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經管院 王紅雙 王加青 張欣蕾
武漢新港港口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
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經管院 王紅雙 王加青 張欣蕾
港口物流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的經濟增長極之一。本文對武漢新港港口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SWOT分析,在分析基礎上得出相應的發展對策,對武漢新港港口物流產業發展有一定指導意義。
武漢新港 港口物流 SWOT分析
港口物流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的經濟增長極之一。港口物流服務涉及國民經濟的多個方面,是一個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產業,具有強大的經濟滲透力。
發展港口物流業可以幫助港口企業最終實現規模經濟。因此,港口物流業的發展,勢必對周邊地區的相關產業和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在陽邏港二期擴建工程附近,華中鋼鐵物流基地、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的專用碼頭正熱火朝天地建設。招商物流、國家糧食現代物流中心建設也初露端倪,這些項目每個投資都超過了20億元,這些將有效地促進武漢新港港口物流業的形成和發展。
長江黃金水道,武漢擁水而優,省、市政府作出建設“武漢新港”決策,有利于緩解能源、土地、環保等資源問題,是運用市場經濟和政府引導雙重手段,建設“兩型社會”的重大探索。
武漢新港,規劃2025年建成,吞吐總量1.636億噸。
武漢新港規劃范圍,左岸從黃陂區窯頭至黃岡市蔡胡廖,岸線全長59720米;右岸從青山區武鋼運河口至鄂州市長港出口,岸線全長71310米,形成武漢、黃岡、鄂州三地部分港口組的組合港區。
(1)優勢
優良深水岸線。被納入武漢新港規劃建設范圍的鄂州港區,自然岸線全長46.4千米,深水岸線長達29千米,現有泊位84個,年綜合通過能力約400萬。鄂州港三江港區豐富的港口岸線資源可滿足未來30年以上的需要。紗帽港區岸線總長43717米,港區范圍內擁有武漢港上游較為優良的深水岸線資源。葛店港區上自葛店鎮猴子磯,下至段店鎮,岸線全長18公里,其中深水岸線達5.6公里,港區功能規劃以雜貨運輸為主。
武漢新港集疏運網絡規劃提出,要構筑多層次互補的綜合交通服務體系。東部,由“六縱三橫六聯”的公路和5條沿江鐵路通道構成;西部,由“三縱三橫六聯”的公路,2條垂江鐵路通道和1條沿江鐵路通道構成。
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區已經獲批。該園區是在原棋盤洲物流園的基礎上籌建,發展定位為黃石市沿江工業集聚帶、區域性物流中心、重要港口和交通樞紐。另外,華中國際商貿物流基地、華中國際鋼鐵物流基地、武漢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國家糧食現代物流基地和國家稻米交易中心等幾大臨港物流樞紐的建設正在加緊推進。
(2)劣勢
港口物流信息化程度不足是制約港口發展的瓶頸,電子數據交換的法律有效性,以及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電子支付)三者彼此分離也是物流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集裝箱運輸發展滯后;港口發展與城市、產業發展不協調;優良岸線有限且利用率較低;港口集約化程度不高;港口物流人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港口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尚未建立適應港口物流業快速發展的管理體制。
(1)機會
腹地資源豐富,利于提供貨源。武漢新港經濟主要腹地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西和江西,該區域地處中國腹地,承東啟西、接北進南、吸引四面、幅射八方。中部的湖北、湖南和河南,西部的重慶、四川、云南和貴州,這些地區外貿進出口貨物形成的集裝箱,會對武漢港產生運輸需求。以2004年為基準年,上述七省市外貿增長速度按20%預測(注:從2002年到2004年,七省市外貿年均增長速度為23.8%),到2010年,將會對港口形成486萬TEU的運輸需求,按武漢港目前實際占有和可能增加的份額測算,屆時將有126.8萬TEU經武漢港進出。如果再考慮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進出武漢港的集裝箱還要擴大。時間還有短短的6年,武漢集裝箱樞紐港的建設,實在是迫在眉睫。
(2)威脅
主要在于:重慶港和南京港的迅速發展對武漢新港發展的威脅,物流企業將面臨國外物流企業的競爭,主要競爭對手擁有更先進的裝卸設備,貨主討價還價能力增強帶來的不利影響,還有其他運輸方式的威脅。
針對武漢新港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對策:
競爭是每個行業發展不可缺少的推動力,但是不正當的競爭常常使競爭企業雙方受損。港口要發展,必須更新觀念,發展現代物流,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提高為客戶服務的水平。只有從戰略的高度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加強合作,減少內耗,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實現雙贏。
建立港口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各客戶、企業和相關管理機構的信息聯網;建立物流信息發布系統,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交換和共享;建立區域內物流資源交換系統,包括資源供求信息的發布和自動交易功能的實現等。同時,推進物流企業信息化改造。配備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運用衛星定位技術來管理、組織運輸工具,發揮高科技的優勢??傊?,需要盡快建立港口物流公共信息交換平臺,滿足未來港口物流信息領域信息資源共享的需求。
武漢市港口物流方面的專業人才不足,不利于發展港口綜合物流產業。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大力宣傳現代物流理念?,F代企業的競爭是供應鏈一體化的競爭,樹立流通決定生產的新觀念,培育大流通促進大生產的社會氛圍。高校應與企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確立為企業服務的理念,不斷帶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變革,帶動專業設備的更新、師資隊伍的建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因單個企業聘請專家費用較高,可由物流行業協會牽頭組織,根據各個企業不同需求,企業與企業聯合適當借用“外腦”。可以聘用高校專家、物流咨詢公司專家、培訓機構講師為本企業的資深物流顧問與培訓講師,有針對性地為本企業制定戰略目標、提供物流發展方案與培訓員工,同時為這些專家提供靈活的工作機制,就本企業物流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共同探討,從而為企業物流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融資渠道主要有兩條。第一,由政府出面協調放寬對本項目建設貸款規模的限制,有效增大信貸資金的供應量,緩解項目建設的資金約束;第二,擴大市場開放度,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搭建融資平臺,采取多種方式,多渠道地籌措建設資金。
硬件建設方面,加緊推進華中鋼鐵物流基地、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的專用碼頭的建設。加快對陽邏港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步伐,緩解目前港口吞吐能力嚴重不足的局面。加快余家頭港、青山港、武石化港、武鋼工業港、青山外貿港等港區改造的施工進度。對設備落后、作業效率低下的碼頭設施積極改善裝卸工藝,改進管理手段。進一步完善武漢港區的交通網絡設施建設,綜合治理長江航道,增強長江通航能力。
軟件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與港口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國際慣例接軌,來保證港口運作、管理的規范化、透明化。強化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簡化手續,提高服務效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規范港口收費。
以“億噸大港”為目標,規劃建設中的武漢新港跨越武漢、鄂州、黃岡三地。到2025年,吞吐總量將達到1.63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350萬標箱。據悉,陽邏港集裝箱二期工程4個5000噸級兼顧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將在今年6月建成運營。規劃中的武漢新港,不僅是集聚生產要素、服務中部崛起的重要平臺,更是促進臨港經濟和城市組群發展的先導區,以武漢新港口為基礎的港口物流產業將在此基礎上取得進一步發展。
[1] 武漢新港產業發展規劃[M].2009.
[2] 武漢新港空間發展規劃[M].2009.
[3] 武漢新港集疏運網絡規劃[M].2009.
[4] 武漢市交通委員會.武漢港總體規劃[J].(報批稿).
[5] 武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武漢市東部組群分區規劃(2007~2020年).2007.
[6] 呂榮勝,鄔德林.發展環渤海港口產業集群模式研究[D].2008,(10).
[7] 江曉明.區域集裝箱港口合作競爭的博弈分析[J].港口科技,2008,(3).
F252
A
1005-5800(2010)08(c)-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