教學片段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優點和存在的問題:
該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較強,能較好把握課堂教學節奏,特別注意火候和尺度,引導和點評精煉概括,不拖泥帶水,把尋找和發現問題,認識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權全交給學生來完成。但是,我們還應看到,本節課教師在材料的選取和利用方面還略欠火候,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高。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政治教師在語言表達方面應當注意哪幾個基本要求呢?
1.要盡量采用生活化的語言。這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能被學生輕易理解和認同的大眾語言或者流行語。這樣的語言因其接近生活,所以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2.要準確運用規范化的語言。特別是在講解基本概念和基本關系時,更應注意規范表述,以免出現理解偏差。這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正確地運用概念和原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和內心世界,長久培養下去,就能使學生運用規范語言,出口成章,理論性增強。另外,教師使用規范的語言,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邏輯思維。在思考問題、表達思想方面都能嚴格地遵守邏輯,準確、嚴密地進行推理,做出正確的判斷,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3.要善于運用簡明的邏輯性語言。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有足夠的信息量,教師說話要簡潔明快、干脆利落。防止拖泥帶水,羅里羅嗦,更不能帶口頭語。這些毛病都是學生背地里嘲笑和挖苦老師的絕佳素材。
4.要適時穿插一些幽默語言。因為一方面,幽默能增加講授政治內容的形象性和鮮活性,容易引起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另一方面,政治課上的幽默教學語言,特別是富有哲理的幽默語言,是發展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借助手段。上述案例中,教師適時獨特的表揚方式和語氣的詼諧變化,都可以反映出這種教學語言的獨到之處。
[1]劉顯國.語言藝術.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謝樹平.思想政治課課程教學新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