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芳玲,肖菊梅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計劃生育科,甘肅 蘭州 730050)
隨著性觀念的改變,婚前性行為日趨增多。由于高校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薄弱,其未婚先孕后行人工流產術(人流術)成為世界各國共有的一個社會問題[1]。意外妊娠和人工流產的危害,嚴重威脅著她們的身心健康。未婚先孕學生要面對社會的輿論和家庭的反對以及對流產過程的恐懼,這些都成為其心理負擔,影響其學習[2]。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士不再機械地執行醫囑,而要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做好心理護理,對減輕學生人流術中的痛苦及促進人流術后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選取我院計劃生育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接診的行人工流產術的高校學生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占行人流術總人數的 20%~30%,年齡 14~26歲,孕程為 40~90天,無心血管疾病,均符合妊娠診斷標準[3],符合行人工流產術的條件。
實際上,隨著身體的發育,高校學生朦朧的性意識也隨之產生,這必然使他們產生想與異性交往的想法,這本身就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有些學生對愛與性方面的問題比較困惑,不能正確理解情愛的真諦,她們不自信,心理素質差,遇事處理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弱,并且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有些學生甚至連懷孕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在筆者接診的學生中有好幾位是當孕檢陽性報告單呈現在她們面前的時候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此外未婚先孕學生還缺乏懷孕與人工流產術相關的知識,在人流術中往往不能很好配合,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翻身等情況。
未婚先孕學生不論在家庭中或社會上都會受到指責嘲諷,因此其因害怕同學、教師、家長知道后自己受到歧視,表現為愁眉不展、敏感、學習效率降低;渴望找到一個安全、可靠的傾訴對象,但同時又不愿和他人交談;擔心人流術會造成身體傷害,影響自己的體型等,這些心理均會使她們自尊心受挫,自卑感增強,從而更加沮喪、消沉。
有的學生不愿接受懷孕的事實,甚至懷疑化驗結果;有的學生對前途喪失信心;有的學生害怕遇到熟人,害怕醫務人員的訓斥和嘲笑,期望得到醫務人員的關心,但又不敢向醫務人員咨詢,表現出焦慮。
臨床觀察發現,未婚先孕者對疼痛的恐懼心理明顯強于已婚婦女。有些學生雖然恐懼疼痛,但由于害羞,在行人流術過程中極力克制自己,即使疼得很厲害也不敢出聲,害怕醫務人員指責[4]。
首先,醫務人員應充分尊重未婚先孕學生的人格,為其保守秘密,用親切、和藹的態度和恰當的語言,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其信任,并針對未婚先孕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詢問和表達技巧。在診斷中認真聆聽學生的訴說,應該理解、安慰、同情她們,不要對她們冷嘲熱諷,不要泄露她們的隱私。用師者、母親、姐妹般的親情感化她們,指出她們的錯誤,使她們懂得愛情的真諦,這樣不但可以減輕她們身體的疼痛,也能夠治愈她們心靈的創傷。針對未婚先孕學生的自卑心理,可選擇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方式,對其多鼓勵、關心;對有偏執傾向的學生,可讓其自行選擇醫生、護士。建立一種真誠可靠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改善其敏感、抵觸的異常心理。其次,未婚先孕學生在接受人流術時均有恐懼心理,既怕痛,又怕手術帶來的影響,故我們應根據具體情況,讓其自己決定是做藥流還是人流,向選擇做人流術者介紹有關人流術的方法、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其了解人流術是一種安全、簡便的手術,以消除其恐懼心理,使其坦然接受手術,并鼓勵她們精神放松,樹立信心。她們一般都有害羞心理,精神比較緊張,對醫務人員的語言、表情十分敏感,害怕被鄙視,因此要給予她們尊重、關心和體貼,使其保持心理平衡,以坦然的心理接受手術。對個別精神高度緊張者應在術前30分鐘肌注阿托品,防止術中發生惡心、嘔吐、顏面蒼白、出汗、頭暈、血壓下降等人工流產綜合癥[5];對特別怕痛者實施無痛人工流產術。
術中醫務人員應耐心、熱情,盡量消除未婚先孕學生煩躁、敵對的情緒,盡量減少手術器械的碰擊,以免使其產生恐懼心理,影響手術進程。行普通人流術時,未婚先孕學生常難以忍受疼痛,此時護理人員可主動為其擦汗、喂水、囑其深呼吸、允許其呻吟、主動緊握其手以給予支持。當其疼痛難忍時,我們應給予適當的安慰,不可將她們的喊叫、哭泣行為理解為嬌氣、脆弱。大部分未婚先孕學生因為意識到這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丑事,有一種負罪感,往往會對手術中的疼痛暗自忍受,而實際上她們是需要得到安慰的,因此不可用冷硬的語言,厭惡的情緒對待她們。在術中應注意觀察其生命體征、表情的變化,鼓勵其說出自己的感受,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心理調整,防止發生人工流產綜合癥。
術后留觀察室觀察20~30分鐘,注意觀察有無腹痛及陰道流血等情況,無特殊情況可下床活動,如無異常方可離開。告知人流術后學生注意事項:術后全休半個月,禁盆浴1個月,保持會陰部清潔。流產后一般流血量較少,持續時間最長不超過10天,如流血量多且持續時間長要隨診。術后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加強營養。出現焦慮情緒時可通過訴說和宣泄、聽輕松的音樂、散步等方式來緩解,對有抑郁癥狀者應給予小劑量抗抑郁藥物并配合心理治療。
家屬的態度對人流術后學生的心理康復至關重要,醫務人員要與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制訂相應的計劃,取得家屬及陪護的理解和支持,使人流術后學生獲得精神上的安慰。
在人流術前后的護理中,醫務人員應重視人流術后學生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評估與護理,幫助其最大限度地減輕自卑、偏執、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以增強其對異常心理壓力的適應和控制能力,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高校學生未婚先孕的現象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加強對青少年正面的性教育;重視學?!t院—家庭—社區的聯系,關愛高校學生的成長,引導其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人生觀,這是降低高校學生未婚先孕發生率的重要干預措施,醫務人員應當充當醫者和教育者的角色給予未婚先孕高校學生正確的護理和教育。心理治療應著重運用認知療法,矯正其不良認知,使之重新樹立生活的勇氣。
高校學生婚前性行為是早已存在的事實,這是由社會、家庭、學校、成長環境、自身心理生理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學生母親在我國尚不能被社會接受,也是計劃生育所不容的,于是她們惟一的辦法就是終止妊娠。而人流術后她們要承受的不僅僅是肌膚之痛,更多的是心靈之痛。因此,對未婚先孕高校學生的心理護理僅靠醫務人員還不夠,還必須靠家長、教師的努力,一來要關心未婚先孕高校學生人流術后的身體狀況,二來給予未婚先孕高校學生系統的心理治療。不能歧視、責罵她們,而要耐心教育,引導她們正確看待男生和女生的關系,通過正面的經驗和反面的教育引領她們走向健康、幸福的戀愛婚姻之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王艷萍,繆蕾,錢幼瓊,等.1996至 2000年全國 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主要結果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4):260~264.
[2]張帝開,羅燕.青春期妊娠與避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12(21):717.
[3]樂杰.婦產科學[M].第 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4]應雅娟.未婚先孕人工流產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天津護理雜志,2004,12:4.
[5]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