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毛瑞煒
在金融海嘯似乎已然退去之時,迪拜倒債危機讓世界經濟著實又打了個冷顫,這似乎是世界金融危機的一次余震。不得不讓人質疑世界經濟是否已經走出低谷。與此同時,奧巴馬領導的美國政府開始對中國進行匯率大戰、貿易大戰和成本大戰。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遭受了巨大的打擊。2009年9月12號奧巴馬總統簽署了輪胎特保案。9月20日在二十國峰會上,奧巴馬提出人民幣應該升值。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統計:2009年1至11月份累計出口1,0709.8億美元,同比回落了15.8%。從主要出口市場來看,對美國出口數量減幅小于對歐盟和日本的減幅;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出口數量減幅均持續收窄。今年前11個月,我國對美國出口價格下跌5.3%,出口數量下降10.1%;同期,對歐盟出口價格下降4.4%,出口數量下降18.2%;對日本出口價格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出口數量減少17.6%。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此次貿易保護主義在貿易保護的范圍、方式和手段上有著很多與以往不同的特征:
以往的貿易保護主義重點保護幼稚產業,如農業、新興工業或與本國就業關聯度較密的行業,如發達國家的鋼鐵業、紡織業等[1]。在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新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加強了對傳統產業的保護,還進一步擴大到了高技術產業、金融業和知識產權領域以及其他行業。美國政府更是自金融危機以來向諸多的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進行了巨量的注資。顯而易見,這不同以往的舉措,也不同于傳統經濟學理論中的“幼稚產業保護”論。此外,一些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還要求進口國必須保護知識產權、限制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大打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旗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世界經濟已經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各國經濟處于不可或缺的一環,經濟發展也在加速傳導。而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帶動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一榮則榮,一損則損,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通過經濟全球化的渠道迅速蔓延,制造了一場國際金融風暴,而由金融危機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風潮更是極速傳遍世界。
奧巴馬政府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將眾多外國商品拒之門外,尤其針對中國商品,因為美國國會正是以抵制“中國制造”為借口,推行這一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美國首開先河,專門制定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必然將緊隨其后,制定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在中美為輪胎特保案爭執不下時,印度已經啟動了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巴西也做出對中國進口輪胎征收附加稅的措施。隨后,阿根廷也宣布,參照巴西的做法,對原產于中國的汽車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
在實行貿易保護的國家中有以“WTO允許成員國利用其有關協議保護本國利益,反擊遭到的不公平待遇”的條款作為理由來實施貿易保護。他們采取與WTO不直接沖突的各種保護措施,這已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貿易保護主義的普遍“合法手段”。
中國在此次貿易保護盛行之時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我國外貿企業應該在充分認識當前危機的環境之下,取長避短,找出生存與發展的機遇,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應對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的浪潮,抓住契機,穩定我國經濟持續發展。
首先,我們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抨擊和遏制不能與我們維護本國市場正常秩序的努力混淆、沖突,因為我們警惕和防范的對象不應當僅僅局限于那種旨在保護國內市場的傳統保護主義,還應當包括旨在奪取海外市場的進攻性保護主義。因為經濟危機也大大增強了各國爭奪海外市場的動機,相信各國將更多地運用財政、金融等政策支持本國企業奪取海外市場。
其次,中國外貿型企業要充分利用此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有利契機。如此次金融危機使得國外優秀的金融機構大量的優秀金融人才失業。而“腦力流失”困擾中國家多年,經濟危機中發達國家雇用本國人的風險恰恰有助于我國流失人才更充分地認識到盲目追求海外就業的風險,如美國參議院打算推動一項“雇美國人”(Hire American)條款,這有助于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吸引外流人才回流,減輕“腦力流失”問題。
貿易保護主義歸根結底將有損于各方。因此,中國應同大多數國家聯合起來運用現有國際爭端解決機制的合法手段來爭取公平的待遇。具體來說:
(1)加強國內政企合作,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經濟危機下,發揮服務型政府的積極作用,我國不少出口企業經營困難,特別是在遭受反傾銷訴訟時由于經濟實力的限制,往往只好放棄應訴,這就需要政府發揮更大作用來支持企業爭取最大的利益。企業是迎戰貿易保護的主力軍,還要學會借助行業協會壯大力量。今年3月,為了應對巴西鞋類反傾銷案,福建省首次嘗試由行業組織牽頭、25家涉案企業抱團進行無損害抗辯,使應訴成效大增。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眾家聯手對外,才會有更大的機會獲勝,才有希望維護出口利益[2]。
(2)在WTO框架內爭取更多的平等待遇。要積極爭取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美等經濟體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使我國企業盡早擺脫在反傾銷調查中經常處于不利境地的情況。在針對部分經濟體濫用反傾銷規則,對中國進行反傾銷制裁時,中國在與其協商無效的情況下,可以堅決的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尋求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
同樣處于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同樣面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和融資不暢,外貿企業在危機中遭受沖擊的程度不同,保持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差別也很大,而知識產權就是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情況下,我國一直扮演著“代工廠”的角色,極度缺乏自主性,對外貿易額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國;并且“兩高一資”的這種處于國際市場產業鏈低端的產品仍然占據我國出口產品的主角地位。
為了擺脫上述被動的地位,我國外貿企業應注重自我知識產權的開發與保護,積極引導企業通過培育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全球產業鏈循環,增創發展新優勢,創立自己的品牌,不斷增強自主品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的出口,同時還應繼續保持傳統加工、裝配等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環境。
面對外部需求降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人民幣升值等外部惡劣環境,FD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或緩解這些問題,首先,對外直接投資可以更好的根據當地居民的需求來開發研制新產品,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擴大需求量;其次,對外直接投資所生產的產品可以在當地直接銷售,這可以避免一些由商品出口所帶來的貿易摩擦;最后,人民幣升值能夠增加人民幣在世界市場上的購買能力,降低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本,從而增加商品的競爭力。
在經濟危機影響還未退去的今天,我國外貿型企業要利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有利時機,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產品附加值,在這場危機中生存下去并實現“轉型”,找到自身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將危機轉化為發展的契機。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
②美國國會眾議院1月28日通過經濟振興方案時附加“買美國貨”(Buy American)條款后,2月2日要審議該案的參議院中也有議員打算推動再加一項“雇美國人”(Hire American)條款。有兩位參議員主張,接受振興方案援助的企業,今后進用新員工時必須查證員工的美國公民身分,確保雇用的是美國人,而不是非法移民。
[1]王佃凱.新貿易保護主義發展的特點、原因與趨勢[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 (4):86~89.
[2]梁爽.金融危機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及我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當代經濟管理.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