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陳德榮
新經濟形勢下需警惕新貿易保護主義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陳德榮
新經濟形勢下需要警惕新貿易保護主義。對此,本文通過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內涵及發展、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及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原因這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引起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視。
新形勢 新貿易保護主義 內涵 特點 原因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讓不少人開始擔心貿易保護主義將抬頭。因為經濟衰退時期各國傾向于貿易保護有著歷史的慣例,而民主黨反對自由貿易的綱領和奧巴馬在競選中的保護主義言論,也讓世界各國對貿易保護主義產生了諸多擔憂。那么,我們是否真的要迎來新的貿易保護主義高潮?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加深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認識十分必要。
所謂新貿易保護主義,是相對于舊貿易保護主義而言的,指20世紀70年代以后國際貿易領域中形成的以非關稅壁壘為主,以關稅壁壘為輔的新貿易保護主義。美國率先采取新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引起各國貿易政策的連鎖反應,使其迅速蔓延,成為一種國際思潮。
新貿易保護主義是伴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際競爭的加劇而出現的,它起源于發達國家,矛頭對準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力圖維護“大國”的經濟利益和地位。但隨著新一輪經濟危機的滲透和蔓延,資本主義國家又加緊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施行,使其呈現出新的特點。
從全球經濟的發展來看,每一輪危機的到來,都會造成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放緩,國內各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工人大量失業,就業形勢嚴峻。為了使經濟復蘇,有必要擴大出口,抑制進口,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國家所采取的首要的措施已由征收高關稅發展到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反補貼稅等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因此說,經濟危機是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推動器”。
二戰后的新技術革命推動了世界經濟全球化,同時也促進了西方國家經濟的繁榮。主要發達國家利用自身的優勢致力于提高勞動生產率,積極參與技術創新,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致使本國對產品的需求逐漸飽和。而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生產的初級產品和半制成品,由于價格低廉,迅速打入國際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發達國家的經濟利益。因此,他們就以“綠色、環保”為口號,宣揚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未達到國際技術標準和健康標準,從而設置各種綠色壁壘,抵制進口。
在全球處于和平發展的階段時,各國所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無非是以設置高關稅的措施限制進口,從而起到保護本國幼稚的民族工業、弱小的新興工業及相關行業的目的,當然,這其中主要涉及傳統貨物與農產品。但新經濟形勢下,每一輪經濟危機的蔓延都使各個國家逐漸認識到:若想單靠限制幾個行業、企業的產品的進口恢復國內經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貿易保護的范圍擴大到新興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知識產權等領域,這樣才能全方位的降低進口貿易量,提高本國產業的競爭力。
新貿易保護主義以更加“合理”和“隱蔽”的方式出現在當今世界中,而就其產生的原因與以往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相比變得更為復雜。
近20年來,各國為獲得一定程度上的資源的最佳配置從而加速了以國際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國際長短期資本流動和國際技術轉讓為載體的全球化的發展態勢。這樣,所有對外開放的國家都處于一種相對自由的“市場經濟”之中,享受著資源的相互流動帶來的好處。但不可否認的是,競爭仍是市場經濟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各個國家由于擔心經濟相互滲透會給本國帶來損失,國家之間總是進行博弈和碰撞,一方面,采用進口關稅或出口補貼等保護手段有利于改善本國企業的收益和市場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外國企業或進口產品危及本國利益時,即使發達國家的政府也采取直接干預的手段,這些都造成了兩國在經濟貿易關系上的摩擦與沖突,使國際競爭加劇,進而造成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和盛行。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WTO為促進經濟和貿易發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長為宗旨,從而擴大商品生產和服務,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積極推動雙邊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建立,強制要求各成員國大幅度削減和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這就使得各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保護國內市場的傳統手段受到了限制。但是WTO協議也存在著一些缺陷,比如說,如果某國國內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或者國際收支出現較大困難,允許這個國家采取臨時性的限制進口的措施等。而發達國家會把這個作為貿易保護的法律依據,妄加解釋,打著“公平、公正貿易”的幌子,不斷的使用綠色壁壘、反傾銷等措施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進行沉重的打擊,以起到保護本國利益的目的。
自亞洲金融風暴以來,一些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迅速復蘇,把重心轉移到產品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上來,并且連續多年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出口貿易量不斷擴大,對西方國家的同類產品形成競爭壓力,逐漸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地區。以中國為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地位越來越高,至今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國。相比之下,美、日、德等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由于經濟增長的空間有限,經濟增速放緩,國內失業狀況嚴重,都面臨著巨大的國內壓力。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危機逐漸蔓延的今天,為了擺脫經濟壓力、擴大出口、限制進口,大部分的西方國家中出現了強烈的要求對發展中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并且愈演愈烈,這也是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原因。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逐漸滲入到實體經濟,許多國家經濟陷入困境,反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浪潮再次開始升溫,新貿易保護主義也在全球范圍內呈現抬頭趨勢,并存在著愈演愈烈的可能。因此,我們應時刻警惕新貿易保護主義給我們帶來的“災難”。
第一,我們要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態勢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思想準備,并積極應對。為維護本國經濟利益和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也需要制定適當的產業政策和戰略性貿易政策。一是加大對生產技術和產品創新的研發投入,大力整治淘汰某些不符合國際標準的產業。發展“綠色”經濟,逐步提高環保水平,使出口產品的標準不斷提高;二是建立管理貿易政策體系。建議國家采取法制手段管理對外貿易,將主要應對舉措納入國內法,使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妥善結合。
第二,我們應充分開展諸如“多哈會談”、“世界經濟論壇”、“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等活動,在WTO規則框架內,積極開展談判與對話,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掌握國際貿易交往中的話語權,逐步推動全球自由貿易不斷向前健康發展。
第三,我們的企業應全面掌握WTO貿易協定和國際貿易規則,了解與之相關國家的對外貿易管制和技術性貿易壁壘,不能對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漠然置之;同時,要加強企業品牌的打造和延續,重視產品“品質”,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實現勞動生產率的較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新貿易保護主義雖然推行時間不長,但已成為現今國際貿易壁壘的主流,給國際貿易帶來了廣泛的、深遠的影響,成為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嚴重威脅,嚴重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使各國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尤其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深入,我們更應該時刻警惕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
[1] 梅俊杰.“新貿易保護主義”何新之有[J].社會觀察,2004,(7).
[2] 隋鵬.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征與我國的對策[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
[3] 段希.WTO之下貿易保護主義析論[J].當代經理人,2006,(5).
[4] 左正強,劉耀森.試論貿易自由化背景下貿易保護的新趨勢和新特征[J].科技創業月刊,2004,(12).
[5] 薛榮久.國際貿易[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6] 張唯實.新貿易保護主義及其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J].甘肅科技縱橫,2007,(3).
F742
A
1005-5800(2010)08(c)-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