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學案式”教學核心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其特點是“多邊互動交流、師生有效指導、自主創新學習”。
多邊互動課堂教學的精髓就在于教與學的交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當“顧問”和活動的“參與者”的角色,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提高自主創新學習能力的向導。教師通過自己的聲音語言、體態語言,充分發揮導思、導行、導法等作用,以一種共享、開放的形式,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師生間、生生間和現代媒體間的多邊信息交流和多邊思維互動,在合作中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師生有效指導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有效指導和學生相互的有效指導,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創新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對學生的有效指導是教師借助形象思維和富有激勵、吸引性的情緒,去調動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使他們獨立自由地思考問題。學生相互的有效指導是通過學生個體的認知結果,在小組、大組內互相溝通、互相碰撞,以豐富個體的思維領域。
自主創新學習是學生個體在注重激烈的智力活動過程的同時,重視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積極的活動中不斷提出新問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獲取新知識,解決學習新矛盾,繼而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學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是:充分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解放了學生束縛,減輕了課業負擔,切實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在了重點上,導在了關鍵上,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是,在我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還存在有很多問題,如主體參與不夠、教與學順序顛倒、規范表達落實不力等。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案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學案教學中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反思的呢?
教師對學案的設計要盡量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盡量一課時一個學案,以便控制學習總量,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2)有啟發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4)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完成學案中的有關問題是學案導學的核心部分。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兩點:(1)教師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后聯系才能解決等等,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其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能否實現,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須一帶而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而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以便在精講釋疑時幫助學生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精講釋疑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要力爭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精講的語言、內容要精。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再次,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還應對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提出的具有獨創性的問題給予表揚,而比較幼稚的問題不應譏笑、挖苦,以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這是學案導學的最后一個環節。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在練習問題設計時,應注意多設疑,在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中,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對高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練習的測重點應有所不同。低年級的學生應側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高年級學生應把測重點放在能力的培養上。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讓學生通過練習既能消化、鞏固知識,又能為教師提供直接的反饋,以便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給予指正,做出正確的評價。講評時應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難點上,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