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紅
(福建福州第十中學)
墻內開花墻外香
——談新課標下英語課外作業的設計
◆丁建紅
(福建福州第十中學)
本文闡述了英語課外作業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指出了當前英語課外作業設計上的不足,初步論述了如何對學生英語課外作業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
新課標 英語教學 課外作業設計
長期以來,大多數英語教師對課堂教學研究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卻忽略了英語課外作業的價值。聽磁帶、朗讀、背單詞、對話、課文、抄詞句等成了學生傳統的主要課外作業,這些作業的設計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習成績的提高。隨著課改工作的深入開展,科學合理地設計英語課外作業,加強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英語教師急需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課外作業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是發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外作業對鞏固課堂教學、檢驗學習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對學生和教師有十分重要的參與價值。它能反映出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態度和觀點,并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課外作業也能合理體現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個體差異和風格,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的空間,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如果我們把課堂英語的學習比喻為“墻內開花”的話,那么,課外作業中的成功體驗則可比喻為“墻外香”了。
1.思想性原則。作業設計應注入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如學習 Ann’sbirthday后可布置作業:When is your grandparents’and parents’birthdays?How do you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s?以培養學生熱愛長輩、珍惜幸福生活的良好品德。
2.創造性原則。作業設計應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個性化的創造性的表現。如布置學生以動物的身份寫一封“致人類鄰居”(Toourneighbours)的公開信。
3.趣味性原則。作業設計應以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以真實的情景、多變的形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如讓學生自編 1~10數字韻律操,激活課堂氣氛。
4.交際性原則。作業設計要遵循信息互補原則,應設法讓學生運用語言去獲取或傳遞信息,獲得更多知識,并提高人際關系智能。如師生或生生之間打英語電話。
5.實踐性原則。作業設計應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布置學生開展植樹種花種菜、認養樹木等活動,讓學生親自實踐。
6.層次性原則。作業設計應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如設計 3種有關食物和水果的作業——畫出你最喜愛食物的圖片 (注英名);寫謎語 (用英文描述你最喜愛的食物);以“What’sinmy fridge?”為題寫一段話。
7.合作性原則。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作業,促使學生分工協作,共同學習,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如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給自己的旅游公司取一個名字并制作一個圖文并茂的五日游廣告”。
8.滲透性原則。作業設計應延伸到課本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應涉及各種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門話題,促進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英語課外作業的類型,根據語言功能及新課改策略的要求,可分為聽、說、讀、寫、預習和任務型的語言實踐活動。
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曲”。預習是學生自我學習、探究、思索、發現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
1.聽錄音、跟讀單詞,查詞典了解單詞詞性、變化形式及用法。
2.預習學習內容,聽錄音朗讀對話課文,借助輔助材料,領悟語言材料。
3.把握語言項目,找出新課的語言點。
4.找出語言知識中的疑難點,上課提問。
5.學會編對話,掌握學習主動權。
6.根據所給語言材料所設計的問題,一問多答。
7.通過媒體、上網,搜集大量學習資料,資源共享,相互交流。
聽說作業是課堂聽說訓練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補充,能鞏固聽說訓練的成果。
1.課后聽錄音,預習新單詞;通過跟讀,糾正語音語調,并獨立完成練習冊中的聽力練習。
2.利用起床后或睡前等的零碎時間做泛聽練習,逐漸培養語感。
3.收看、收聽一些淺顯趣味的英語影視廣播節目 (動畫片、天氣預報等),唱英文歌,朗讀英文詩等。
4.經常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聽寫,如聽寫重點單詞、短語、佳句或實用性強的課文。
5.課前教師確定好主題,組織學生倆倆對話、看圖說話、dutyreport或freetalk,并提問檢查學生聽力情況。
6.學習打電話、問路、購物、就餐、看病等主題對話或課文后,可有意識設計相關作業題,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編排成小品、課文劇表演,鍛煉與提高其聽說能力。
7.每學期選擇舉辦朗讀、聽力、閱讀競賽和辯論賽。
閱讀是高層次的語言活動,是獲得更深刻、更綜合、更多信息的手段。教師應多在課后進行泛讀訓練,加強學生閱讀技巧指導,提高其閱讀水平。
1.每周閱讀二篇文章,內容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單詞控制在 100~400之間。
2.推薦優秀英語讀物給不同水平的學生課外閱讀。
3.閱讀時,做好摘抄筆記 (詞匯、好句和好段),熟讀、熟背,增強語感。
4.閱讀后,找出每段中心句,歸納文章中心,培養綜合概括能力;完成判斷正誤、選擇、文章改寫等題目,檢查閱讀效果。
5.布置自我限時閱讀文章的作業,培養學生限時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測試水平。
6.程度較好的學生,每周可安排讀一份英文報或英文短篇原著。
1.根據學生學習差異,分層布置作業。成績好的學生,可拓寬加深其知識結構;中低層次的學生,可以“本”為本,精選一些示范題講、練、指導。
2.根據生活實際,設計針對性習題,有效鞏固所學知識。如造句、填空、日記、發 E-mail、電話留言、請假條、書信等,避免單調枯燥。
3.注重練習的雙基性與多樣化,給學生以成功感和自信心。
4.每學期可舉辦英語書法、手抄報、英語賀卡制作比賽,并展示活動中涌現出的優秀作品。
5.與聽說讀相結合,使書面作業成為綜合型的交際性語言練習。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實施,英語課外作業的功能、內容、形式、容量、評價等都在轉變。我們堅信,在教學過程中課外作業的設計方式將不斷趨于成熟,英語教學將真正出現“墻內開花墻外香,滿園春色擋不住”的欣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