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王建華 張春穎 李鴻雁
現代服務業這一概念最早見于黨的十五大報告,當時提出,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和改造傳統服務業”。此前,國內外學術界和經濟界均沒有這一提法,就這樣現代服務業作為一個正式名稱,頻頻出現在我國產業發展政策之中。實際上,現代服務業是相對于“傳統服務業”而言的,是工業化高度發展階段產生的,主要依托電子信息高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而發展起來的信息和知識相對密集的服務業,其實質是服務業的現代化[1]。
現代服務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及管理理念發展,促進服務活動廣泛化與獨立化的結果。其與傳統服務業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高科技含量,即現代服務業科技含量高。隨著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以TCP/PI協議為基礎的互聯網成為主流網絡方式。互聯網技術創造出了新的市場,新的信息系統和新的配送與通信工具,實現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合一,節省了交易費用。
(2)高知識性,即現代服務業為消費者提供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服務,使知識在服務過程中實現增值。傳統服務業大多與消費者生活相關,多數憑借經驗、常識即可判斷其技術水平和質量優劣,現代服務業提供的服務大多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知識性,需要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才能判斷其質量的優劣。
(3)高增加值性和集群性,即現代服務業不僅可以使服務過程產生知識的增值,而且可以產生服務的規模效應和各種服務相互融合的聚集效應,從而使得現代服務業大多集聚于國際大都市之中,相互融合生長[2]。
(4)高素質性。傳統服務業是重復性高的簡單勞動,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不高,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培訓。傳統服務業對產品質量、工作標準的要求比較簡單,貫徹執行起來比較容易,并且這些標準的工種差別比較小。而現代服務業則相反,其產品是重復性低的,智力型密集服務,服務質量標準的穩定性、同質性低,需要員工不斷地學習,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術管理能力。
廊坊市“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翻一番,達到人均4000美元,經濟發展步入工業化的中期階段。根據國外經濟發展的規律,在該時期逐步提升的現代服務業可以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良好的創業氛圍,并與現代制造業形成互動機制,從而強力拉動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3]。
新興工業化道路,就是在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基礎上,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進而實現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發展道路。由此可見,現代服務業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目前,廊坊正處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漸增強,現代服務業在產業結構升級中的作用日益突顯。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第二產業的發展也需要現代服務業來推動和潤滑[4]。
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經濟總量在整個國家、地區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據統計,我國GDP的70%,稅收的80%都來自城市。目前,河北省實施的“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戰略,明確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徹底改變城市面貌,提高城市承載能力,提升城市服務功能。
各國經濟發展經驗表明,現代服務業發展上不去,傳統制造業也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中長期戰略來考慮。廊坊市“十一五”規劃,提出“實力廊坊”的戰略,指明了廊坊要通過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優化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方向[5]。這就要求必須以現代服務業作支撐,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從而改變廊坊整體經濟增長的方式,為在更高層次上推動廊坊經濟結構戰略調整提供保證。
當前,廊坊市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后工業時期,應充分利用國際產業轉移和消費升級的有利時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推動廊坊服務業的升級改造,進而促進廊坊市產業的合理布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重心的北移西撤,環渤海經濟帶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廊坊市地處該經濟帶的中心區域,地理位置優勢明顯,自古素有“京津走廊之明珠”的美稱。這里基礎設施發展較好,境內交通便利,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服務業的需求旺盛。隨著“京廊同城”戰略的提出,廊坊與北京、天津的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按照依托京津,服務京津的發展思路,廊坊市提出與京津全天候無縫隙對接的集群式發展格局,依托京津產業的帶動輻射以及龐大的消費市場,憑借優越的區位優勢以及暢通便利的交通網絡,重點發展基礎性及生產服務性第三產業,成為地區宜居的綜合性服務中心。
近年來,廊坊市依照“森林中建城市”的綠色城市理念,全面推進“藍天、碧水、凈土、綠化、寧靜”環境工程,傾力打造“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城市[6]。城市環境持續改善,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高達339天,其中一級天數達68天,使得廊坊連續8年成為省環保目標考核優秀市,躋身全國7家“保護臭氧層示范省市”行列。不懈的環境保護努力,不僅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城市贏得了“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等二十多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目前,廊坊經濟已經步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在全市經濟中的的主體性地位完全確立。主要表現為,一是主導產業初顯端倪。金屬冶煉、食品加工與制造、汽車零部件等3個產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屬制品等4個產業總產值超過50億元,這些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在全市工業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二是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富士康、華為、京東方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投資超百億元的大項目相繼落戶廊坊。三是龍頭企業大量涌現。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83家,實現增加值146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8%。國外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一個國家工業發展到中期階段,由于工業規模放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迫切需要第三產業迅速增長,第三產業逐步成為三大產業增加值和就業人數中比重最大的產業。
現代服務業具有知識密集的特點,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支撐其發展。因此,人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就直接影響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廊坊市擁有擁有清華科技園、中科院廊坊產業基地等眾多國家重點科研單位,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同時,廊坊根據坊產業發展的需要,加強了人才引進力度,每年引進400余名博士、碩士、高級職稱或高技能人才。而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廊坊市則遠低于全國及京津主要城市,勞動力成本大致只相當于北京、天津的40%。這種富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為廊坊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提供了堅實人才保障。
現代服務業是一個門類眾多而復雜的日漸成熟產業體系,每個部門對于經濟的貢獻率不盡相同。廊坊市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根據自身產業結構的現狀和經濟發展水平,確定戰略重點產業。
廊坊作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其歷史悠久,境內既有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宋遼古戰道、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廊坊大捷”等傳統旅游資源,也有香河第一城、文明中華城等現代旅游景觀。2008年廊坊市會展旅游產業共接待游客571.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5.8億元。現有會展旅游業發展的堅實基礎,成為其進一步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此,廊坊應該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會展旅游業的發展:
(1)加強會展旅游機制創新。按照市場發展要求,積極培育市場化會展旅游主體,推動專業園區、專業市場、大企業集團組建會展旅游公司,同時積極引進國際及全國的知名會展旅游公司進駐廊坊,逐步形成以會展旅游設施為依托,專業會展旅游公司為主體,會展旅游及相關服務企業相配套的會展旅游市場主體體系。
(2)強化會展旅游品牌培育。按照區域化、國際化的要求,培育會展旅游品牌,即“5·18”東北亞暨環渤海(廊坊)國際商務節、“9·26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漁具展”、大力發展休閑旅游、鄉村旅游,使廊坊成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會展基地,成為環北京旅游市場的組成部分。
物流業是整個經濟鏈條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廊坊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擁有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區位、交通、產業優勢,應認真謀劃,大力發展,重點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明確方向,制定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依據廊坊市區位優勢和基礎條件,借鑒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城市的經驗,徹底改變交通、商業、物資、外貿、生產等部門各自為政搞物流中心的狀況,合理利用、開發現有的倉儲、運輸等物流設施,優化資源配置。
(2)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引進先進管理經驗與技術。抓住當前世界產業轉移的有利機遇,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改造廊坊的物流設施、設備,加快物流配送設施的發展與建設,積極進行物流配送中心的技術改造,努力提高廊坊物流現代化的水平。
信息服務業是廊坊現代服務業中的優勢產業。自2005年以來,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富士康、華為、京東方等一批高技術含量項目落戶廊坊。在“十二五”期間,廊坊市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促進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
(1)培育行業龍頭。依托富士康、新奧博為等重點建設項目,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在半導體材料、計算機及外設制造、電子材料等行業引進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大項目。以期早日將廊坊打造成為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基地。
(2)打造產業集群。依托各個專業的產業園區,建立完善液晶面板配套件、半導體、計算機及其外設三條產業鏈,建立形成研發型產業基地。 重點推進華為、中興、京東方等一批關聯度強、影響力大的建設項目,圍繞這些重大龍頭項目的主導產品,實施有針對性的專業化招商活動,促進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產業集群的形成。
(3)提供政策支持。爭取把華為、富士康等列入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在財政稅收上,對于地方留成部分采取項目貼息、轉移支付、投資入股等方式扶持企業。在土地使用上,采取“一廠一策”方式,給予優先解決。在項目環評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提供高效服務,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早日達產生效益。
[1]劉志彪.發展現代生產服務業與調整優化制造業結構[J].南京大學學報,2006(5).
[2]江小涓,李輝.服務業與中國經濟:相關性和加快增長的潛力[J].經濟研究,2004(1).
[3]黃維兵.現代服務經濟理論與中國服務業發展[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1).
[4]黃繁華,洪銀興.加快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路徑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7(7).
[5]廊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Z].廊坊:廊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6(2).
[6]廊坊市產業發展規劃[Z].廊坊:廊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