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峰
(連云港市新海高級中學東方分校,江蘇連云港 222002)
舉辦中學生奧賽的學科有數學、物理、化學與生物.時下,經常聽到有人在議論:現在的江蘇高考,實行了“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能力考試”,選修學科考等級,只要考到B級就行了,對于競賽,又不像以前那樣,取得好成績,在高考錄取時,還可以額外加分后再投檔,還搞競賽干什么?到時找幾個學生去應付一下就夠了,沒有必要再去浪費時間專門搞輔導.一些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對上述觀點給予正確的引導.
以物理學科為例,《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章程》第1章第1條就提到:“競賽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主動性,促使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幫助學校開展多樣化的物理課外活動,活躍學習空氣;發現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競賽的目的并非針對所有的學生,而是針對那些對物理學習有興趣并學有余力的學生,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作為教師,無權剝奪學生參加輔導和競賽的權力.筆者覺得,有必要組織學生輔導和參賽,如果奧賽活動開展得好,則會對中學物理教學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現在的江蘇高考,實行了選修學科等級制度.其實與以往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有考得了高分,才能獲得好的等級.況且,學生在競賽中若取得了好成績,雖然在高考中不再加分,但有助于錄取.所以,本人認為,盡管實行了等級考試,高考中也不再加分,我們仍然需要搞好競賽輔導工作,而且還應該比以前搞得更好.
競賽活動的魅力之一在于賽題較“難”.“難題”,一種是指綜合性強的題,另一種是指與實際聯系比較密切、應用性強的題,這些正是多年來素質教育中強調的最新的命題趨勢,而且在高考命題中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解析綜合性強的題需要把學過的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時還需要用到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解析實際應用型的題目,需要從大量事實中找出事物變化遵循的規律.”征服”了這兩類難題,對于高考命題中出現的新題、難題,自然可以棋高一著,應對自如.競賽的難度要高于高考,有時從競賽的命題趨勢中,能窺視到高考的命題走向.例如,2005年、2006年,江蘇的物理高考試卷壓軸題,其實這些題并不新鮮,在很多競賽書中類似于此題的試題較多.
奧賽學科的難度遠超于其他學科.而有的學生,從接觸到這些問題的那一天起,就對它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難能可貴的.由于濃厚的興趣,即便學校沒有組織競賽輔導,他們在課后還是會花大量的時間去鉆研.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每周花上大約兩節課的時間去引導、指導一下,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明顯提高.而且,這些學生學習的時間并沒有大量增加,但卻同時增強和保持了他們在這方面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課后的練習和自學的成功,如果能夠在課堂學習和課內測試中得到驗證,是最具有說服力的.真正領會、理解了競賽題的解題思路與技巧,學生必然能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平時的考試中游刃有余.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他的精力平均分開,他的各方面就不會特別出色,更談不上全面發展,將來未必會有大的發展,有句名言說得好,“一個人的成功就在于經營自己的長處”.筆者認為,只要學生有這方面的興趣,就應該讓他在這方面發展.當然,前提是有興趣,不能給學生施加太大的壓力,造成厭學心理,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著名的畫家達?芬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熱愛實踐而又不講求科學的人,就好象一個水手進了一只沒有舵或羅盤的船,他從來不肯定他往哪里走.”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方法.很多學生覺得物理難學,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找到竅門.例如,有些學生上課時,從來沒有筆記,課后也從來不看書,而卻在天天做題.這樣的學生基礎不牢固,盡管題目做得很多,但正確率是低的,這個叫盲目做題.還有一類學生,基本功較扎實,題目做得不少,平時成績也可以,然而一旦遇到新情境的問題,往往就不會了.對這樣的學生,更應該注重方法上的指導,應該選用新情境的問題來加強訓練,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心理上的某些障礙.競賽輔導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改進,因為競賽題涉及到的知識和題型非常廣泛.當學生們研究了一些競賽題的作答,就會感覺到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很多方面需要改進.
奧賽所要求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奧賽的輔導及其學習訓練中,學生們會逐漸發現自己不僅“學會了”,而且“會學了”.因為競賽的內容是源于課堂而高于課堂的,所以要能應對自如地解答競賽題,就必須正確處理知識積累與能力培養、打好基礎與探究難題之間的關系.知識的占有是能力形成的基礎,掌握知識的速度與質量又依賴于能力的發展.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會培養和發展思考問題、探究未知的能力.這也說明了,競賽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思維品質,不僅是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這也就是研究性學習所要求的.所以說,競賽輔導是配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和方法的指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那些課上吃不飽、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可以幫助他們拓寬視野、掌握解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在很大一方面,競爭就是高科技,而在高科技當中,物理科學與技術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先生是這么說的:“從嚴密的綜合科學體系講,最基礎的是兩門學問,一門物理,是研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學問.一門數學,是指導我們推理、演算的學問.”學生的個體存在差異,競賽在培養個性特長、開發個人潛能、造就拔尖人才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競賽是精英選拔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奧林匹克”這樣的具有強大號召力的大型比賽,更是集中了精英的智慧,它所采用的評判體系、評判標準,對于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機制的形成都具有引導作用和前瞻性.在競賽輔導中,我們可發現有些學生對某些問題總有獨特的見解,能給教師一種出奇制勝的感覺,也會對問題有刨根問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這樣的學生,若經過正確的引導,說不定在將來會成為科技界的尖端人才.有人說,“用精英的標準要求自己,是成為精英的開始.”我們不難想象,用競賽的標準去要求某些學生,這些學生通過持久、不懈的努力,將來也許可成為物理科技的天才.
學校教育是以教學為中心工作開展的,而教學的開展又是多方位的,有課堂教學、專題講座、競賽輔導、社會實踐、基地考察等.在競賽輔導過程中,為了恰當地處理競賽和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應在課堂教學中有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及提高.從能力層面上講,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幫助學生真正實現內在能力的逐步發展及強化,不僅要能自如地應對各類升學考試,而且要能在學科競賽中取得名次,獲得全面的自信提升.部分中學生參加競賽,主要應依靠學生平時的課內外學習和個人的努力,學校和教師不應該為了準備參加競賽而不顧學生的個人興趣強制性地搞臨時突擊,不應該大搞“集訓隊”或搞“題海戰術”,以免影響學生的平時學習活動、身心健康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筆者認為,競賽活動的開展正好能促進教學活動的全面進行,這也是對高考方案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有力促進.曾經有人這樣說過,“數理不分家、理化不分家”,意思就是說,涉及奧賽的學科之間是有聯系的.尤其是解決物理或化學問題,要用到很多數學知識,例如經常用到三角函數、二次函數、不等式等知識來討論極值問題等等.現在,導數的知識已是高中生的必學知識,導數在競賽輔導中已得到了充分的應用.競賽輔導中還需要用到很多較難的數學知識,這也正好促進了參賽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明確寫出,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質疑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競賽輔導,是興趣培養和能力提升的一種手段,這正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表現,同時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也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由于競賽題比較難,我們作為輔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點撥、指導,同時留下一定的思考時空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思考.有些問題,并非靠個人的力量就能解決,這就會促使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共同探究.在這些訓練過程當中,能使學生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實事求是、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等等,這些也正是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所以說,競賽輔導有助于新課程的實施.
古人說:“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說的就是教與學中師生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而使雙方都得到提高.在競賽輔導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這勢必會鞭策、激勵教師刻苦鉆研.否則的話,教師如何能講解給學生聽呢?學生問你的時候,你又如何能給學生解答呢?從這一點來說,作為教師,我們必須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提升自己各個方面的素質、素養.顯然,競賽活動的開展,將使我們教師的教學和知識水平等提升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