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晶,蘇 靜,沈婷婷
(華北煤炭醫學院秦皇島分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職業教育文化課和諧教育功能淺析
呂 晶,蘇 靜,沈婷婷
(華北煤炭醫學院秦皇島分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0)
職業教育;文化課;和諧教育;教育功能
當前,公共文化課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正被越來越多人所重視。現代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已不局限于培養具備崗位操作能力的人才,而是從業素質的全面提升,包括職業技能、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創業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職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和諧共處,達到使學生的職業技能與人文素養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需要文化課的教育。文化課和諧教育的功能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1 和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和諧教育以其愉悅性、形象性特征要求教師必須用美的手段把知識“裝扮”起來,按美的規律進行教學,實現教學審美化。美育要求教學既要深入挖掘和科學揭示教學內容本身所蘊涵的美,并使學生感受、體驗到教學內容的美,又要采取審美化的教學手段、藝術化的教學形式,組織審美化的教學過程,以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美消除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焦慮感和疲倦感,增添了教學情趣,使師生都能在適宜的感受中保持心理平衡。
1.2 運用“無錯原則”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無錯原則”實際是“無責怪原則”,即只要學生積極參與就予以鼓勵,即使犯錯誤也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給予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這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作風、教學技巧的一種獨特表現。運用“無錯原則”激勵學生,可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在和諧教育中,通過生成教育美感而產生陶冶功能。教育美感是人在美的教育中得到的精神愉悅。通過對教育美的欣賞和創造,滿足人的精神需要。
2.1 和諧教育能夠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課堂上,教師親切和藹的態度,生動幽默的語言及鼓勵的目光,都會陶冶學生情操。學生在愉悅的思維情感體驗中,能更有效地獲取知識。
2.2 和諧教育運用“正強化”原則能夠妥善處理突發事件
“正強化”是心理行為訓練的一種手段,指個體在某一情境下的行為因獲得滿意的結果而得到強化的過程。突發事件,是指不和諧的突出例子。運用“正強化”原則,可以有效進行學生行為的塑造與矯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用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
要培養既有主體意識、又有健全人格的和諧的人,就要讓學生學會認識自我,懂得人之為人的價值所在,明白人的生存意義,增強學生的主體能力。
在和諧教育中,當教育主體在愉悅的情緒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其主體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有利于個體創造性的發揮。
實現教育公平、和諧發展,從宏觀上來講,國家要增加教育投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不僅實現學生入學機會的公平,而且實現教育過程的公平,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就要求學校、班級有和諧的環境,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4.1 和諧教育提倡公平而差異的原則
實現教育公平,首先要承認差異,重視差異,培養差異,而不是用一個模型塑造人才,應是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但內容不同。
4.2 和諧教育鼓勵改革評價制度
沒有絕對的好學生和壞學生,只有某些方面優秀的學生。前幾年,在美國鹽湖城舉行冬季奧運會期間,我國體育代表團參觀一所學校,團長把從國內帶去的2只熊貓送給學校,說明一只送給學校里最優秀的男生,一只送給最優秀的女生。校長感到很為難,說,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優秀的,沒有最優秀的男生或女生。最后只好把熊貓放在學校柜窗里,一只寫著“送給最優秀的男生們”,另一只寫著“送給最優秀的女生們”。和諧教育能夠從多種視角、多種標準來評價學生,看到每位學生的優點,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和諧教育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設和諧的教育條件和氛圍,實現教育的整體優化。其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充分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G40-011
B
1671-1246(2010)03-0023-01
河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職業教育公共文化課程和諧教育功能的比較研究”(JKT08254)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