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廣播電視大學 陳劍
企業文化建設對中小企業管理模式構建的影響
四川省達州市廣播電視大學 陳劍
在我國,中小企業被稱為經濟中“最活躍的經濟細胞”,是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中改善經營狀況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下,致使企業的核心員工大量流失,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威脅。面對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從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入手,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下的現狀,分析企業文化建設對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影響,以期對金融危機下的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一點貢獻。
中小企業 企業文化 管理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向前推進,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重要,中小企業也受到了普遍關注,然而各國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有著不同的標準,本文從經濟學視角認為中小企業是指相對于大企業來說生產經營規模比較小、員工較少、在某一領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業,處于起步或者成長階段的企業。
我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有其自己的特點:第一,技術水平較低,資金少,市場進入與退出壁壘較少;第二,決策快,對市場變化反應敏捷;第三,生命周期短,但是也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同時,中小企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第一,分布較散,獲取信息能力較弱,容易造成盲目生產;第二,生產技術落后,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第三,管理隨意,缺乏規范;第四,規模小,不利于在競爭中處于有利的位置;第五,員工素質普遍較低;第六,融資困難,財務管理混亂;第七,技術創新能力較差。
如何搞好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本文將從企業文化建設角度出發,對新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研究。
與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不同,現代管理模式有如下特點:(1)注重人的因素;(2)人本管理同制度管理相結合;(3)多個管理因素同時實施,是對企業的多維協調管理;(4)關注管理效益;(5)關注與產品生產全過程相關的管理;(6)同時兼顧效果與效率;(7)強調預見能力;(8)強調權利集中。
我國中小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與弊端:
據統計,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占國內企業總量的95%以上,其中,家庭所有制和個人所有制企業占有主要地位,股份制企業所占比例相對較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家庭企業管理模式;(2)家族企業管理模式;(3)合伙企業管理模式;(4)人情企業管理模式;(5)集權企業管理模式;(6)制度企業管理模式。
上述管理模式是我國中小企業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管理模式的區分是相對的,一個企業可能存在多種管理模式。這些管理模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家庭企業和家族企業管理模式缺乏科學理念,合伙企業管理講究友情也是不實際的。上面所列舉的管理模式難以使企業內部所有的員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形成強大的企業凝聚力,也不可能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形成導向作用,不利于防止核心員工資源的流失。
企業文化目前被認為是最先進的管理理論,其發展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卻在企業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與經濟學家們的關注。國內外眾多學者與企業家對企業文化的界定不盡相同,但是總的中心思想都是本企業的精神財富、思想、道德、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傳統習慣、精神風貌及與此相適應的組織和活動等,包括物質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精神層四個層面。
企業文化以社會服務為最高目標,企業內部人人平等、彼此尊重、互相信任,這種團體意識不僅可以凝聚企業內部關系,有助于員工提高承諾、忠誠和工作欲望,提高經濟效益,還可以全面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全面提升企業競爭能力等。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界也開始認識到企業文化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開始重視在企業管理中創建企業文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企業文化作用的發揮主要受該文化與本企業的適應性與公司內部的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的企業應該有不同的企業文化。我國中小企業的這種管理模式應該具有其自己的特點。
(1)以價值觀為核心。即讓企業員工明白企業的基本信仰、追求的目標與理念是什么,企業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應主要依靠文化導向的制度和模式進行日常管理,弱化企業主的管理,從事“軟”管理。(2)凸顯人本管理。人處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導地位。要求尊重、關心員工,千方百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并且滿足外在顧客的需求。(3)具有“學習型組織”。保證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和團體學習。(4)更加重視文化創新。
企業文化理論的發展、大企業的實踐、企業家素質的提高等,都為我國中小企業建立基于企業文化導向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也迫切要求中小企業在管理模式上進行改革。
我國中小企業在構建這種管理模式時,不能生硬地將別人已有的照搬為自己的,也不能僅僅在形式上引入企業文化,而應該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與內外部情況,借鑒別人的經驗,探索適合本企業的文化與模式。
本文選取內部因素評價法對中小企業管理模式進行構建。具體的構建步驟如下:
(1)對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評價
在對于內部與外部環境的評價的實際操作中,企業可以聘請業界專家對需要測評的指標進行選取和評分,然后對各個指標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可以得知哪些因素是企業的優勢,哪些是企業的弱勢部分,哪些是企業機會,哪些是企業的威脅,以及整體環境情況的優劣。
第一,對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進行評價。外部環境評價指標主要有:①社會關系情況;②業務關系是否穩定與客戶忠誠度的高低;③勞動力是否充足與勞動力成本的高低;④生產成本的高低;⑤是否享受某種優惠政策;⑥周圍同類企業競爭情況等。第二,對企業所處的內部環境進行評價。內部環境評價的主要指標有:①資金來源狀況;②員工的技能熟練程度;③企業工作環境;④現任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⑤營銷能力;⑥公司財務狀況;⑦公司高層領導的責任心;⑧企業主是否有牢固的勞資對立觀念,上下溝通觀念如何;⑨公司的凝聚力如何、是否有有效的激勵機制等都是企業內部評價的主要指標。第三,將上述指標分成四部分,即企業內部環境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將這四個部分分別以一個坐標內的四個象限表示,對企業的整體環境情況進行SWOT分析,確定企業所處的象限的具體位置。
(2)根據SWOT分析結果,確定企業構建基于企業文化建設的管理模式的路徑。
根據SWOT分析結構可以構建以下四種管理模式:
①開拓文化主導的管理模式。如果企業處于第一象限,即“內部與外部雙優”的情況,企業就選取這種管理模式。②突出文化凝聚的管理模式。如果企業處于第二象限,即“外部擁有機會、內部卻出去劣勢”的情況,企業可以采取這種方式。③改革文化導向的管理模式。如果企業處于第三象限,即“內部與外部環境雙劣”,則可以采取這種管理模式。④營銷導向的管理模式。如果企業處于第四象限,即“內部具有優勢、外部環境卻面臨威脅”,則適合采取該管理模式。
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小企業管理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其自身的經營發展。本文在介紹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管理作用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現有管理模式,結合實際提出了基于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建立方法。對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問題做了初步的分析,提供了一個開拓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的方向,以期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細微的貢獻。
[1] 劉思.企業社會責任運動下的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9.
[2] 王素梅,張興福,王躍國.企業管理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1~6.
[3] 張成龍,池景存.論金融危機下的中小企業管理創新[J].商業現代化,2009,(4).
[4] 修亞妹,喬仁生,薛敬.企業文化在中小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價值工程,2007,(7):37~39.
[5] 劉俊心,李靖,張建慶.企業文化學——現代經營管理制勝寶典[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F270.7
A
1005-5800(2010)08(c)-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