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瑛
(蘭州市第 53中學)
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對英語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研究
◆許 瑛
(蘭州市第 53中學)
時代的發展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標準的出臺也使高中英語教學面臨巨大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英語教師必須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著眼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全球意識,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教學改革
我國高中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學領域不斷深入,關于課程設置、教材建設以及教學方法的討論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改革已風起云涌。表面上看,無論是借鑒還是嘗試,各類高中學校的教學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當教師把視角轉向最終落實高中教育培養目標的課堂,不難發現如今的英語課堂教學并沒有多少實質的變化。
當今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原則和教育理念層出不窮,幾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無論是課堂教學的內容還是課堂教學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現實情況卻并沒有取得多在進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平時只注意“點”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木桶原理”告訴我們,教學成效如何,不是取決于做得最好的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是取決于最差的人或事;同樣道理英語課堂改革成效好壞不是取決于某個人,而是取決于全方面。那么當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最為迫切的是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從點到面、以點帶面地全面鋪開。
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教學方法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通俗易懂性。應根據英語課程的性質和內容、施教對象以及有利于高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選擇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教育者平時只注重課堂理論規范建設,不注重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總結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關于英語課堂教學改革,高中學校管理者偏重于理論規范方面的建設,按照某個理論或某個模式規定教師應該怎樣,學生應該怎樣,這樣就限制了教師個體在平時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創造性。有的高中學校鼓勵教師搞課堂教學創新,但不注重總結、完善,過一段時間后就不了了之,收獲不明顯。
英語教師平時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學生的“學”是另一個重要原因。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系統原理”,只有注重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的整體聯動,英語課堂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師和學生是英語課堂教學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兩方面必須同步配合,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才能生效。英語學科是一個與實際接軌且不斷發展和更新的語言學科,教師教學知識的更新速度應與學科課堂教學的發展相適應。
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基礎單位是課堂,最終的環節也將是課堂,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改革必須以“有效課堂”“向課堂要效益”為首要原則。
對高中英語教育而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始終不能忽略的是它的價值屬性。每一堂課的教學要嚴格按照即定的課堂教學計劃進行,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學生英語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達成了教學目標。依據傳統看法,這堂課是“保質保量”的,也應該說是“有效”的。所以對高中英語教育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重新認識。
課堂效益是指課堂上所進行的教學活動滿足社會需求和個體需求的程度,這顯然不能忽略。確保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英語課堂教學管理創新的實質,也是其終極目標。只有英語課堂教學“有效”了,課堂才能真正與市場接軌,高中教育才能最終完成為社會、為企業服務的使命。
就目前高中教師的教學觀念來說,大部分教師對專業方面留意較多,但對先進的課堂教學理念關注較少。從這看來,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已不再是各種理論細節的討論,而應該讓所有的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都重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都必須有現代課堂教育的觀念和意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必須體現素質教育理念、開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只有這樣,才能讓英語課堂教學觀念得到全面更新,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課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學生才能學到終身受益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讓英語課堂的教學時空真正開放,課內、課外才能成為有機的統一,課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只有這樣,英語課堂教學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有效”。
各專業有各專業的培養目標,每一門課有課程目標、每堂課有課堂目標,但最終的歸結點應該是具有專業特點的結構性“能力”,無論是英語專業的教學計劃還是英語課程的授課計劃,甚至教師課堂教學的教案都要能著眼于“能力”。很多從事英語教育的教師只是上課傳授知識,對專業目標不聞不問,其課堂的有效性顯然不夠。
對于每堂課的備課環節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思路的變革。改變過去以知識掌握為主的教學思路,在備課設計中以能力形成為主,將知識、方法、技術和情感融于一體,使課堂的各個要素得到有機結合。備課內容的主要體現,教案設計等應該包括本堂課的重點、難點、講解的先后順序、教學方法、以及最后要達到的效果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從高中的英語課堂教學管理來看,當前課堂評價的主要依據仍是“教學規范”。就“規范”本身而言,其作為課堂評價主要依據是無可厚非的。但“規范”與“創新”本身是一對矛盾,兩者之間是一種交替發展的過程。“教學規范”應該是動態的,更應是發展的,切不可墨守陳規、一成不變,其涵蓋的指標在一定時間內必須作相應調整。要改革課堂教學,就必須著手改變這種評價機制。作為價值導向,要鼓勵教師的教學創新。要不斷審視原有的“教學規范”,提倡多法并舉、古為今用,在方式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在目的目標上體現一個“效”字。
鼓勵課堂教學創新,就是要鼓勵教師在課堂外積極探索教材教法,在課堂內充分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鼓勵教學創新,就是將科學的課堂方式推而廣之。作為價值導向,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也是計算機課堂教學評價的新標準。面對常見的一些專業現實問題,要培養學生有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查找資料、廣泛尋求合作、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把這作為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衡量標準。改變當前單獨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測試的做法,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倡一種職業技能水平的測試方式,并逐漸與社會完全接軌。
總之,要真正在高中教育中落實人才培養目標,英語課堂教學是基礎,而課堂教學的理念、課堂教學設計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