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壯來,李志強
(江漢大學衛生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16)
論職業院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
楊壯來,李志強
(江漢大學衛生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16)
職業院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是輔導員制度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和關鍵。職業化建設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們力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指導,在職業院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職業院校;輔導員;職業化
輔導員隊伍職業化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1]。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的: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機制,特別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因此,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正是建立高水平隊伍的根本途徑[2]。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建設是指通過建立、健全一整套選拔、考評、晉升、淘汰機制,以保證高校輔導員隊伍的長期穩定與發展,它是在新形勢下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一項長遠戰略。
職業是個人在社會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它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產生與發展而構成人們賴以生存的不同工作方式。換句話說,職業是人們為獲取主要生活來源而從事的社會分工類別。職業一般具有目的性、社會性、穩定性、規范性、群體性幾個特征。而職業化是一種工作專業化和社會化的過程和狀態。一方面職業化要體現出一名從業者的職業能力,即專業化水平,比如律師要掌握法律知識,要有很強的辯護能力及很高的取證水平等;另一方面職業化表現在社會要有一定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即社會化程度。輔導員職業化有兩層涵義[3]:一是指輔導員群體在知識、技能、觀念、思維、態度、心理上逐漸符合職業標準,有一定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成為專門職業者并獲得相應職業地位的過程;二是指輔導員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即一種專業化的過程和狀態。
輔導員職業化是指經過一定的專門教育或培訓,具備相應的職業素質,獲得輔導員執業資格,履行輔導員崗位職責并遵守相關管理制度而長期從事該項工作的過程。輔導員專業化指輔導員工作經過專業學習與培訓,掌握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經驗,并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不斷提高自己,努力成為專家的過程。
輔導員職業化與輔導員專業化是辯證統一的關系[4]。一方面他們是相互聯系的,輔導員職業化是輔導員專業化的基礎和前提,輔導員專業化則是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輔導員職業化的關鍵和核心。從輔導員的發展歷史來看,它是在職業化的基礎上得到了專業化的發展。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決定了輔導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技能并有相關的學科支撐。另一方面他們是相互區別的,輔導員職業化側重于外在要求,主要包括輔導員的職業資質、職業技能、職業倫理、職業意識以及相應的準入機制、考核機制、退出機制等,而輔導員的專業化側重于對其內在素質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專門的工作領域、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專業團體以及專業教育培訓機構等。
按照社會化和職業化的發展要求,輔導員要實現職業化必須具備六個要素,包括職業修養、職業規范、職業崗位、職業地位、職業技能、職業理論等[5]。
(1)職業修養。職業修養是指輔導員要具有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心態。輔導員應該具備現代社會職業人最基本的職業修養,即誠實守信、公平正直、團結合作、履行職責、追求卓越等。
(2)職業規范。職業規范包含職業思想、職業語言和職業行為。一名職業化的輔導員,他能嚴格按照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符合自己的職業身份。輔導員的職業規范更多體現在工作方法和藝術上。
(3)職業崗位。輔導員的職業崗位要按照要求進行崗位設置、崗位分類,要有科學的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要有助于輔導員專業能力和水平的發揮。
(4)職業地位。輔導員要具備一定的職業地位和社會聲望,就需要外部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支持。沒有一定的職業認同感,輔導員職業化則難以實現。
(5)職業技能。輔導員的職業技能應該按照現代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需要來規定,它包括職業資格、水平認證與基本技能。對于輔導員來說,除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外,還應有能夠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方面的資格認證。
(6)職業理論。職業理論是指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所需要的理論和學科支撐。輔導員的工作要有較好的理論體系指導,有相關的專業研究團體和研究協會并制訂本職業的規范、標準,這樣才能得到科學發展。
(1)設立輔導員職稱、職級考評體系[6]。輔導員是高校教師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一方面,輔導員作為教師隊伍的組成部分,應該按照教師的職稱評聘序列進行專業技術職務認定,如可以根據思想政治教育職稱序列,按照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級評聘輔導員的專業技術職務。另一方面,輔導員作為管理隊伍的組成部分,也應該按照管理者的職務晉升程序進行行政級別認定,如可設立副科級、科級、副處級、處級輔導員崗位,以進一步明確相應級別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工作考核、工資待遇和津貼標準,建立和完善輔導員行政職務的晉升體系。
(2)建立科學規范的輔導員隊伍考評體系。對輔導員的工作考核必須以其工作的量化為基礎,考核內容包括帶教學生數量及學生滿意情況、工作開展情況、對學生指導及教學情況等。考核方式包括個人自評、學生評議、院部評議及學校相關部門評議等。由于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和繁重性,應以考核工作業績為主,以考核工作研究學術成果為輔??己私Y果作為各類評優獎勵、職務晉升與評聘的依據。考核力求做到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全面加強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7]。專業化建設是輔導員職業化的根本途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學習與培訓。學習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指導實際工作。②加強對學生工作方法的學習與培訓。輔導員在面對大學生成長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時,除了要做出正確引導和幫助,還需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③加強對學生工作的科學研究。輔導員要想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專家,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加強輔導員的科研工作,將其在學生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上升為理論成果,并鼓勵他們將理論成果應用到學生實際工作當中。
(4)全面加強輔導員的職業化建設[8]。職業化建設是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基礎和客觀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加強對輔導員職責的學習與培訓。通過學習,使輔導員明確其角色定位、工作職責要求,掌握開展班級管理、幫助大學生解決學業與生活困難等各種學生工作的方法,以便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②開展輔導員職業技能的專題學習與培訓。對輔導員職業化的培訓課程,主要包括大學生的心理輔導、職業輔導、學習輔導等。職業院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訓制度與多層次的培訓體系,鼓勵輔導員參加相關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考試并取得相關證書,如心理咨詢師和職業指導師的培訓與資格證書,以不斷提高其職業技能。
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任務,該過程也是一個機制創新、觀念創新的過程。輔導員職業化是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基本方向和根本途徑,是完善職業院校學生工作的一項系統工程。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R].教育部令第24號.2006,7.
[2]蔡立彬.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7:21~23.
[3]詹萍.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學,2008,9:23~25.
[4]黃淑婷.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研究綜述[J].新課程研究,2008,8:16~18.
[5]曾唯.高校輔導員職業化概念界定與要素分析[J].職業時空,2008,9:25~28.
[6]謝灃.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分析[J].成都大學黨報(教育科學版),2008,10:18~19.
[7]李永山.美國高校專家型輔導員的特征及其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1:23~26.
[8]覃干超.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與職業化建設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8,10:18~19.
G40-03
A
1671-1246(2010)04-0005-02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基本理論研究”(2007B348)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