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華
(徐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蘇 徐州 221008)
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想到的是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因為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是打造高效學習的主要途徑。但學生的學習活動除了在課堂上進行,還可在課前課后開展;所學除了書本知識,還有豐富的課外內容;除了知識學習,還有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等。學習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師因素和學生自身因素共同影響著學習的效果。促進或制約高效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構建高效學習,需要關注影響學習效率的各種因素,需要以開闊的視野、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影響學習活動的方方面面,力求全程高效,全方位構建,最終實現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形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在構建高效學習方面的情況,我們設計《構建高效學習調查問卷》,對本校初中階段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問卷涉及課堂學習,課前課后學習,個人學習的態度、方法,課堂學習內容,教學方式,老師的授課風格,學生對課堂的評價、要求,對老師的評價等,力求全面了解影響高效學習的因素及內在關系,解決存在的問題,探尋構建高效學習的有效途徑。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課堂效率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真正地活動起來、自主起來,課堂才能實現高效。但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堂類型的傾向性很明顯,“由學生自我學習或小組討論,老師點撥”受到絕大部分學生的喜歡,“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新課堂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肯定和認可,大部分學生贊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但現實的課堂上“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自己學習少”仍然是主流,學生對課堂的要求與課堂的現實狀況形成鮮明的反差,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在被動地聽、被動地記、被動地學,學生的自我需要得不到滿足,自主學習活動得不到充分展開,主體性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學習的效果肯定會打折,所謂的高效課堂只能是老師的一廂情愿。
提倡自主學習,打造高效課堂,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調整課堂結構,改變教學方式。教師精心準備,教學目標指向性強,根據不同的學科、課型精心設計教學方式,合理安排教學過程,靈活組織課堂學習等,這些都是老師主導性作用的體現。課堂上老師少講,學生多學,在具體課堂構成安排上,有的學校明確提出教師講授,啟發、點撥和用于組織教學的時間原則上控制在20分鐘以內,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不少于25分鐘,從時間安排上明確界定講與學。課堂學習方式上,倡導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討論的內容和評價多元化,鼓勵學生創造發揮,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積極地開展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自我評價或互相評價,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缺少勇氣的同學,要多給機會,多鼓勵,使其充滿信心,讓每個同學的課堂效率都有效提高。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也有過這方面的嘗試,只不過是小步地跟進。那他們為什么不能放開手腳,大膽啟用新類型的教學呢?很多老師感到,課堂是要放給學生,但放了以后,課堂很不好控制,效率反而得不到保障。因此要處理好“放”與“嚴”的關系,“放”是肯定要“放”,要以“嚴”字當頭,否則“放”就等于“散”。學生的自覺性是不高的,如果自覺性都很高,那就不需要學校和老師了,學生自學就行了。學生是需要老師約束的,刻苦學習的習慣是老師培養的,要引領學生探索好的學習方法,提高素質,發展能力。
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作業鞏固,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舉措。預習包括學生課外自己預習和課堂上教師安排學生先行自學,讓學生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對那些自己能夠掌握或不能理解的或感覺到困難的做到心中有數,那么課堂上再學習,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帶著印象去學習,帶著興趣學習,帶著問題學習,帶著思考學習,帶著方向學習,這樣課堂上的學生是以主人的身份進行主動的、有目標的學習,學習的效率大為提高。課前的認真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的有效保證。學生也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但認為盡管自己認真預習了,可要提高預習的有效性,還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不僅要安排預習,還要指導學生怎樣進行預習,要指導學習預習的方法,指出預習的方向,提出預習的問題,應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并可加上適當的預習檢查,有的教師采用的導學案就是一種有效的預習方式。隨著規范辦學行為的逐步落實,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縮短了,相應的屬于自己的課外時間越來越多,課外時間的學習指導就越發顯得需要和重要。由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做好課前的學習準備和課后的鞏固與提高。
優化作業,提高講評針對性,做好跟蹤反饋。課后作業和作業處理情況,總體上較為理想,作業量比較適中,學生在自習時間或擠占白天的時間可以完成,熬夜的不多。這種情況有喜有憂,喜的是作業量大、學生做到很晚的現象得到了改善,憂的是學生為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作業的質量可能會打折扣,而且有可能影響到其它活動的開展。再往深一點想,一些學生急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只是將作業作為一種任務來完成,并沒有意識到作業是對已學知識的一次疏理、檢查與提高,沒有真正認識到作業的意義。有鑒于此,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合理協調好學習和休息、學習與其它活動的時間,不倡導太多地擠占白天活動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作業,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學好學科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是學習活動的基礎要求。但課本上的知識內容畢竟是有限的,特別是對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講,僅僅課本上的知識難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也難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習的最大潛力。構建高效學習,應在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從學習領域、能力培養兩方面有效拓展學習,引領學生主動地向課外延伸,拓寬學習空間,鼓勵他們朝著自己喜愛的學科發展,形成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性學習領域。通過拓展學習,學生摸索適合自己學習的獨特方式,優化學科思維,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養成學習品質,培養綜合素質,為可持續發展、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學生學習能力限制、考試壓力,還有老師個人素質等,拓展學習空間有一定的難度,但教育是人才的奠基工程,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應直面錢學森“為什么我們的學校教育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的問題,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著眼于人才的培養,為人才發展拓展廣闊的空間,切實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學生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老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很大的作用。寬松型、幽默型的老師的課堂更為學生所喜歡,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被老師所感染吸引,思維更活躍,學習的效果更好。因此,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老師要施展自己人格的魅力,渲染自己的感染力,善于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活躍起來。當然,風趣、幽默的語言固然重要,但嚴謹的課堂教學才是學生的需要,也是課堂應追求的目標,那種題外話過多,高談闊論,為取悅學生而沖淡了正常的學習內容的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高品位的老師、高品位的課堂,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實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創設開放式思維對話的課堂氛圍,做到既生動活潑,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習活動是一項豐富而復雜的長期性活動。影響高效學習的因素很多,致力于構建高效學習,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完善。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和規范辦學行為的進一步實施,教師要努力發揮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拓寬學習領域,提高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行為,激發學習主體的學習興趣、熱情,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天賦、才能和潛力,努力實現高效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