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洪艷
基于旅游者心理需要的鄉村旅游開發策略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洪艷
鄉村旅游已成為中國旅游業的熱點,全國許多農村地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旅游資源的開發。但是,只有了解鄉村旅游者對鄉村旅游產品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才能使我國鄉村旅游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
鄉村旅游 心理需求 開發策略
近年來國內旅游蓬勃興起,以鄉村生活、鄉村民俗和田園風光為特點的鄉村旅游迅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旅游業新的增長點,成為帶動廣大農村脫貧致富的一個亮點。但同時,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影響到我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導致旅游者對鄉村旅游產品的認可和滿意程度較低。因此,必須要了解鄉村旅游者對鄉村旅游產品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才能使我國鄉村旅游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當大城市的居民厭倦了“水泥森林”,飽嘗了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城市問題所帶來的困擾之后,對自然風光的向往,成為現代都市居民的共同追求。鄉村田園撲面而來的泥土氣息和花、一望無垠的大地、淳樸的農民、清新的綠色食品則構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于是,為了放松身心,貼近自然和泥土,感受與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鄉村生活,就成為城市居民鄉村旅游的內在心理動因,他們所向往的不是已經看慣了的高樓大廈,寬闊的柏油馬路,吃膩了的大魚大肉,而是那極具新鮮感的獨特風格的民居建筑、鄉間小路、民間野味、熱烈的農耕場面和憨厚淳樸的民風。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安全需要是人類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旅游者離開自己熟悉的居住地,到一個不太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地方去旅游,由于對陌生環境缺乏了解心中沒底,這時候安全需要就表現得格外強烈,這是一種基本的心理反應。具體來說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人們外出希望快樂出門又安全歸來;最怕外出所帶的錢財、行李丟失或被盜;擔心遇到意外事故如火災、食物中毒等,使自己的健康和財產遭受損失。
衛生是現代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標準的一個標志。衛生狀況不僅關系到身體健康,而且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由于經濟的相對發達和素質的相對較高,城市旅游者原有生活環境的衛生狀況都較好,他們已經習慣了較高衛生標準的環境,也會用這種標準去衡量鄉村旅游地,他們希望看到的是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希望入住的是整齊、清潔衛生的房間;希望直接與自己接觸的用具如口杯、餐具、被褥,衛生設備都經過嚴格的消毒;希望相關的服務人員衣服清潔、個人衛生無可挑剔等,而不是“廚房杯盤狼藉,廁所污水橫流,房間不干不凈,出門就見垃圾”的景象。
求方便是人們外出旅行最基本、最常見的心理。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可見人們最擔心的就是出門時不方便。去鄉村旅游的都市人有相當一部分是采用自駕游的出游方式,因此迫切希望鄉村的道路順暢,一路暢通無阻;希望各種配套設施如電、水、通信、醫院等齊全,以滿足自己在旅途中的各種需要;希望能與當地居民和旅游接待人員溝通順暢,出行方便。
目前,我國旅游市場上提供的“農家樂”、“民俗游”、“村寨游”等鄉村旅游產品內容趨同,活動主要為觀光、采摘、垂釣等常規項目上,還停留在提供餐飲、住宿等低層次的水平上,缺乏精品和亮點,缺乏文化內涵,其地域性、個性化特色都不突出,難以滿足游客的深層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時間短、消費不高、重游率低等問題。
為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必須保持鄉村旅游產品鄉土氣息的濃郁性和真實性。試想一下,當漫步的鄉間小道變成水泥大道,古樸的農家小院改為標準的星級賓館時,這種鄉村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何在?所以,鄉土氣息是鄉村旅游魅力不減的基礎,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靈魂。如江蘇省無錫市根據江南水鄉風光和農家生活風情的特色,精心設計了民俗旅游,讓旅游者深入農村鄉間,觀賞水鄉畫境,體驗民情風俗,參觀村莊田園,親自操作古老的農具,與農民到田間一起勞動耕作收割、養雞放鴨,并讓游客食宿在農家,與農家座談。這一鄉村旅游活動深受日本和美國等國外游客的歡迎;其次,要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確立開發主題,避免無序開發和重復規劃,形成具有特色的景區風格,樹立鮮明的鄉村旅游整體形象,如江西婺源精心打造的“中國最美的鄉村”形象;最后,要根據市場需求,重點創新產品的特色,拓展產品的深度和廣度。鄉村旅游產品既不能過于單一,也不應大而全,要有特色,作為一種滿足精神需求的文化活動和審美活動,只有提高鄉村旅游項目的文化品味,豐富其文化含量,才可以使鄉村旅游獲得蓬勃生機和高附加值,才能滿足游客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如可以利用鄉村開闊的地域空間策劃“尋幽探險游”、“定向越野”、“漂流”、“生存游戲”、“空中滑翔”等冒險旅游和體育旅游項目,滿足追求個性和時尚的青少年旅游者需求。
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較晚,再加上我國鄉村旅游目的地大多數位于城市周邊郊區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隱患。從目前來看,鄉村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趨勢,鄉村治安問題不斷惡化,游客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安全狀況令人擔憂。因此,如何保障鄉村旅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鄉村旅游地安全、健康、有序,已經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首先,努力發展鄉村經濟,創建和諧的人居環境。鄉村旅游安全問題的發生許多都是與鄉村自身存在的問題息息相關,如鄉村道路的崎嶇、狹窄,相關道路標識的缺乏都容易導致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必須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來解決鄉村存在的實際問題,大力發展鄉村經濟,改變鄉村落后的社會、經濟現狀,創建和諧的人居環境;其次,要注重對游客的旅游風險和安全意識教育。鄉村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民風往往會讓人陶醉其中,忽視其存在的潛在風險,因此旅游工作人員或導游要提前告知游客旅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注意身體安全和錢物安全,同時要在旅途中經常進行口頭安全告示,并通過設置標示牌、警告牌等明顯標志在景點及道路危險處,來提醒游客的安全防范;最后,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事故應急機制:一支訓練有素的救援隊伍是鄉村旅游安全的人員保障,一套科學的救援程序是鄉村旅游安全的制度保障,一個包含公安、醫院、消防部門和衛生防疫部門的系統完整的救援系統是鄉村旅游安全的組織保障。所以,可以通過事先演練的方式來鍛煉隊伍,熟悉救援程序,完善救援系統。一旦出現旅游安全問題,就可以按照事先擬定的救援程序,快速科學地展開救援行動,在事故發生時為游客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援,從而將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由于農村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衛生管理的滯后及農村醫療水平低下等因素,我國鄉村旅游衛生問題一直比較嚴重。一些農家旅館廚房設備簡陋,基本消毒設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暢,各種生活用水隨意排放;生食熟食混放,從業人員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證等,整體衛生狀況不容樂觀,導致有很多旅游者因為衛生等原因而不愿在鄉間過夜,往往是吃頓飯就走。對陽朔鄉村旅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6.67%的游客認為當地衛生條件差或很差,問題主要存在于農村衛生間、飲食衛生和住宿衛生等方面。
首先,各級政府、旅游主答部門應意識到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和價值,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資金投入,同時廣開渠道多方籌資,搞好鄉村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進行旅游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要在保護當地生態不受破壞的原則下,根據不同旅游客戶群體的要求,設計專門的與當地環境協調的旅館、民居、小型娛樂場、購物店和停車場等旅游接待設施,做好鄉村旅游接待戶的客房、廚房、廁所等旅游配套設施改造。如現在自駕游的旅游者越來越多,應特別注意停車場、停車位的設計與安排。最后,加強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和村民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從“軟件”設施上滿足旅游者的需求,使游客進得來,住得下,玩得愉快,走得高興。
[1] 李祝舜.旅游心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 李曉紅.鄉村旅游問題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7,(1).
[3] 宋博,鄭向敏.鄉村旅游:安全與控制[J].農業經濟,2007,(10).
[4] 杜海憶.我國發展鄉村旅游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7,(9).
[5] 謝春山,夏正超,楊力平.我國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1).
F590
A
1005-5800(2010)08(c)-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