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西安翻譯學院)
素質教育在大學基礎英語教學中的體現
◆劉瑩
(西安翻譯學院)
談到大學英語專業(yè)的基礎英語教學,或許很多人認為只是針對于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教學,而其中所涉及的無非是關于詞匯、語法、句子結構、文章段落、主要內容等幾個基礎方面的學習而已,但實則不然,其目的遠遠超過以上幾個方面。其實,基礎英語教學在達到上述幾個基本方面的同時,還應升華到一個高度,達到寓教于樂,教學相長的目的。做到學習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形成獨立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的觀念,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為更好地適應社會作積極準備。
基礎英語課程中的許多文章都是與特定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關注了文章大意的分析而忽視了文化背景的介紹,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僅很片面,不深刻,而且學生的視野也不能得到開闊。因此,對于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和掌握至關重要。例如,在講解有關希臘神話的課文時,教師不妨結合希臘神話故事將雅典衛(wèi)城的由來,希臘的 12主神以及特洛伊戰(zhàn)爭的故事分別做以簡短的介紹。通過故事,使得學生對于西方文化有些感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得他們積極探索發(fā)掘令自己感興趣的方面,以便拓寬知識面。
與此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做一些課前準備,話題不限,在每節(jié)課開始的五六分鐘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學生可以根據各人的興趣愛好選出課題。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發(fā)現有些同學愛好歷史,于是就將美國歷史的框架理出頭緒,展現給同學們;有的學生喜歡旅游,就將美麗景點和名勝古跡介紹給大家,儼然有做導游的天分;有的選擇了關于美國總統(tǒng)的個人勵志生活;有的就當前國際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展開評論;有的抒發(fā)英國文學家培根散文中的情愫;還有的對一些小故事中的大哲學產生了睿智的思索??傊?每個學生在展現自我的同時,也將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擲地有聲的見解發(fā)揮到極致,真可謂各有千秋!他們彼此欣賞著各自的才華,同時也進行著思想的交流,開闊了彼此的眼界。
結合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不難發(fā)現學生在大學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而在基礎英語的學習中,很多英語學習者常常重視語篇和文章結構的分析,而忽視了文章背后所蘊藏的深刻人生內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發(fā)人生思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影響實際生活。
記得一篇基礎英語的課文是關于兩個孿生姐妹的興趣愛好問題。她們雖然生活在同一房間,但往往因為各自的生活習慣產生一系列的爭執(zhí)和不愉快;雖然相貌相同,但個性互異。姐姐喜歡安靜地思考,安排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夢想著有一天能有所作為,但不拘小節(jié),生活邋遢;而妹妹卻偏愛嘈雜喧鬧的搖滾樂,沒有遠大的理想,唯一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成功的家庭主婦,因此非常愛好整潔,對于姐姐的生活習慣滿腹牢騷,叫苦不迭。終于有一天妹妹忍無可忍,在同一個小房間里竟用白色粉筆劃出了分界線,下至地毯上至屋頂,惹得人啼笑皆非。一系列荒誕可笑的故事背后,不禁蘊含著許多豐富的人生哲理。一部活生生的生活畫面展現在讀者面前,引發(fā)了學生們對此抒發(fā)的人生感悟。
有些學生認為這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因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一面,而恰恰是這種獨有的個性和人生追求產生了社會的多樣性。既然社會是個群體,人與人之間就要用寬容的心對待,學會彼此尊重;有些學生引用諺語“A hedge between keeps the friendship green”證明了人與人之間相處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保證友誼長青;也有一些學生從價值觀和人生理想的境界出發(fā),強調了任何人都不要去低估或貶低其他人的理想,或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都是錯誤觀念,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還有一些學生從人際關系的角度點評了文中的那條有形的分界線,實則它卻成了一堵無形的墻隔斷了兩人之間的親密感情。事情雖小,傷害卻大,也產生了黑暗的心理陰影,導致感情危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隔閡,做事三思而后行之。短短的小故事卻使學生深入思考,得出豐富的人生哲理。學生不僅可以對課文本身有深刻的印象,而且對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和詮釋。這樣的引導,何樂而不為呢?
培養(yǎng)大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所重視的一個方面,因此,教師需要不斷督促與引導,培養(yǎng)學生課下積極主動調研的意識,從而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與過去的時代不同的是,當今時代網絡信息資源觸手可及,電視、電腦、報紙、雜志時時刻刻都為人們提供即時的一手信息,學生有很多方便條件進行獨立學習。但如今的現狀是很多大學生對信息資源不屑一顧,反而利用其方便愉悅自己,如網上游戲、聊天、交友、偷菜、看電影等等,對于很多文字性的資源置若罔聞。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網上資源,以便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觀念,使他們受益終身。
記得在一次授課中,我們做了一個關于新聞速遞的嘗試,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課下有很多收集、整理資料的工作要求學生去做,課上很多同學表現積極。他們關注的方面各有不同,其中包括奧斯卡獲獎電影及簡要介紹,索馬里海盜的最新動向,甲流的相關報道以及拍賣鼠首和兔首等國家文物引發(fā)的爭議等一系列社會熱點問題。從課堂表現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確辛苦地閱讀了大量的新聞材料,并用概括總結了主要內容。在搜集資料的同時,學生們也體會到其中的快樂,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在交流中也補足了自己所欠缺的知識面,相互學習、彼此合作,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素質教育的實現不僅僅停留在基礎教育階段,也是每一位大學教師所關注的重要方面。大學基礎英語的教學需要將素質教育貫穿到課堂的各個層面,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目標,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達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不是大而化之、華而不實、籠統(tǒng)而抽象的概念,而是大學教育中觸手可及、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具體體現。在基礎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挖掘授課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進行深入地分析,鼓勵學生積極調研,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開闊學生眼界,拓寬學生知識面,激勵學生積極樂觀地參與課堂活動之中,這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最佳詮釋。
[1]程曉堂.致用英語綜合教程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傅進軍.大學素質教育概論[M].上海:科學出版社,2005.
[3]方靜清.英語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滲透[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4).
[4]高國希.走出倫理困境[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