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學軟科學與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汪小金 謝琳娜
因能幫助組織在充滿挑戰和變革的環境中取得成功,項目管理在最近20多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應用。在美國項目管理協會及其他一些國際性、地區性項目管理組織的努力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架構已經比較成熟。例如,《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所概括的項目管理五大過程組和九大知識領域,已被人們廣為接受。
項目管理的文化體系是項目管理方法得以存在和有效應用的基礎。一些學者已從不同角度對項目管理文化體系進行了研究。他們把項目管理文化作為組織文化的一種亞文化,或者把項目管理文化作為項目或項目團隊內部的獨特文化,或者把項目管理文化作為項目管理工作者的職業文化,進行研究。
已有的研究在討論項目管理文化的構成時,或直接采用人類學、社會學的文化理論框架,或直接運用組織文化的理論框架,或自己設計僅適用于組織、項目或職業的理論框架,并未提出項目管理文化自身的理論框架。本文旨在探討項目管理文化自身的理論框架及主要維度。
關于文化的總體構成,被人們廣為引用的一個理論是,舍恩的三層次劃分理論。他把文化劃分成人造器物、價值觀和基本假設等三個層次。本文也采用舍恩的層次劃分理論作為研究的基礎,來分解和組織位于不同層面的項目管理文化,其中:人造器物是文化的凝結物,是文化在實物上的表現體;價值觀是文化在意識層面的構成,是影響和決定人們行為的部分;基本假設是文化潛意識層面的構成,是人造器物和價值觀的形成基礎。
由于項目會涉及許多不同的組織和職業團體,項目管理文化也受到了來自不同方面的影響。一方面,項目往往涉及多個組織,有來自不同組織的成員在項目中工作,所以項目會受到來自不同組織的直接影響,項目管理文化也會受到不同組織的組織文化的直接影響。另一方面,伴隨項目管理職業的發展,項目管理職業社群對項目管理文化也有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在相關組織文化和項目管理職業文化的影響下,項目管理文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人造器物、價值觀和基本假設。
在人造器物層面上,項目管理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①來自有關組織的組織過程資產,例如項目管理的規章制度、標準化的工作程序、長期積累起來的各種模板、各種項目數據庫等。
②來自項目管理職業社群的項目管理書籍、標準、文章、職業道德規范、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課程等。
③來自具體項目的項目使命,項目名稱與標志,項目口號、語言與軼事,項目文件,項目設施,以及項目大事件等。
在價值觀層面上,項目管理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
來自與項目有關的組織的價值觀。例如,忠誠于項目所在的組織,高級管理層支持采用規范的項目管理方法,職能部門對項目提供支持。來自項目管理職業社群的價值觀。例如,成員要忠誠于職業,尊重專業人士的權威,由專家分享項目內的決策權,誠實從業?;诰唧w項目本身的特點而產生的項目團隊內部的價值觀。例如,鼓勵創新或變革的行為,鼓勵風險承擔,對目標和信息的公開,成員間相互信任。
在基本假設層面上,項目管理文化也包括來自組織、職業社群和項目本身的基本假設:來自組織的基本假設:項目要服務于組織的經營目標與戰略目標。來自項目的基本假設:必須在規定的范圍、時間、成本與質量之下完成項目任務。來自項目管理社群的假設:遵守職業道德,促進職業發展。
本文重點討論價值觀層面上的項目管理文化構成。
項目管理文化在價值觀層面上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復雜性是指項目管理文化在同一項目的不同情境下會表現出不同的價值觀,如:對整個項目強調整合和管理大局,對具體工作又強調注重細節。多樣性是指項目管理文化在不同項目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價值觀,如:有的項目強調嚴格遵守細致的計劃和規則,有的項目又強調靈活和創新。如何根據項目管理文化的復雜性與多樣性,開展項目管理文化研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下文的項目管理文化在價值觀層面的構成模型,試圖同時考慮項目管理文化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價值觀層面上的項目管理文化,可以由幾個維度及其特征構成。其中,每個維度都由既對立又關聯的一對導向組成。每個導向都包括代表項目管理文化的復雜性的一系列特征。在各維度的一對導向之間,不同的項目會不同程度地偏向于某個導向。這種偏向的差異代表著項目管理文化的多樣性。
項目管理并不只關注目標的實現,也強調對目標實現過程的管理。這個維度與項目管理所關注的問題層次有關。過程導向關注項目的每個具體工作過程和細節,結果導向則著重管理項目的較高層次和大局。
在過程導向的指導下,項目管理團隊強調關注細節,強調把項目工作分解成較小的組成部分以加強控制,強調運用滾動式規劃來逐漸細化后續工作,強調采用基于個人績效的獎勵制度來鼓勵成員關注細節。
在結果導向的指導下,項目管理團隊強調管理大局,強調整合和協調,強調對可交付成果而不是對其實現過程進行管理,強調采用基于團隊績效的獎勵制度來鼓勵實現項目目標,強調項目經理對項目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這兩個導向不是簡單對立的,而是項目管理方法在不同情境下、不同項目中的表現。過程導向是項目管理注重細節的一面,而結果導向是項目管理注重項目總體和大局的一面。當處理低層次的項目工作時,應該采用過程導向,更加關注細節;而針對高層次的項目工作,就應該采用結果導向,強調對大局的掌控,強調提交出所要求的結果。每一個項目,都會在不同層次上同時存在過程導向與結果導向;而各項目在這兩個導向上的總體偏好,則體現出項目的個性。
這個維度與項目管理的規范性和靈活性有關。正式導向注重的是項目管理的規范性,要求管理有據、獎懲有憑,力求項目在既定計劃和程序下精確運行。非正式導向注重的是項目管理的靈活性,要求管理靈活、溝通自由,以團隊合作和良好的工作氛圍促進項目成功。
在正式導向的指導下,項目管理團隊強調制定明確的規則來進行有效的計劃和控制,如:有效的范圍管理、有效的合同管理、有效的資源管理、有效的風險管理(包括合理清晰的風險責任分配)、有效的人力資源控制、有效的溝通等;強調不能偏離既定的項目范圍、進度、成本和質量目標;強調事先明確項目權力和責任,事先明確項目績效考核標準。
在非正式導向的指導下,項目管理團隊強調以靈活的方式開展團隊合作,強調根據具體情況允許不同成員適時享有項目實施中的決策權,并且鼓勵非正式溝通和社交融合。項目管理團隊注重建立良好的氛圍,促進成員間相互信任。成員不但參與決策與問題解決,還在工作方式上有較大自由度。
在項目管理實踐中,正式導向與非正式導向通常結合起來使用。在一個項目中,總是偏向于一個導向、只使用一種方式,這是不利于項目工作展開的,實際上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同一項目中的不同情境下,應該采取不同導向,在不同項目之間則會存在總體上的導向偏好差別。
這個維度與看待項目管理方法的態度有關。方法導向視遵循結構化的項目管理方法為取得項目成功的最佳途徑,認為結構化的項目管理方法有助于減少計劃和控制的復雜性,并使項目在限制條件內取得成功。實踐導向則認為應該基于項目的具體情況靈活地應用項目管理方法,認為教條主義不利于在具體實踐中取得成功。
在方法導向的指導下,項目管理團隊強調遵循標準的、通用的項目管理方法,實施規范的項目管理過程,使用符合國際標準的合同范本,使用通用的項目管理術語。
在實踐導向的指導下,項目管理團隊強調變通地運用項目管理知識、技術和程序以達到預期項目績效,強調實踐中要考慮行動目標的具體特性,鼓勵創新或變革行為,注重經驗教訓的總結和積累,選擇性地采用業界的最佳實踐。
這兩個導向并不絕對對立。一方面,可以從實踐中提取最佳做法,進而形成標桿;而那些“被普遍認同的良好做法”,將會成為標準的、通用的項目管理方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標準的項目管理方法在不同項目中的應用不會完全相同,甚至在同一項目的不同情境下的應用也會有所差別。不同項目之間會存在總體上的導向偏好差異。
這個維度與組織和職業社群對項目產生的不同影響有關。職業導向來自于項目管理職業對其成員在實踐中的行為取向所產生的影響。組織導向則來自于組織作為項目工作人員的來源地,對這些工作人員的行為取向所產生的影響。
在職業導向的指導下,項目管理團隊強調成員要忠誠于職業,強調從業者要遵循職業道德;認為接受項目管理專業培訓,理解項目管理方法、工具和技術,以及獲取項目管理職業資格認證,有助于項目取得成功;認為項目管理從業者應充分開展知識和經驗教訓的交流,項目中的專業決策權應該由相關方面的專家而不是行政地位高的人掌握。
在組織導向的指導下,項目管理團隊強調成員要忠誠于項目所在組織,使項目服務于組織的經營與戰略目標;強調充分考慮項目所處的組織環境,充分利用組織中現有的“組織過程資產”;要求組織的高級管理層為項目確定現實可行的目標,并向項目提供大力支持。
除了隸屬于項目團隊之外,項目團隊成員還同時隸屬于某個職業和某個組織。他們會把所在職業的職業文化與所在組織的組織文化帶到項目團隊中來,從而導致職業文化和組織文化在項目團隊內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形成具體項目中的項目管理文化。
由于職業目標與組織目標不盡相同,所以職業導向與組織導向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不過,這兩種導向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相互支持,因為一個忠誠于職業的人,通常也會忠誠于項目所在組織。
本文討論了包括人造器物、價值觀和基本假設等三個層次的項目管理文化總體框架,并對價值觀層面的項目管理文化的構成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四維度的文化構成模型。運用以上框架和模型,可以在價值觀層面上考察項目管理文化的不同方面,并研究不同類型項目之間、不同行業項目之間在文化上的區別。
該模型需要通過實證研究來改進,以便不斷添加具有顯著性的各種文化特征,剔除不顯著的特征,并調整各特征的維度歸屬甚至各維度本身,使各維度更加合理。
[1]美國項目管理協會.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第4版)[S].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Schein,E.H.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3rd ed.) [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4.
[3]PMI.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 [S/OL].2009-04-08,http://www.pmi.org/PDF/ap_pmicodeofethic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