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闖
(邢臺縣會寧中學,河北 邢臺 054001)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被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它在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益、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呈現出獨特魅力、價值和意義。我就當前合作學習中存在誤區與發展策略作初淺探討,以期合作學習方式在美術課堂上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一)將“合作學習=小組學習”。
許多美術教師在提及合作學習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小組學習,認為以小組進行的學習方式就是合作學習,將兩者等同起來看待。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但它絕不僅僅是簡單將學生組織到一起進行學習,隨意進行的小組學習是對合作學習的誤解。合作學習需要“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1]由此可見,合作學習與小組學習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合作學習需要科學和有效的小組構成,需要成員間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有真正意義的交流和配合,而不僅僅是將全班學習改為小組學習的方式。
(二)將“合作學習=學生討論”。
合作學習突出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作性,把課堂時間和空間留給了學生。但美術教學中不能簡單將合作學習歸結為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單純地存在于學生之間,將教師視為“旁觀者”的角色來看待。合作學習的過程同樣應是師生共同參與和發展的過程,合作學習的開展不代表教師的作用和地位改變,而是強調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等多種角色。將合作學習看成單純的學生討論,忽視教師的引導、組織和幫助,小組成員的學習過程有時會變得盲目,并呈現于一種缺乏監控的放任狀態,這不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也不利于學生系統的認知建構與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將“合作學習=增加課堂討論”。
合作學習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提供了交流和互動的平臺。但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未能恰當把握合作學習的時空,忽視美術學科特色、教學對象特點、學習內容實際,誤將合作學習方式的開展“演變”為課堂討論次數的增多,出現“堂堂要合作”“題題需討論”,學生討論看似熱鬧,實則收效甚微,這樣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占用有效教學時間。合作學習并不是沒有針對性的增加課堂討論,而是應科學、合理、適宜的運用課堂討論,既要針對教學目標,又要突出討論特點;既要有啟發性、探索性和開放性,又要使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全面發展。
(一)以明確目標為前提,適時開展合作學習。
真正的合作學習應以明確的目標為前提,適時有效的開展。美國研究合作學習的專家指出:“當教師沒有把學習任務組織好就交給學生時,這是對合作學習的誤用;對學生應當掌握的技能和過程,在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獨立練習的時候,就讓他們分組練習,這是對合作學習的過分使用。因此,他們認為教師應當穩定而系統地應用合作學習,而不是要過分地使用。”[2]合作學習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即小組成員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和目標,以及各自的分工和責任,避免合作學習盲目的展開,或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無所適從,從而保證組員間優勢互補、互相學習、共同發展,實現信息與資源的交流和整合,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二)以優化組合為基礎,有效實施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將“個體競爭”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實現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優化小組成員構成。許多教師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將幾個學生組織到一起進行學習。于是,課堂上常見的現象是,教師布置完學習任務,然后讓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組成小組進行討論,這很容易造成學生以一種虛假的表象參與到課堂討論熱潮中,學習效益大打折扣。合作學習中應貫徹“異質”分組原則。所謂“異質”分組,就是把學習成績、能力、性別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2—8名學生分在一個合作小組內。這樣,小組內的學生之間在能力、個性、性別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補的,便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3]“異質”分組能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為各小組站在相對平等的起跑線奠定基礎,學生在競爭中會有“旗鼓相當”的感覺,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以適宜內容為核心,扎實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個主動的、積極的、有意義的知識建構過程,要使小組合作具有價值,適宜內容的選取是核心。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并不是任何內容、任何環節都適宜采用合作學習。如果學習的內容太簡單或更適合學生單獨進行美術實踐,就沒有合作學習的意義。教師在實踐中應正確把握合作契機,精選合作學習內容,提出有利于學生學習、有益于教學發展的合作任務,并留給學生足夠的實踐時間和思維空間,以使合作學習有價值、有創新、有收獲。
(四)以恰當指導為保障,科學實踐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將傳統教學中師生間的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間的多向交流,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因此,教師定位好師生角色關系成為推進合作學習的關鍵。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合作學習”的有效環境,努力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適時介入小組討論,了解小組合作進展情況,積極挖掘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綻放出的思想火花,督促每一位小組成員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并留給學生足夠的成果展示和交流的時間,力求達到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
(五)以合理評價為推動,積極推進合作學習。
評價是合作學習得以有效實施、深入貫徹、持續發展的保障,是學生發展、教師提高、課堂改進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合作學習的評價觀與傳統教學有很大區別,它所構建的“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關注個人競爭轉向注重大家合作達標。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多元化評價主體、多樣化評價方式、全方位評價內容、發展性評價目標的評價方式,以被評價者的“學習”和“發展”為評價目標,以每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為評價關鍵,從而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呵護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促使不同學生獲得最優化的發展。
提升美術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美術教師亟需關注的問題。這需要廣大美術教師正確理解合作學習所秉持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提高美術課堂實效,真正實現從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的轉變。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61.
[2][美]瑪扎諾、皮克林、波洛克著,張新立譯[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08.
[3]劉吉林,王坦.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人民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