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玉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工學結合的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王 玉
(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隨著旅游院校雨后春筍般地涌現,旅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趨同性與旅游市場人才需求的多樣性之間的矛盾、專業技能狹隘性和市場需求綜合性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這反映了旅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成熟和滯后性。工學結合的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承載了山西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的研究,從市場需求及山西旅游地方特色出發,要求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發展的培養模式,為旅游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高技能的導游人才。
工學結合;導游人才;培養模式;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旅游成為一種新興的經濟產業,全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導游職業。導游人員雖整體數量眾多,但是導游從業人員的不穩定性以及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導致了導游人員從業的短暫性和不穩定性,整體上呈現的旅游熱難掩人才荒,這就勢必影響導游服務的質量和旅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導游人才總體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中、高級導游在導游從業人員中的比例少之又少。山西省的旅游職業教育也在旅游事業不斷壯大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很多院校都在旅游市場的引導之下開設了導游專業,其中包括一些冷門專業經過改制或內部專業調整之后開設成導游專業,山西省現有50多所正規院校開設了導游專業,各自都在探索中進行導游人才的培養。這樣就形成導游人才培養中資金和教學資源的重復投入和人才產出的重復性和單一性。
以山西省近年來導游人員資格考試通過人員統計數據為例:
2006年上半年導游資格證考試是面向山西省各旅游院校的,共有51所旅游院校組織了報名,報名總人數為2063,共有365人合格,取得資格證書(其中普通話341人,英語8人,日語1人,加試外語合格的為15人),合格率為17.50%。從中可以看出,參加外語導游資格考試通過人數為總通過人數的6.58%。
2006年下半年導游資格證考試是面向旅游行業和各個旅游院校的,此次考試報名總人數為6492人,共有1814人考試合格,其中普通話1728人,英語38人,日語6人,朝鮮語2人,德語1人;外語加試合格39人(英語34人,德語2人,法語2人,西班牙語1人),合格率為27.94%,其中外語導游資格考試通過人數為總通過人數的4.69%。
2007年下半年報名總人數為7400人,參加英語導游考試的達到400多人,比往年增加上百人。與此同時,日語、法語、德語、朝鮮語等小語種導游都比往年有所增加,西班牙語更是首次有4人報名考試。但這已遠遠不能滿足我省逐年增多的境內境外游客高品質的需求。
2008年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呈現新特點,人數再創新高。全省報名總人數為7723人,較去年增長5.35%。其中普通話6964人,英語345人,小語種75人,外語加試339人。英語和小語種有較大幅度增長,分別為46.1%和51.28%。根據統計,合格共1707人,其中普通話1659人,英語31人,日語9人,法語6人,朝鮮語2人,及格率為23.12%;外語加試合格59人,其中英語51人,小語種8人,及格率為17.40%。以上統計數據顯示,導游隊伍的基本素質在逐步提高,語種結構在不斷優化,導游人才的培養方向也開始轉向外語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培養。
從以上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職業技能的范疇擴大要求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不是單一的人才,旅游業不僅需要國語導游,而且需要有外語導游。僅僅有導游是不能支撐整個旅游業的發展的。職業技能范疇的擴大,需要我們在培養過程中把綜合素質的培養放在首位,要一專多能,要熟練掌握技能,并能夠把多種綜合技能熟練應用,同時要提高職業教育的水平,根據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戰略,要在掌握技能的前提下,要有國際化的視野,要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廣泛獵取知識的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受挫折的能力等等。
導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在國內很多旅游院校都有著不同的探索模式和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趨同性,在導游人才培養過程中,結合時代的發展以及地方旅游業的特色培養導游人才的模式卻異彩紛呈。
(5)固定貿易成本 (ln open)對中國機械運輸設備出口的三元邊際影響顯著為正,表明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濟自由度越高,越有利于中國機械運輸設備的出口。
山西省是我國旅游資源最為富集的省份之一,“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是對這些旅游景區景點的最好的概括。人文旅游景觀和自然旅游景觀眾多,五臺山、云岡石窟、平遙古城、洪洞大槐樹、恒山、綿山、歷山……這樣的旅游資源在全國都是非常獨特的,表里山河的山西也被稱為“文化的湖泊”。但是面對眾多的包含眾多文化內涵的上古神話、傳說文化、石窟文化、古建文化、佛教文化、根祖文化、晉商文化等等文化系列的人文景觀之時,不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我省的歷史沿革和山西文化整體把握的導游,是不能勝任山西旅游景點的導游講解的。參加導游考前培訓班的短期速成的導游很難在山西的旅游市場長足持久地發展。所以,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培養適合山西省旅游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的導游人才,探索工學結合的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推出節假日導游——未雨綢繆
高職學生在入學之初,對于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和從業心理準備是模糊和不確定性的。為了盡快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掌握基本職業技能,鼓勵和組織學生利用五一、十一長假、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去旅行社、各著名景區景點頂崗實踐進行導游服務。學生和旅游行業有了直接的接觸,獲得一些實踐工作經驗。學生返回校園之后,系部和實習處聯合舉辦專題座談會,充分地聽取學生反饋的市場信息以及感悟。并且從這批有實戰經驗的學生中選拔出優秀者為新生做全程導游講解,起到了專業引領示范作用,使全體學生強化了專業意識。
2.樹立市場導向,改革教學方法——除舊布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旅游業是受市場導向影響非常強烈的行業,市場瞬息萬變,風云變幻,行業的規范帶來更加有序和高品質的競爭。要適應市場,就要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雙管齊下,才能真正地立于不敗之地。
在導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健全上,根據旅游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修訂教學計劃,制定實訓課教學大綱,完善實訓報告和實習管理制度,加強實訓室特別是實習基地建設,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力度,調整充實專業指導委員會,聘請行業專家為客座教授,促進教學與旅游行業實際的結合。
旅游從業人員是文化和文明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所以在實踐中理解旅游文化,在實踐中提高人文素養和職業技能,在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中提高實踐水平,是培養旅游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們通過課堂教學、景點考察、線路組織、模擬訓練、綜合實訓、工學結合等途徑來完成課程的教學任務,從思想意識上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一次職業教育模式的大改革。
3.了解旅行社仿真實訓——條分縷析
高職導游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中有旅游概論、旅行社經營管理、旅行社財務管理、旅游市場營銷、導游實務等課程。通過理論學習,學生了解了旅行社內部的管理結構和工作流程、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等內容和要求。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進行大量細致的工作。第一,在校內實訓場所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不同崗位的全過程仿真模擬訓練,使學生對各個崗位的職責和業務流程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第二,在實踐教學中,以積極參與為前提,以校內外實習基地為載體,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我們請旅行社總經理和走上旅行社管理崗位并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優秀畢業生給學生做講座。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來為學生展現旅行社管理的經驗和對旅行社發展現狀的審視以及職業生涯的規劃,是學生學習到很多前輩總結歸納的精華。第四,成立學生旅行社。與學院生產經營性的旅行社合作,利用實訓場所,由專業教師指導學生自主經營,全過程獨立完成,組織校內學生進行節假日旅游,嚴格按照旅行社的工作流程來進行。此時,走近旅行社不再是一種盲目的憧憬,而是以一種行家里手的目光來期待和學習。職場似曾相識,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4.校企合作強強聯手——互利共嬴
圍繞“做優、做強、做特”職業教育發展思路,與企業合作,由企業贊助并掛企業名舉辦導游技能大賽,如“商務國旅杯導游大賽”、“旅游之星大賽”等,校企合作互利共贏。技能大賽反映的是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導游技能大賽,既是對導游人才培養工作的一次檢驗,也為企業選拔人才提供了有利條件。導游技能大賽拉近了校企距離,老總現場選“千里馬”。
賽后對導游技能大賽的主要內容、主要走向及其對職業學校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進行分析,把課程教學的一些穩定、基本的內容和大賽的前沿要求與動態信息結合起來,從中找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特別是找到能夠指導教學改革的信息,促進專業教學改革,加快導游人才培養的進程,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
5.景區景點專業實踐——初試鋒芒
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環節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所占的比例約占教學環節的40%,這是示范專業評審和人才培養水平工作評估所要求達到的硬性指標。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如場地問題、投資力度、重視程度等各種因素使目前的導游專業實踐教學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但是,2006年高教司16號文件又明確要求人才培養一定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做”為一體。針對這種現狀,我們首先在理念上先突破,打破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導游實踐教學從課堂搬到了景區景點現場模擬,將學生在校的每個學期從低段的懂導游,到中段的學導游,再到高段的做導游,安排學生去常家莊園、晉祠、平遙古城、五臺山等著名景區景點進行講解實踐。導游技能實踐教學采取教師示范講解,學生景點模擬講解,現場考核,回校后撰寫實踐報告等措施,逐漸使學生從懵懂無知到樂趣橫生,從不懂導游到樂意做導游,完成了質的飛躍。
6.學期變學段——尺短寸長
旅游市場有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政治、經濟、自然災害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對旅游市場的影響都比較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還按照傳統教學計劃和教學實踐安排,不僅會造成教學過程的僵化和最佳教學實踐時期的錯期,同時還會造成旅游人才的浪費,并且無法遵循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大政方針和旅游市場的市場規律。我們經過研究,將導游專業的人才培養由學期教學變學段教學,長線教育轉變為短線教育。高職學制為三年六個學期,我們在此基礎上調整為六大段,以進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之路。
7.企業頂崗實習——小荷尖角
學生在經過工學結合的學習之后,不僅在專業素養方面得到了鍛煉,而且在理論素養和思維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高。經過前期扎實的準備,在旅游旺季來臨之前一個月與有長期合作關系的旅行社聯系,組織學生進行面試考核,挑選學生到企業頂崗實踐。通過這樣一輪一輪的面試考核和挑選,學生基本上能找到自己在旅行社適合的崗位。在旅行社經過短期的崗前培訓之后,就能輔助工作人員進行旅游業務的操作和管理。學生通過旅行社頂崗鍛煉,已經熟練掌握了旅行社經營管理的流程,開始嶄露頭角了。
8.進入真正的職場——鳳凰涅槃
旅行社是在一個動態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和發展,旅行社服務的無形性、不可見性、差異性、不可貯存性等特點,對服務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學生由一個單純的學習和接受教育者,轉變成一個真正的職業人。我們一般推薦學生在出境部和計調部工作,這樣為以后進行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中,如何把導游專業學生的工作崗位安排到國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強學生管理,通過班主任和學生的聯系、實習處和各旅行社的聯系,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宏觀管理,并且對在實習過程中發生的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溝通以及反饋處理。對于學生來說,是火煉真金的過程,是鳳凰涅槃的過程。
G718.5
A
1673-0046(2010)3-0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