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蓉,江世宏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高職校外頂崗實訓教學體系構建與方法研究
章 蓉,江世宏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現研究高職校外頂崗實訓課程體系設置中的教學形式、教學目標與內容設計等問題,探討各種校外頂崗實訓教學方法,提出提高企業對頂崗實訓教學支持力度的方式方法。
高職實訓教學;體系構建;方法研究
校外頂崗實訓是高職實踐性教學的主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隨著國家逐步立法倡導企業接收大學生帶薪實習,校外頂崗實訓將在高職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編排、教學過程管理等方面對高職校外頂崗實訓教學體系構建和教學方法設計進行探討和研究。
校外頂崗實訓教學是在企業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應用能力的訓練活動,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工作的能力和職業心理品質。與知識由感性到理性逐漸升華的過程類似,學生能力的養成也是一個“理論—實踐—理論—實踐”螺旋上升的過程,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外頂崗實訓的課程體系設置時,不能機械地將頂崗實訓全部安排在第五、第六學期,簡單地將學生安排到相關企業工作,而是應將校外頂崗實訓放到整個教學體系中,進行綜合設計。
校外頂崗實訓又可分為認知實訓、輪崗實踐、崗前實訓、假期實踐等形式。認知實訓以幫助學生建立專業概念為目的,通過實訓使學生能夠比較充分地感受與專業對口職業的特點、職業氛圍、職業屬性、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和要求,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情感和職業素質;輪崗實踐則是組織學生對教學計劃中的主要就業崗位進行輪轉式的頂崗工作,通過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的鍛煉,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正視自我,為學生擇業就業創造條件;崗前實訓是在學生即將畢業走向工作崗位之前,把畢業實習與就業結合起來的正式上崗前的實訓,為其步入社會后能盡快適應工作環境、進入角色奠定比較堅實的基礎;假期實踐則是對學生的寒暑假打工或勤工儉學進行有效引導,使之能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1]。
校外頂崗實訓的各種形式都存在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性,為了使學生的能力在實訓中得到提高,應結合專業特點,對各種實訓形式進行統籌安排,使之形成良好的互補和互動關系。以我校藥品經營管理專業的校外頂崗實訓課程設計為例,該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群是藥房的藥學服務人員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銷售人員,上述崗位要求從業人員不僅具備藥學服務和市場營銷的基本技能,還應具有以下素質:職業道德素養、情商素質、創新素質、靈活處理事件的能力。為此,我們從大一起就為該專業學生安排各種形式的校外頂崗實訓任務:大一將認知實訓和假期實踐相結合,安排學生到連鎖藥店進行以認知為主的體驗式實訓。連鎖藥店普遍立足社區,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藥妝產品的銷售“三分天下”,2周左右的認知實訓能讓學生比較充分地感受到藥學服務與藥品銷售職業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明確大二時各種專業課程的學習目標,并初步培養起職業意識、職業情感和職業素質。如保健品、藥妝產品的銷售商業氛圍濃,學生能夠比較充分地感受營銷職業的特點,非處方藥的咨詢銷售與處方藥的調配則使學生對藥學服務有初步的認識。大二則結合專業課程的學習,安排內容不一的短期實訓單元;大三是輪崗實踐和畢業實習,結合本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崗位群要求,在第五學期安排學生到社會藥房完成藥房經營管理綜合實訓、到藥品經銷代理單位或藥廠銷售部門完成醫藥代表綜合實訓,第六學期則根據校企雙方對每名學生輪崗實踐的綜合評估結果,安排學生進入不同的崗位進行更深入地綜合性實習。在校外頂崗實訓課程體系中,輪崗實踐是核心環節,學生通過幾個主要就業崗位的輪崗工作,不僅完成了對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學會了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同時還在輪崗過程中對自身能力素質、性格特長進行了評估,在畢業實習中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崗位,部分學生甚至在輪崗過程中就與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
無論是什么形式的頂崗實訓,都必須以相應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為導向進行教學目標與內容設計,并使不同形式的頂崗實訓互相呼應,達到學生能力的進階式提升。
1.2.1 崗位職責分析是教學目標設計的基礎 社會環境與技術實踐水平在不斷變化,與專業相對應的就業崗位多種多樣,高職校外頂崗實訓教學不僅要為學生“零距離”踏上工作崗位創造條件,還要為學生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技能奠定基礎。但校外頂崗實訓畢竟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要想在短期內達到上述總體目標,讓學生在每個崗位都輪崗工作,既不現實也無必要。因此,校外頂崗實訓教學目標設計不能簡單地按照企業的崗位描述進行,而是要在崗位職責分析的基礎上,對所有崗位職責進行整合,每門校外實訓課不僅要構建進階式的教學目標,還要找準關鍵崗位進行訓練。關鍵崗位的能力訓練要能夠有效延伸到其他崗位,最終達到少崗位訓練、多能力提升的教學效果,使學生不僅具備迅速適應本專業所有初次就業崗位的工作能力,還熟悉了本專業所有提升就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流程。
以我校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藥房經營管理綜合實訓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例,該課程是一門校外輪崗實踐課,通過校企合作組織學生深入連鎖藥店,完成健康顧問、駐店藥師、藥店主任三大崗位的輪崗。在醫藥零售行業,健康顧問是該專業畢業生的初次就業崗位,駐店藥師和藥店主任則是畢業生工作半年到一年后的提升崗位,因此,在總體教學目標設計中,健康顧問崗位要求學生能做到從見習、模仿到獨立實踐,駐店藥師崗位要求學生做到從見習到模仿實踐,藥店主任崗位則僅要求學生感知和見習,其中,健康顧問是關鍵訓練崗位。在企業的崗位描述中,健康顧問的崗位職責主要包括:熟練掌握藥品陳列的位置、數量、質量、效期等情況,每日做好當班責任區域內的清潔、陳列、理貨、補貨等工作;熟悉藥品知識,向顧客客觀說明藥品特性與用途及注意事項,并不斷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執行當班藥品到貨的驗收、上架工作,并合理儲存及周轉商品;每天做好商品的核查登記和交接班工作。從崗位職責可知,健康顧問工作是其他藥品銷售和藥學服務崗位的基礎,一名具備自我提升能力的健康顧問,將來無論是從事藥房藥學服務工作還是OTC代表的終端營銷,都能迅速進入角色。兼顧到熟練操作和自我提升,我們將健康顧問的教學目標以能力為導向整合為:(1)核心能力:藥品營銷、藥學服務和藥事管理能力。藥品營銷能力在本崗位的具體體現是服務禮儀、接待顧客、保健品及OTC導購等能力;藥學服務能力包括現場服務、情景判斷、引導服務等能力;藥事管理能力則包括常規藥品分類、把握GSP對不同藥品的經營要求等能力。(2)學習能力:包括模仿操作能力、獨立實踐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3)社交能力:包括與同事共處、與顧客交往的能力等。(4)綜合能力:包括理解、歸納、反應、表達、組織等。
1.2.2 進階式教學內容設計 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校外頂崗實訓課程的任課教師必須持續不斷地深入行業進行調研和工作鍛煉,準確把握行業變化與發展趨勢,對教學內容進行去粗取精地系統化設計,對各項具體教學內容按照從“見習”到“模仿”再到“獨立實踐”的進階式關系進行設計,并在每一階段適當安排一些對實際工作崗位技能沒有要求的內容,從而提高實訓教學的技術含量,增強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后勁,最終使學生通過頂崗實訓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在此仍以藥房經營管理綜合實訓為例,遵循前文述及的教學目標,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感知期、領悟期、深入期3個時期進行設計,每一時期按照企業崗位描述和教學進階要求設計具體內容,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頂崗工作的不同階段側重對不同能力的訓練。
在實際頂崗中工作任務往往是一個整體,很難進行分割,任務也不會按進階式關系順序出現。因此,頂崗實訓教學必須由校、企雙方通力合作,共同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整體觀念,通過每一項工作任務的實踐獲得綜合的技術實踐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進行充分的崗位實踐,還要發揮學校課堂教學的優勢,整合工作現場學習與學校學習,保證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企業員工三方的積極參與。我校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經過多年的校外頂崗實訓教學實踐,摸索出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雙導師”即一名學生有學校、企業帶教2位教師負責指導,在教學過程中,2位導師各司其職,學校導師主要負責課程整體安排、學生的集中訓練和指導等;企業導師側重工作現場實踐技能的傳授,強化對學生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協調溝通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訓練。校、企雙方共同采取以下措施保證“雙導師”的教學效果:首先建立校企師資的溝通評價機制與標準;其次,校企雙方共同制訂實訓教學檢核制度,由企業將檢核結果納入帶教員工的考評體系中,保證頂崗實訓效果;最后,根據學習與實訓內容的變化,企業導師要適時進行變更。
學校導師根據教學內容與標準的要求,預先向學生下達現場觀察與學習任務,設計觀察學習成果記錄卡,學生在與企業導師共同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對導師的模仿和自己的實踐過程來獲得經驗技術,使整個學習與工作過程相統一。
學校教師在頂崗實訓之前布置不同主題的工作任務,學校、企業導師共同引導學生通過工作現場所接觸到的各種案例進行強化訓練,使學校導師講解、企業導師現場傳授、學生自學等多種教學與學習手段相互交融,最后,2位導師對學生每一階段的技能學習進行歸納、總結,并組織學生交流[2]。
在將工作任務分解進行教學的同時,將學生按工作區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教師設計不同類型的綜合性課題分別布置給每個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在工作中及業余時間進行準備,教師相應安排校內集中討論交流時間,以后分別由一個學習小組主講一個課題,并組織討論,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參與討論,對學習的難點以及學生沒有考慮到的技能點,用問題引導的方式組織討論。此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完成課題的過程中,鍛煉系統化思維能力,充分開發其智力潛能,并隨之提高開拓創新的精神與能力。
在頂崗實訓教學中,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和實施高效的教學方法都離不開實訓單位的全力配合與支持,但按目前我國的現實條件,企業并沒有支持學校教學的義務,為了避免頂崗實訓成為變相的打工體驗,避免學生僅僅變成企業的廉價勞動力,高職院校除了要建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頂崗實訓教學基地外,還需要對企業進行頂崗實訓教學的長期利益進行規劃,提高企業對頂崗實訓的實際支持力度。
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開展頂崗實訓的利益主要體現在:一是通過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人才培養過程,可獲得符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二是企業在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可獲得低成本的勞動力或季節性勞動力;三是企業能利用高職院校的人才、科技、信息優勢,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四是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可服務于企業員工崗位培訓或轉崗培訓;五是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及提高知名度[3]。在上述利益點中,教師可以利用實訓機會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一些難題,通過實訓達到校企共同提高。
總之,頂崗實訓不僅是一項教學活動,還可使教師利用頂崗實訓的機會深入企業進行調研,隨時把握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有助于學校不斷完善教學計劃,在動態發展中不斷豐富教學內涵。
[1]朱劍萍,李靜.高職教育實踐性教學體系“結構梯次”芻議[J].職業教育研究,2008,27(2):110.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章蓉,林素靜,孫海燕.構建“利益—情感”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8):21.
G40-03
A
1671-1246(2010)16-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