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巧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廣州510640)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研究生素質教育探析
李志巧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廣州510640)
校園文化不僅能促進研究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而且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堅持方向性原則的同時,還應堅持創新性、超前性、開放性、獨特性等原則,共同促進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生素質教育現狀策略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研究生教育作為我國學制體系中的最高層次,無疑是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中之重。研究生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身心素質四個方面。當前實施研究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關鍵是要研究、探討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和途徑來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實施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和各個教育環節,而其中,建設優良的校園文化是實施研究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途徑和方法,本文就校園文化與研究生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工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進行一些分析,同時對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校園文化作為蘊含精神因素、信念理想、傳統習慣和道德風尚等內容的一種精神和文化氛圍,對實施研究生素質教育具有直接的影響。它是研究生素質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背景和依托,在推進研究生素質教育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1.校園文化建設能有力地促進研究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高校校園文化具有明確的導向性、規范性和約束性,能引導置身其中的學生形成預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能促使學生認同校園文化精神,按照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核形成特定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我國高校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健康、向上、優良的校園文化。廣大研究生在這種校園文化背景下接受教育和培養,其思想品德、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必然會受到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高校校園內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高尚的文化品位、優良的文化氛圍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和志趣。而上述這些無疑也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2.校園文化具有“潛課程”功能,能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
高校校園文化既有理論的品格,又有現實性的品格,是理論運用于實際的實踐性活動。由于高校校園文化注重創造優良的文化氛圍和環境,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接受教育的領地,因此,它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鞏固和加深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專業知識,提高其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校園文化能大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是主體。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立體的、開放的受教育場所,同時給整個學校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研究生素質教育的內容融合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是實施研究生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
隨著改革開放和高等教育的深入發展,我國高校日益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將它逐步納入整個人才培養工作過程之中,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校園文化朝著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方向發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校園文化充分體現了時代性特征,一直弘揚時代主旋律,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引導廣大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近年來,高校校園內掀起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學習熱潮,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空前高漲,廣大研究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敏銳性明顯增強,關心政治的熱情也明顯高漲。
第二,校園文化充分展示了高雅文化特征,豐富和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如:高校校園內逐步建設了眾多的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人文文化景點,眾多高校廣泛開展研究生科技文化活動周、名師系列講座、各種校園文化藝術節、音樂節等,致力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取得了明顯效果。
第三,校園文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社團是主力軍。各高校都制定了科學有效的社團管理制度,以各種社團為單位來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廣大同學踴躍參加,在各種活動中得到了不斷成長和提高。經過多年的建設,高校校園文化已步入規范化、整體化和制度化的軌道。
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與目前社會與高等教育發展的形勢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1)各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仍偏重于“精英文化”,在表現形式上主要崇尚各種文化娛樂體育活動,在實踐中學生的參與面尚不夠廣泛,在思想層面上,由于缺乏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導致欠缺全方位、系統化、多層次的校園文化體系;(2)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共性的成份較多,而欠缺自己的個性和獨特性,各高校未能結合自身的實際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3)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還沒有與第一課堂的教學計劃進行有效的銜接和配合,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性、針對性和教育性還有待加強。
針對上述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學校各級領導和廣大教職工應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在研究生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根據研究生培養目標,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實施研究生素質教育提供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良好的育人環境。
1.堅持方向性原則,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一方面,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研究生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依托和載體作用。另一方面,我們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從而營造良好的素質教育氛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要堅持以德育為首位,以校風學風為核心,突出時代主旋律,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優良校園文化。
2.堅持創新性和超前性原則,努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要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體現時代精神的精華,昭示社會發展的主流,使廣大同學能根據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高層次、超前性的特點,不斷創新,將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積極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調動它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開創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3.堅持開放性原則,努力拓寬研究生的視野。
一方面,應積極向社會開放,尤其是要吸引企業界人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讓研究生較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有意識地根據社會需求來彌補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增強畢業后的社會適應性。另一方面,我國已加入WTO,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日漸明顯。在新的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也要積極與國際接軌,適應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以提高研究生的國際競爭力。
4.堅持獨特性原則,努力形成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努力處理好共性和個性之間的關系,努力找到自己校園文化的立足點和生長點,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一方面要重視文化品位、文化氛圍的定位和建設,確立激昂向上的校園文化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培養和弘揚自身在長期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辦學傳統,讓廣大研究生認同和發揚有自身特色的校訓、校風,使廣大同學能結合學校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綜合素質教育過程中逐步成長起來,成為高素質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