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蘇敏
(長治衛校,山西 長治 046000)
新案例版《內科護理》教材應用后的幾點思考
邰蘇敏
(長治衛校,山西 長治 046000)
《內科護理》;案例教學;目標檢測
筆者在使用新案例版《內科護理》教材(科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過程中,發現教材的設計理念先進、實用性強,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筆者通過分析該教材的優點和不足,提出一些見解。
新案例版《內科護理》教材主要供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助產專業使用。職業教育不同于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普通教育,其教材編寫的核心理念是“編用結合”,使學校真正成為醫院用人單位的人才培養基地。但中等衛生學校現有的教育條件,很難實現教學和臨床的緊密結合,所以職業教育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以課堂講授為主,所教內容與技術以教材為基準,最后一年安排實習,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所使用的教材也過分注重知識傳授,導致學生所學理論和臨床脫節。而新案例版《內科護理》教材中案例較多,案例分析可拉近理論與臨床之間的距離,對每個疾病做相應的案例分析,可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對學習內科護理產生更大的興趣,進而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所學課程的知識點。此外,案例分析還能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為其以后更快地適應臨床打下基礎。新案例版《內科護理》大多在介紹疾病之前先介紹一個簡單病例,然后針對該病例提出如何護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但因病例都是文字介紹,而且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并沒有積累相關知識,所以應用幾次之后,效果就不再理想。若教材能配以相應的光盤,比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病人急性發作的場景,然后再提出如何護理,則能讓學生對該疾病的臨床表現印象深刻,也會產生對該病人護理的緊迫感,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
新案例版《內科護理》每章后均附有目標檢測題以及相應的答案,這是以前教材所沒有的。它能促進學生在每章結束后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并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做試題練習,自我檢測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實踐能力。若檢測題目能緊密結合教材以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則更能體現其優勢。
新案例版《內科護理》中對疾病誘因以及一些身心狀況的描述多摹擬臨床評估介紹,“有無”字樣出現的太多。比如“缺鐵性貧血病人的護理”一節中健康史、致病因素的描述:“應注意詢問有無慢性失血情況的存在,注意有無飲食單一、營養不全、鐵攝入不足等;有無胃腸手術史等導致鐵吸收不良因素存在。”實際上這是對病人致病因素的描述,但學生在學習這節之前并不了解相關知識,所以不知道這樣詢問病人的意義何在。因此在學生的知識結構未建立之前最好采用肯定的語氣介紹。如“缺鐵性貧血病人最常見的病因是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潰瘍出血、月經量過多、鉤蟲病、痔出血等;其次是鐵吸收不良,如胃腸手術、慢性胃腸炎;此外,鐵補充不足,如偏食、挑食等也可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樣可讓學生盡快明確該疾病的病因。
職業教育教材編寫的核心理念是“編用結合”,針對中職護理、助產專業編寫的《內科護理》教材的重點是護理,內容要通俗、易懂、實用,但一些必要的理論必須要講解清楚。如“風心病病人的護理”一節中對臨床癥狀的描述為“二尖瓣狹窄者最常見的早期主要癥狀是心源性呼吸困難……”至于其原因是什么,學生則不能領會,如能在前面交待:二尖瓣狹窄引起左房肥大,肺靜脈、肺毛細血管壓增高,致肺瘀血或肺水腫,則導致呼吸困難。可使學生了解風心病的發病機理,掌握其臨床表現。又如“肝性腦病病人的護理”一節護理措施的描述為“宜用生理鹽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腸,禁用肥皂水灌腸”。若能在前面交待發病機制氨中毒學說,以及結腸內 pH大于6,氨從腸腔進入血液,pH小于6,氨從血液進入腸腔,弱酸性溶液灌腸有利于氨逸入腸腔隨糞便排出,則可減少學生在以后臨床執行中的盲目性。
護生學習內科護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臨床上能很好地護理病人,所以教材內容特別是一些護理措施一定要具體、明白。如“糖尿病病人的護理”一節護理措施中人體皮下注射胰島素的部位,教材只是文字描述,胰島素皮下注射是糖尿病病人護理常用的基本技能,若能加以圖譜介紹則會更具體、直觀,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急性腦血管病病人的護理”一節中若能附一“腦血栓、腦栓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鑒別表,則能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明白這四者之間的區別,以便在臨床中加以鑒別。
G423.3
B
1671-1246(2010)03-0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