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黃光芬
隨著我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必然產生越來越頻繁的國際商務交流,包括商務談判、信函溝通、合同簽訂、信用確認等活動都必然涉及交流雙方或多方的企業稱謂。由于不同國家的經濟管理、法律體系、企業組織制度等的差異性,使得企業名稱的翻譯變得比較復雜,這就需要按照相對統一的標準,應用包括語言文字、法律、管理、企業、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準確解讀好企業稱謂。否則,就會阻礙有效溝通,極大地影響整個國際商務交流活動。本文以中英文國際商務交流為例,探討企業稱謂辨別的依據,分析企業稱謂的使用。
在英語中,與企業稱謂相關的詞匯很多,如enterprise、firm、business、company、corporation、group、house、concern、combine、 Partnership、consortium、establishment、venture、conglomerate、 multinational等等。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在國際商務交流中,正確使用這些名稱。
雖然不同國家關于企業的概念或表述不盡相同,但其內涵是一致的,即企業是從事經濟活動的盈利性組織,需要經過法定的程序進行注冊,通常屬于某一產業、行業。有鑒于此,我們在準確辨別企業時,應當依據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該組織是盈利性還是非盈利性。一般而言,企業是盈利性組織,而如社團、學術機構、各類非盈利性機構等則不屬于企業范疇。在國際商務交流中,通常是企業之間的,當然也存在企業與非企業之間的溝通。但首先,對交流對象的確認是非常必要的;第二、該企業是公司還是非公司。按照組織結構和注冊類別不同,企業又劃分成公司制企業和非公司制企業。許多國家在公司制中,又劃分了無限公司、兩和公司、股份兩和公司、有限公司等,在有限公司中間進一步劃分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我們國家只有后一種劃分即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國的公司法中,對公司的名稱都有所規定,在國際商務交流中就必須清楚地加以區分;第三,該企業是劃歸為哪一個產業、行業。由于產業、行業的不同,其稱謂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性。這一方面是歷史文化的積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業的經濟活動領域。企業的產業、行業歸屬在國際商務交流中應當是很重要的。
企業的盈利性、是否公司、產業和行業歸屬這三個依據,能夠為我們辨別、分析復雜的企業稱謂提供一個框架,以確定相對統一的標準,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其他因素,規范企業名稱的互譯,從而促進國際商務交流活動的順利開展。
按照上述的依據,我們可以把企業稱謂相關的詞匯劃分成三類:第一,特指性。即專門或普遍用于盈利性組織的詞匯。例如enterprise、business、company、corporation、Partnership、consortium、venture、 multinational等。而非特指性詞匯則是專門或普遍用于一般性組織的,既可以用于盈利性組織也可以用于非盈利性組織。例如firm、group、house、establishment、concern、combine等;第二,公司性。即專門或普遍用于公司的詞匯。例如company、corporation、Partnership等。而非公司性是專門或普遍用于非公司組織的的詞匯。例如enterprise、business、consortium、venture等。第三,行業性。即專門或普遍用于某一或一些產業、行業的詞匯。例如line,agency、service、system等。而非行業性是專門或普遍用于所有產業、行業的企業的詞匯。例如enterprise、company、conglomerate等。
通過三類劃分,我們在企業稱謂使用時就應當遵循如下的規定:在具體的國際商務交流中,要求特指性稱謂優先,凡是涉及一般的企業稱謂首先使用專門或普遍用于盈利性組織的詞匯,同樣,凡是涉及一般的非企業稱謂則不使用專門或普遍用于盈利性組織的詞匯;公司稱謂和非公司稱謂嚴格區分,凡公司類企業稱謂必須使用公司性稱謂,同時要求在文字稱謂中使用細化稱謂如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凡是非公司稱謂則不使用公司稱謂,而必須使用專門或普遍用于非公司組織的的詞匯;行業性稱謂精準,凡是行業性稱謂必須準確使用專門或普遍用于某一或一些產業、行業的詞匯,不能相互混用,非行業性稱謂則不使用行業性稱謂,而要使用專門或普遍用于所有產業、行業的企業詞匯。
使用規定對中英文企業稱謂互譯都是普遍適用的,但是也存在差異性。從中文稱謂譯為英文稱謂,這些使用規定適用性較強。反之,則不然。這種差異性源于語言文字的不對稱性。同時,也會存在經常性的例外。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國際商務交流中應當注意的。
由于目前各國大多數的企業主要是以公司形式注冊的,所以我們下面的研究也主要以公司稱謂為例。
公司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指經過法定程序進行注冊,采取股份制形式,從事經濟活動的盈利性組織。可見,公司與非公司有明顯的差別。我國《公司法》(2005)總則中就明確指出: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各國的公司法對公司的名稱都有所規定。
嚴格意義上說,從中文稱謂譯為英文稱謂,實際上就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類公司。按照公司稱謂和非公司稱謂嚴格區分的要求,它們必須使用corporation的稱謂,進一步,使用細化稱謂則又必須使用如Co., Ltd 和Ltd。此外,非《公司法》(2005)特指的公司,可以使用company 來稱謂。company所指的公司可以包括具有法人地位的以贏利為目的的股份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合法企業,如私人公司;而不能單獨用來表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為company of limited liability。corporation根據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nd Edition VolumeIII(Clarendon Press,Oxford.1989),《英漢辭海》、《英漢經濟貿易詞典》中對corporation一詞的釋義可知corporation指具有法人資格的社團、組織或股份有限公司。
從英文稱謂譯為中文稱謂則比較復雜,這是由于其他國家的公司類型較多,如有無限公司、兩和公司、股份兩和公司、有限公司,按照細化稱謂就必須使用如Unlimited、2 and the company、2 and the company shares、corporation等。
按照公司性和行業性的要求,輪船、航空、航運等公司,用line(s)稱謂,例如大西洋集裝箱海運公司Atlantic Container Line;代理公司用agency稱謂,例如:中國外輪代理公司;百貨公司用store(s)稱謂,例如:大世界百貨公司(英)Great Universal Store。
在國際商務交流中,企業稱謂是有效溝通的基礎。科學的企業稱謂使來自不同經濟管理、法律體系、企業組織制度、歷史文化等的國際商務交流者具有好的交流平臺,能夠順暢地進行商務談判、信函溝通、合同簽訂、信用確認等活動。為此,必須準確辨別企業,這需要從企業的盈利性、是否公司、產業和行業歸屬三個依據來進行,然后劃分特指性、公司性、行業性三類稱謂,強化企業稱謂使用時應當遵循的規定,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具體復雜的國際商務交流中對企業稱謂作出科學的判定。
[1]J.A.SIMPSON and E.S.C.WEINER,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VolumeⅢ,Clarendon Press. Oxford,1989.
[2]楊建生.“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英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1,(2).
[3]楊全紅.公司名稱翻譯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翻譯,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