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菁菁,羅躍娥,劉 斌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 300222)
高職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改革初探
馬菁菁,羅躍娥,劉 斌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 300222)
高職教育;天然藥物化學;天然藥物提取分離技術
天然藥物化學是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天然藥物中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它既是一門專業課程、又是一門基礎課程,是高職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所涉及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在藥學領域中廣泛應用。學習該門課程可為學生今后的崗位工作打好基礎,也可為成為制藥企業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好知識儲備[1]。
我國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和特殊性,為天然藥物的創新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構成了我國的獨特優勢與特色。在中藥現代化戰略方針的指導下,應用天然藥物化學研究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成為加快實現中藥現代化的基礎與關鍵。
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校修改了藥學專業培養方案,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及需求,優化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內容,使學生既能較好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又能滿足崗位工作的需要。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2]。根據這一指導方針,我校通過與天士力制藥集團、中新藥業集團等多家企業生產管理人員的深度訪談,調研了天津市及全國制藥企業未來幾年藥學高職人才需求狀況,崗位核心知識、技能要求以及人才培養規格。制定了以專業培養目標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根本,滿足社會需求,突出高職教育特色的培養方案。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本著“必需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原則,強調基本技能的培養,同時,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
2.1 突出重點,更名為天然藥物提取分離技術
以往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內容由化學結構、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結構測定幾部分組成,要求學生對天然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從而能融會貫通,并應用于實踐。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卻常常以應付考試的態度針對部分內容死記硬背,導致對知識的割裂認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和目的。制藥企業的生產與質量控制等一線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提取分離技術。該門課程更名為天然藥物提取分離技術后,學生學習重點明確,教學內容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設置,并對原來的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如結構性質部分作為提取分離的鋪墊性內容,進行適當刪減,提取分離部分增加實踐性內容,結構分析部分由于更加適用于研究工作,可以作為一般了解。
2.2 合理配置課程,在藥物制劑方向作為必修課開設
我校新的培養方案是實施職業基本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初步培養,突出不同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的強化培養,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階梯遞進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專業平臺+職業方向”的課程體系。依據藥學專業培養目標及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工作崗位分為醫院藥學和藥物制劑2個職業方向。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醫院藥劑科不斷萎縮,本課程所屬崗位群多集中在制藥企業。為了合理配置課程,該課程只作為藥物制劑方向必修課,而不在醫院藥學方向開設。
2.3 在中藥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擴充教材內容
中藥是中華民族之瑰寶,隨著人們對西藥局限性的認識和了解以及世界疾病譜和醫學模式的改變,回歸自然、崇尚天然藥物正成為一種世界性潮流,這為中藥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由于現代化科學技術與傳統中藥產業有機結合不夠等原因,及中藥產業普遍存在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品種多、產量少,生產工藝與裝備落后,產品質量不穩定、科技含量低,國際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再加上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使得中藥產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繼承和發揚我國中醫藥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與方法,對目前中藥生產相對落后的生產工藝和過程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改造,生產出“安全、高效、穩定、可控”的,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現代中藥產品,實現中藥現代化及國際化,是制藥生產企業的重大突破方向,也是本課程與時俱進、增強學生生產實踐能力的關鍵問題。因此,我們對原有教材內容進行擴充,增加了“中藥現代化生產關鍵技術”一章,對其中一些相對成熟的技術進行介紹,如超臨界萃取技術、膜分離技術、蒸餾技術、樹脂吸附分離技術、微波協助萃取技術、液固分離技術、制備色譜技術等。同時增加中藥現代化概論,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更加明確學習目的以及與未來崗位工作息息相關的問題,從中明白中藥現代化不僅需要科研水平的提高,更加需要生產技術的更新,從而增強學習動力和興趣。
2.4 優化組合,合理配置優勢資源
新培養方案的落實,使崗位所需知識、能力及素質有了新的要求。該課程中部分內容也是醫院藥學方向學生應該掌握的,可以把這部分內容整合到其他相關課程中,這樣既優化了課程資源,又有更多的學時介紹更新的知識理論。例如,可將中藥質量控制涉及的一些方法和設備,整合到藥物分析檢測技術課程中,使學生對質量控制有宏觀認識,從而適應未來企業的工作。同時,增加提取分離所需內容的介紹,例如,增加制備性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介紹等,對目前教材內容作一定的補充,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新的提取分離技術。又如本課程有一章為強心苷類內容,由于實用藥物學也有這一章,經論證認為,實用藥物學更加適合對其進行系統介紹,所以取消本課程此章內容,對于其中介紹的提取分離方法歸類在糖苷類和甾體皂苷類教學中進行介紹。
2.5 增加實訓課內容和比例,在模擬GMP車間進行實驗
藥學類高職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從事藥品質量檢驗及其相關工作。而本課程中所包含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正是從事藥品質量分析和檢驗工作所必需的。因此,要加大本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力度,增加實驗實訓學時,調整教學內容,強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培養。只有在強調一定的基礎理論教學基礎上突出實驗實訓,強化職業技能培養,才能做到以職業崗位技能的專項性為依據、以培養較強的職業能力為目標,培養新型藥學高職人才,以適應社會需求。基于此點要求,本門課程理論與實踐學時比由原來的3∶1修訂為1∶1,總學時為64學時,實訓內容保留了本學科要重點要求和訓練的實驗基本技能[3],如煎煮法、滲漉法、浸漬法、回流法、連續回流法、蒸餾法、柱色譜、薄層色譜、紙色譜、液液萃取法等技術和技能。同時增加了中藥現代化生產技術,在我校模擬GMP車間中進行教學,使學生既具備基本的操作技能又能夠掌握最新的生產技術。此外,增加理論教學演示,如溶劑提取法的各種提取方法,色譜分離技術的各種柱色譜的裝柱過程都可以在實驗室中由教師演示,以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使其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課程改革是整個教學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補充新內容,緊跟行業發展步伐,使教育更加貼近社會需求,才能培養出新型高職藥學人才。
[1]楊燕軍.淺談高職天然藥物化學教學[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3):65~66.
[2]祝棉瑋.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考核評價方法[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7):76~77.
[3]白雪潔,紀耀華.《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中的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08,27(5):86~89.
G423.7
B
1671-1246(2010)03-0119-02
注:本文為天津教育科學“十一五”重點規劃課題(ZGC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