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 勇 *
如果邪惡不被制止
文◎苗 勇 *
社會是向往真善美的,歷史正是在追求正義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國家的進步,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善良的東西不斷增加。相反,當假惡丑的東西肆意橫行的時候,人們的生活就勢必出現倒退。
在社會生活領域,最大的邪惡就是各種侵犯公民和國家利益的刑事犯罪。所有的犯罪,都給合法權益造成了重大的損害。因此,打擊和遏制這種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活動,維護好正常的社會關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寧生活,是一個國家順利建設的基礎。否則,刑事犯罪猖獗,壞人趾高氣揚,好人忍氣吞聲,那么,社會的進步也就無從談起。所以,任何一個政府要完成好自己肩負的使命,就不能不認真對待和解決犯罪問題,將犯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限度之內。中國為什么要進行三次“運動式”的嚴打,尤其是1983年的嚴打,正是由于犯罪氣焰十分囂張,群眾缺少了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安全感,政府才不得不出此重手。
然而,經驗告訴我們,治理犯罪不能簡單地依賴運動,并且隨著法治建設的推進,這樣的執法顯然弊大于利。一則“運動”式的司法,往往會導致執法犯法現象,尤其在程序上任意越軌。這樣帶來的嚴重的后果是,在原有的非正義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邪惡,極大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二者,“運動”式的司法,盡管在短時間會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缺少制度上的保障,未能從根源上查找原因,從根本上解決矛盾,犯罪率往往會出現強勁地反彈。
因此,遏制犯罪最為可靠的辦法,就是要建立良好的社會生活制度以及有效懲治犯罪的制度。所謂良好的社會生活制度,就是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實現充分就業,并且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縮小目前過大的收入差距;就是要為人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陶冶人們的情操,使大家成為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人。所謂有效的懲治犯罪的制度,就是要建立一個嚴密的打擊和遏制犯罪的組織體系和司法制度。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發達的警察組織,以及完善的刑事訴訟制度,是遏制犯罪高發的強有力的手段。沒有這些制度上的保障,就無法有效地遏制刑事犯罪。
政治生活領域其實和社會生活一樣,也會出現非正義的現象。如果那些以為從政的體面人,都是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和黨的培養的人,是有良好素質的人,是很天真幼稚的想法,是一種政治奢望病——如同窮人奢望得到鉆石一樣。正如在社會里有好人和壞人之別一樣,在政治生活中也是如此,也有政客和真正的人民公仆之分。后者是恪盡職守的人,他們懂得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以及自己生存的價值之所在。因此,能夠依法勤勉地履行職責,從不以權謀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其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便能夠充分體現出人民利益至高無上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無條件地服從大局。而前者始終以自我為中心,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凡是有利于自己的,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犧牲人民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政客的行為主要表現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以及職務犯罪,這兩者是常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物以類聚,腐敗的官員總是要挑選腐敗的部下,這樣才可以撈到更多的好處。并且,只有與自己氣味相投的人,才最具有安全感。
很顯然,假如政治生活領域為這些政客所霸占,便必然盛行投機行為和貪污受賄,那么,政治正義也就徹底喪失殆盡。這種現象的量一旦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的改變,政壇將蛻變成政客們上演各種卑鄙伎倆的舞臺。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徇私枉法、濫用職權,官員階層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盤踞在勞動人民頭上的剝削階級,老百姓就要重新淪為被壓迫者,完全喪失了主人翁的地位。到了這個時候,社會主義的國家也就徹底地改變了顏色。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因此,正如對發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刑事犯罪要加大打擊力度一樣,對發生在政治生活領域中的邪惡現象也必須依法查處治理,凈化政治風氣,弘揚政治正義,使邪惡的東西就如過街的老鼠一樣,而不是一只橫行霸道的老虎。尤其是對職務犯罪,更是應當始終堅持從重從嚴懲治的刑事政策,凡是發現罪惡行徑,就要窮追猛打,絕不能息事寧人,更不能姑息養奸。做到查辦腐敗案件沒有禁區,要讓腐敗分子沒有藏身之處。唯有如此,我們的政治文明建設才有了最基本的保證,人民的國家、社會主義江山,才能永葆美麗的青春。
固然,邪惡的東西自然沒有市場,因為正義是不可戰勝的。然而,這個格言式的真理,關鍵是發生在實踐中的。倘若只會這樣說說而已,對邪惡的東西視而不見,放任不管,甚至還用某種方式和手法,直接地或者變相地給予鼓勵,那么我們要問,這個社會的希望還在何處?
*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