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季勤,呂曉光
(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棗莊 277500)
職業道德教育新模式探究
孫季勤,呂曉光
(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棗莊 277500)
在社會轉型期建立“一個拓展、兩個結合、三個調整、四個加強”的職業道德教育新模式,可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增強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職業道德教育;教育模式;評價體系
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水平不僅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形象,更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和文明程度。通過對學生、學校和企業進行關于職業道德教育的問卷調查、座談會和討論,發現當前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我們探索出“一個拓展、兩個結合、三個調整、四個加強”的職業道德教育新模式。
西方職業道德教育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在強調企業利益的同時也尊重個人權益,把職業道德看作是一種價值觀和能力的表現,如米勒(Miller)和卡迪(Coudy)把職業道德界定為信仰、價值觀和原則,它們指導個人在其工作環境中的實踐,理解他們的工作權利、職責,并采取相應行動的方式[1]。因此西方職業道德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我國的職業道德教育要想取得實效,必須立足于中國實際,同時借鑒西方成功的經驗,不斷拓展和豐富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道德原則的傳授、基本美德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詭譎多變的職場中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養成對待職業穩定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心態,形成相對穩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
2.1 職業道德教育必須與企業緊密結合
原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培養多層次、多樣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這是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加強和改進職業道德教育,使其與企業、職業崗位需求有機結合,讓學生對企業要求有深刻感受和體會,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遵守企業的職業道德規范,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重點進行勇于創新、拒做黑客的教育;對醫學生主要進行善待病人、公平分配醫療資源的教育;對家政服務業的學生重點進行熱情周到、耐心細致服務的教育。要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企業、崗位針對性,就需要建立職業道德教育研究和企業職業道德實踐之間雙向交流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把一些突出的職業道德問題、典型的價值沖突和企業具體的職業道德要求反饋到教學中,為研究和充實教學內容提供第一手資料,有效避免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空洞、理論和現實“兩張皮”的現象。
2.2 職業道德教育要與專業課教學相結合
學校要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學作為實施職業道德教育重要途徑的作用。專業課教學不僅要講授專業知識,更要挖掘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切入點,培養學生熱愛專業的情感。通過在專業課教學中對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不僅避免了簡單、空洞的說教,而且能與專業知識相融合,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職業道德“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去。
3.1 及時調整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目前,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遠離了學生實際,抽象的內容影響了學生的理解,單一的標準限制了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針對學生職業道德“立交橋”型的多層次表現,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豐富教育內容,突出時代性、層次性,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從理想化向基礎化轉變。也就是說,首先要求學生達到基礎文明、基本道德的要求,不要求他們將來做一個偉人,而是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好人;不要求他們不犯錯誤,而是要求他們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只要他們做到了社會對每一個成員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合格的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加強學生4種意識的培養,即培養責任意識,強化服務意識,強調規則意識,樹立協作意識。
3.2 盡快調整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方式
我們要大膽探索,實行多渠道、開放性和靈活性的職業道德教學新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校與企業、社會、學生家長和其他學校之間的合作,突出職業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動性和體驗性。改變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依據職業教育的特點,采取案例討論、現場參觀、群體討論和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將課堂知識傳授、專業技術學習、實習、實訓技能培養和校園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超前學習,真正實現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
3.3 加快調整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體系
提高職業道德教育實效,關鍵在于建立能檢驗其效果的評價體系。
(1)建立職業道德教育過程的評價體系。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組織建設,設置專門機構對學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進行檢查、評定,形成全校共同關心職業道德教育、關心學生成長的氛圍,提高職業道德教育效果。
(2)建立學生接受職業道德教育后行為轉變的評價體系。將學生的日常表現與其職業道德課學習效果有機結合,把學生的日常行為納入考查范圍,加強養成教育,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
(3)建立實習生、畢業生和相關企業跟蹤調查的評價體系。學校要加強與實習生、畢業生、用人單位的聯系與溝通,及時獲得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加強對實習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監控,掌握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真實想法,有的放矢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取得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4.1 利用入學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針對新生入學時盲目轉專業的現象,我們在入學教育中及時增加了專業思想教育內容。首先,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介紹,介紹為什么要開設本專業,本專業的就業崗位有哪些,在校期間如何學好本專業等。其次,由招生就業處教師對各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就業前景進行剖析。最后,請各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到校作報告,介紹自己的成長經歷、相關工作崗位要求具備的各項能力和素質,以及專業教育對今后事業成功的影響。由于畢業生和在校生容易接近,學生往往更易接受。通過學習、了解這些知識后,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堅定了信心,增強了專業感情,激發了學習積極性。
4.2 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加強環境育人的影響功能
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
通過校園規劃建設和人文景觀,如名人塑像、校園文化長廊、文化活動中心、花園、校訓等處處體現校園職業特色;充分利用廣播、校園網、手機、院報、櫥窗等媒體,介紹各行各業、不同時代先進英模的軼事,報道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跡,介紹知名企業的情況,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推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開展如專業技能比武大賽、網頁設計競賽、創建“文明宿舍”等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向上、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得到情感的熏陶,融洽人際關系。同時開展以職業道德教育為核心的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自我鍛煉的條件和機會。
4.3 強化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的道德形象對學生具有示范和導向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2]。教師要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職業身份,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要加強教師的崗位培訓,有計劃地選派在職教師到有關職教培訓部門深造,使其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二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一方面可以建立專業課教師定期下企業掛職鍛煉制度,以增強職業道德教育的體驗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從企業挑選品行優良、技術精湛的專家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以充實職業道德教育師資隊伍。三是動員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參與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從自身的崗位工作職責做起,從關心、愛護學生的小事做起,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感化學生、影響學生。
4.4 加強實訓、實習環節,實現“零過渡期”上崗
職業道德教育要突破校園內的教育和管理,延伸到學生實訓和實習的各個環節中。要充分利用實訓、實習環節,精心設計,認真組織,統籌安排,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如在企業或學校實訓基地,對學生建立和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嚴格的考核與訓練制度;從著裝到整個生產流程的每個技術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規范訓練,使他們在實訓、實習中掌握專業技能和為人處事之道,逐步養成良好的從業態度,領悟職業道德的內涵,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觀望為參與,促進學生真正轉變為“職業人”,實現“零過渡期”上崗。
[1]袁力,劉林祥.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影像(技術)教育辦學模式的國際比較[J].醫學與哲學,2003,24(8):57~59.
[2]第斯多惠.袁一安(譯).德國教師培訓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G416
A
1671-1246(2010)03-0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