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高職化學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與探討
陳玉梅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本文通過對高職學生現狀的分析,闡述了把握學生之間的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結合分層次教學實踐,對分層次教學進行了總結與分析,對高職學院的化學教學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高職學生;分層次教學;化學教學
近10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大力推進和快速發展,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有1169所。高職教育兼具“高等性”與“職業性”,但始終未能徹底擺脫普通高等教育“影子”的尷尬身份。其結果是高職院校作為本科的后備軍,專業建設雷同,熱門專業、新增專業的重復率偏高,地方特色專業鮮有建樹,最終加劇了社會對高職教育認同度的降低,加劇了高職院校的生源危機。
高職學院生源主要來自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大多學生是高考的落榜生,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差。筆者對我院2002—2008級園藝技術、畜牧獸醫專業學生高考成績逐年做過調查,高考理綜成績較好的學生普遍較少,還有些學生是文科生。分析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是園藝技術專業、畜牧獸醫專業的兩門專業基礎課,很重要,但學生學習較困難,傳統灌輸式的教學,使他們化學理論成績、實踐能力分化嚴重,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分層次教學”是在原有的師資力量和學生水平的條件下,通過對學生的客觀分析,對他們進行同級編組之后實施分級教學、練習、輔導、評價,協調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與各級學生的可能性相互適應,各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達到分級發展的目的,滿足人人都想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
1.相關教育學、心理學理論
原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并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S.Bloom)在“掌握學習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學習動機等多方面就會變得十分相似”。這里所說的學習條件,就是指學生學習并達到掌握所學內容的必需的學習時間,給予個別指導和全新的學習機會等,“分層次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學習機會”。
2.心理學表明,人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的一種認識過程,化學教學中不同學生的認識水平又存在差異,分層次教學中的層次設計,就是為了適應學生的認識水平的差異,根據人的認識規律,把學生的認識活動劃分為不同階段,在不同階段完成適應認識水平的教學任務,通過逐步遞進,使學生在較高的層次上把握所學的知識。
3.教育教學理論表明:由于學生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師根據學生特點,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從以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上說明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
1.學習對象分層
在新生報到后,對全體新生進行化學摸底考試,根據摸底考試的成績,結合高考理綜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層,我們將每班學生可分為A、B、C三層學生。A層:基礎較好,理解能力與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B層: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能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占學生總量的大多數。C層:基礎較差,學習有一定困難,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的學生。
2.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分層
A層:在教學過程中可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主要采用啟發式、問題發現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啟迪思維、開拓學生視野。教學目標: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探究、解決問題,做參考資料中的相關習題,善于總結、歸納。設計實驗步驟,提高創新能力。B層:對這部分學生的培養應按大綱要求以正常速度按部就班進行,教學方法著重于提高課堂講授質量,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教學目標:掌握課本理論知識,熟悉實驗步驟,做章節全部習題。C層:對這部分學生的理論要求可適當降低,可在需要時適當強化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著重于基本內容的講解,采用“由易到難”、“精講多練”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目標:掌握課書核心知識,合作完成實驗操作,選做一些章節習題。
3.施教分層
進行課堂教學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綜合運用全班教學與分組教學、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等手段,實施分層區別教學。如“分合式”教學,教學起始階段是集體同授,教師抓住當堂訓練重點、難點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明確要點,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參與學習。到教學進程的一定階段時,將學生按層次分成“二股或三股軌道”。一部分學生繼續接受老師的直接教學,一部分學生按照老師提供的自學提綱,進行自學。兩軌同步結束后,再進行組與組之間相互交流,以便及時進行反饋,整理知識、補救教學等。教師有機結合課堂教學效果有效地調控。
4.作業分層
分層教學以課堂集體教學為主、小群體教學為次,所以教學手段一樣,教材統一,進度統一,分層的體現主要在于每課時的習題布置和練習上。A層學生要綜合新舊知識,以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B層學生要掌握達到較難習題的程度。C層學生只要求完成課本上的例題和簡單習題。實踐證明,學生對新概念的掌握往往是模糊的,且常與學過的概念發生混淆。必須通過教師的例題講解、學生對習題的演練,才能初步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與類似概念的區別和聯系,從而真正學到概念及其運用中的技能和技巧。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各課時習題,滿足各層次學生的訓練要求。
5.評價分層
考試是評價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對教學具有導向性作用。教師在分層教學實施后,更重要的是在考試命題時要分層次命題。筆者采用以下方法對學生考核。
卷面分數的45%的題目為基礎題,這部分試題按C層的教學要求命題,較簡單,剩余占55%分數的題目按難度逐題遞增設置,這樣就滿足了對班級各層次學生進行考核的要求。卷面設必答題與選答題兩部分。必答題(可設選擇、填空等客觀題)占總分的45%,余下的題(主觀題)均設考察內容相同的A、B兩題。A題簡單,分值較少;B題較難,分值較高,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水平進行選擇。這種考試方式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使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筆者近幾年對我院園藝技術、畜牧獸醫兩個專業學生實施分層次教學,通過各次考試明顯看到A、B、C層的學生在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學習方面都有較大進步。A層的學生學習主動積極,在課堂內形成了較強的競爭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B層的學生能輕松地按教學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C層的學生逐漸掌握一定學習方法,努力地學習,有效增強學生積極性、主動性。
(一)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取得學院有關領導的支持
分層教學涉及到教務、各個系部及新生,且新生一開學就要進行無機與分析化學的學習,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這就需要學院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因此,實施分層次教學的首要前提是領導統一協調,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持。
2.準確劃分學生的認知層次
分層次教學依據的最基本理論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須對施教的“材”有清楚的認識和把握。它包括學生的認知心理、知識結構、生理因素、環境氛圍等諸多方面。
3.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由于分層次教學客觀上把學生分為了不同的層次,有的學生對此非常在意,因此,教師在實施分層次教學中格外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二)對分層次教學的建議
1.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實施分層次教學,師生關系是一個重要條件,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特別是對待C層的學生,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在分層次教學中教師的責任心、教態、語言、人格等都會對分層次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分層次教學中值得重視。
2.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層次教學教師不能再“拿一個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它要求教師要更多地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熟悉教材、具備應有的教學機制。這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
3.對分層次教學采取動態管理
在分層次教學中,建立相應的動態考核體系,每學期根據學生期末考試情況及教師的推薦,實行微調,重新分層,成績進步的可以升級,成績退步的必須降級,不存在一勞永逸的“優等生”和“差生”。采取動態管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緊迫感,有努力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彭賢智,李海英.對分層次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1).
[2]李琪惠.高職院校對分層次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探索[J].黑龍江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學報,2007,(1).
G718.5
A
1673-0046(2010)3-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