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捷,陳瀟雨
(1.河南中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2.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留學生中醫內科學教學實踐及探索
韓 捷1,陳瀟雨2
(1.河南中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2.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根據留學生自身特點,從教材選擇、教學安排等方面總結留學生中醫內科學的教學經驗及存在的問題。
留學生;中醫內科學;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國外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已逐步認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我國學習[1]。我院自2003年成立海外教育學院以來,已招收了6屆留學生,在探索留學生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提高留學生醫學教學質量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筆者曾先后承擔了留學生中醫內科學的教學及臨床帶教工作。本文總結了留學生中醫內科學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
1.1 語言上的特點
我院留學生來自韓國、日本、沙特、剛果等國家。其中來自沙特、剛果等西亞及非洲國家的學生大多具備較強的英語會話能力和熟練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但是由于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的英語發音口音比較重,有些發音甚至晦澀難懂。如筆者所教的沙特學生卷舌音太重,說得太快時就難以理解。他們有的接觸過醫學,有的對中醫較感興趣,在交流時就容易一些,因為有些醫學專業詞匯他們較為熟悉;但有的此前很少接觸醫學,在交流時就困難一些。
來自韓國、日本的留學生大多是在中國學習了1年中文課程后再學習醫學課程的,具有一定的中文基礎。這樣,他們在中國能夠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及學習醫學課程。筆者在臨床帶教中鼓勵他們更多地接觸中國患者,用中文問診,并用中文寫論文,使用這種方法后,他們的學習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1.2 學習目的的差異
留學生的期望值及學習態度的差距較大,因為他們的學習目的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的期望畢業后能進一步深造,有的希望學到知識后回國開診所,治病救人,因此努力學習;有的只期望留學后有個文憑,回國后好找工作,因此學習不太努力;有的只期望有留學經歷,因此學習散漫、不認真。學生學習態度的不同造成了其學習勤奮程度的差異。
1.3 思維方式及學習方法的特點
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接受醫學教育的背景不一,因而其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也有所不同。他們大多學習主動、思維活躍,因此“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適合他們。他們很喜歡將自己知道的西醫及中醫知識與他人分享。有的還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補充學習,因此知識面相對較廣,這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
有的留學生在中國的時間較長,會簡單的漢語,但大多數留學生都不會漢語。他們所用的基本都是英文版教材,而目前國內英文版的《中醫內科學》教材比較多,有上海版、南京版、北京版等,但教材多就難以規范,因此我院采取自己編寫適合留學生教材的方法。如筆者教學用的《中醫內科學》教材,即是由我院組織編寫的,采取英語在前、漢語在后的“雙語教材”模式,在編寫時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了適當取舍,注重科學性、實用性與創新性,力求內容精煉,通俗易懂,避免過多地引經據典,同時也注意引進一些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使教學內容既重點突出,又充實完善,保證了教學質量。
目前來我院學習中醫的留學生,學期一般為3個月到1年;也有的比較特殊,如筆者所教的沙特留學生,學期為1年,但來華學習的時間只有2個月,其余時間都在沙特。因此,針對留學生的這些特點,我院制訂了適合留學生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調整了部分教學內容。相對于國內五年制學生的教學內容來說,增加了知識廣度而沒有減少知識難度,有利于留學生回國后進一步學習或開展工作。如筆者所教的沙特留學生,其中醫內科學理論課有54學時,因課時有限,無法涵蓋中醫內科學的40多種疾病,只能挑選20種來講,因此筆者便根據沙特留學生的需要和他們感興趣的疾病來制訂學習內容和教學進度。
針對留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教師在授課時要體現個性化。除講授必要的知識外,還可采取討論法、提問法、答疑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這些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探索規律,使其加深理解,提高教學效果。筆者還給他們布置了課后作業,設計趣味式的連線題、病例分析題等,不僅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還增加了他們對中醫的興趣。上課時教師要注重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將臨床病例穿插在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中,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生動,便于留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教師適時提出問題,要求留學生回答問題、分析病例,以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中醫是世界上歷史悠久、體系完整、使用廣泛的傳統醫學。要學好中醫,需要有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注意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使前來學習中醫的留學生能夠被一種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所包圍[2]。這種文化氣息的營造應當包括3個層次:第一,學術氛圍。我院經常舉辦各種層次的人文和中醫藥專業學術報告會,并邀請中外專家來我院講學,這樣既加強了校際間的學術交流,又能讓留學生得到人文和專業知識熏陶。第二,園林氛圍。我院的留學生公寓外有一片竹林,蔥蘢碧綠,體現了中醫文化的幽靜。校園內還有多種藥材花卉點綴,既為留學生提供了一個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場所,又能使其在獨具風格的校園里體會中醫傳統文化的魅力。第三,生活氛圍。筆者在上課之余,還經常給留學生講中國的茶文化及春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留學生也在潛移默化間接受中醫文化的熏陶,增強了中醫文化底蘊。
[1]朱德增.弘揚祖國醫學,搞好中醫外教[J].醫學教育探索,2006,5(9):810~811.
[2]牛素珍.中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初探[J].河北中醫藥學報,2005,20(3):44~45.
G420
B
1671-1246(2010)04-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