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遼寧醫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的探索
◆張敏
(遼寧醫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動物遺傳學是畜牧科學和動物醫學學科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理論抽象,邏輯思維強,知識涵蓋面廣,是與家畜育種和畜牧生產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到動物遺傳學領域,推動了動物遺傳學科的飛速發展。如何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扎實打牢學生的專業基礎,是當前動物遺傳學教育工作應深思的問題。
1.20 世紀動物遺傳學科的發展
由于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的迅速發展,遺傳實驗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引入,加之許多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的發現,使動物遺傳學的內容也隨之迅速擴充,成為 21世紀最具潛力和最有發展前景的學科之一。分子克隆技術、DNA重組技術、DNA芯片等各種新技術的不斷出現,給這門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新活力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因此,動物遺傳學已經成為拓寬學生知識結構,了解現代生物技術,完成生物產業革命必備的專業基礎課,這就要求我們在講授這門課時必須跟上學科的發展,在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上做出新的調整和補充,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
2.當前本專業學生的特點
近年來,伴隨著普遍性的國民教育程度的水漲船高,就業率已經不再是學歷教育所能解決的問題。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擴大招生所帶來的就業壓力,本專業部分學生學習熱情缺乏,感到前途渺茫,他們熱衷于學習熱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忽視系統地學習基礎理論知識,一些學生由于對將來就業缺乏信心,學習勁頭不足,常常是沉湎于網絡、武俠小說、戀愛交友當中,社會實踐能力不強,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尤其是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
3.師資隊伍知識結構老化
當前,世界范圍的新技術革命已經影響到了遺學學科的發展,教學模式的轉變對本學科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的知識能涉及動物遺學的各個分支學科領域,不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動物遺傳學發展的新知識,了解本學科前沿的科學發展動態,要求教師在技術知識層次上能跟上技術推廣周期不斷縮短的趨勢。而現在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不盡如人意,存在知識面窄、思維不開闊、照本宣科的問題。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的教師精心備課,深入搜集資料,對本學科當前的最新科學理論、方法和成果及時學習了解,橫向加寬課程的廣度,縱向拓展課程的深度。
1.適時介紹新內容進行教學,把握時代節拍
近年來,動物遺傳學不斷加入新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在生物技術帶動下的生物技術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如當前最熱門的克隆技術,不僅僅是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轉基因動物,利用克隆技術、細胞核移植技術生產克隆動物,在人胚克隆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中山大學陳系古教授首次運用細胞核轉移技術,將人上皮細胞和去核兔卵細胞結合,成功克隆出人胚,利用人胚干細胞的培養和誘導分化來研究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使人類器官克隆等方面有了全新的進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適時介紹這些新的內容,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又可以充實教學內容,使學生及時了解本學科的新動向,了解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緊密聯系,跟緊時代的節拍,有利于學生畢業后開展動物遺傳相關專業的工作。
2.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部分教師以前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緒論沒什么可講,既不深入地涉及專業的基礎理論,也不是考試的重點,大多是一帶而過。殊不知,緒論課是本學科一個全面的介紹,是對本學科學習上的一個系統的把握。所以說,把緒論講好,對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深入到本學科的學習當中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講好緒論第一課,首先,需要我們教師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然后加以整理,像故事一樣把動物遺傳學的發展簡史娓娓道來,激發學生學習動物遺傳學的興趣,為以后各章節的講解做好鋪墊。
3.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傳統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動物遺傳學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概念多,而且相對抽象,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抽象思維能力。大量的實踐證明,過去那種填鴨式、灌注式、我講你聽式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更好地嘗試啟發式教學,堅持在講授課前的5~10分鐘提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思維,既達到了復習舊課、了解學生是否掌握已教的知識,又順理成章地引進新課的目的。再有要注意教學語言的生動有力和動作協調明快,用清晰的囗齒、準確的語言、分明的條理、有趣的事例講授,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特點,以文本、圖形、動圖、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收集大量圖片和資料,制作涵蓋所有知識點的內容豐富的動物遺傳課件,利用他的結構和層次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多方位展示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興奮點不斷自然轉移,始終不感到疲倦。
4.重視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
動物遺傳學其實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具體扎實的實驗技能。應把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訓練放在首位。新的教學內容增加了很多新的實驗內容,一些以前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的實驗項目加入到了本科教育當中來。這些實驗以前實驗室沒有接觸過,具有轉高的技術含量,需要的儀器較精密,實驗成本相對較高。做好實驗準備工作是上好實驗課的重要前提,進行實驗課內容、教學和考核,必須有實驗準備工作的密切配合。比如,動物DNA提取和擴增等新的實驗內容的增加,就要求我們的實驗室人員和學生在實驗前要做好充發的準備,珍惜每一次實驗機會,搞好實驗內容的預習。實驗中,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使學習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由于很多實驗材料相對敏感,對用量和操作環節要求較為嚴格,一個小的失誤都會導致整個實驗的失敗,所以參加實驗的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掌握基本的DNA操作技術,熟知實驗的每一個環節。為此,全體技術人員主動應盡一切可能創造條件,保證材料和標本的供應,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己操作,自己觀察試驗結果。改變過去學生做的少,看的多的局面,有利于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5.不斷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當前,提高教師隊伍知識結構的方式必須做到多樣化。必須加強對新理論、新方法及新成果的吸收與應用。以學習和宣傳教改的基本理念為主要目標,開展以校本培訓為主要形式的專業知識培訓和學科培訓,通過研訓班活動、專題講座和舉辦課堂教學研討會等形式,使廣大教師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素質教育觀,樹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質量觀和評價觀;要求教師要努力轉變觀念,要在教學中找準自己的定位,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學設計的研究者,教材實施的開發者。
總之,如何搞好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培養綜合素質人才,是當前教學改革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全體教學工作者必須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面對許多新的問題的出現,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及方法,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的特點和教學培養對象,選擇最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過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優化,合理考試形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創新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新型的畜牧獸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