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華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任務驅動法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韓艷華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本文分析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會計實踐教學應用中的誤區及其后果,重點闡述了其在會計實踐教學中具體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和設計思路,以使這一教學方法能更好地為會計教學服務。
任務驅動法;會計實踐教學;正確應用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具有堅實會計專業理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高職會計教學的基本目標,而這些目標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來完成的。如何提高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在探究的過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脫穎而出,但事實上還有許多教師并不是十分了解“任務驅動”教學,會計實踐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法存在一些誤區。
1.“任務”誤區——任務類型單一
以往的會計實踐教學中任務驅動法主要采用封閉式的任務,學生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實驗指導書限定的實驗方法,由教師先進行詳細的講解、示范,并將操作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會遇到的問題、困難,一一幫助學生處理好,然后學生跟著一步一步進行,可以說是教師一路扶著學生走,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剝奪了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一遇到困難就等著老師來解決,阻礙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
2.“驅動”誤區——動力源僅限教師
把“任務驅動”的動力來源看作是主宰任務的教師,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充滿壓力、控制和權威的“驅動”,從而使“驅動”異化為“驅使”,把學習當作教師“驅使”學生完成任務,學生則處在不斷完成一個一個任務的流水線上,缺乏自主和自我定位的時空感。簡言之,學習被誤解為應付任務,一種外在的驅動,而不是學生內在動機的自我驅動。結果只能是,在尚未消解師生之間的二元對立,又導致了“任務”與學習者的二元對立,學生成了完成任務的工具,而任務反成了教學的目標。
3.評價誤區——教學評價簡單化
評價缺乏靈活性和個性化。重視任務完成的結果或作品的評價,忽視任務解決過程的評價;重視“成品”的評價,忽視“半成品”的評價;重視優秀結果或作品的評價和褒揚,忽視不佳結果或作品的評價和表揚。
4.造成的不良后果
封閉性任務的一個重要缺點就是任務設計的單向度,主要表現就是完成封閉性任務的方案往往是預設的和可供模仿的,造成會計實踐課成了會計理論驗證課,只注重學生會計技能的訓練,并不需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積極的探索,學生很容易陷入低層次的“模仿學習”,忽視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任務設計的工作由教師壟斷,缺乏學生的參與,這樣很可能沒有切合學生的興趣,不能有效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另外,只重結果的教學評價,會使一些正在努力但任務完成的質量不是很高的同學喪失信心,甚至會放棄學習。
1.任務的類型
任務驅動教學不可能排除“被動”,學生總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總是有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把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因此,任務驅動教學必須提升到學習者的“動機驅動”。這好比一輛汽車,如果它的動力機制真正運轉起來,它就可以往前行駛,如果單靠人去推,是不可行的。
任務應先設計外部誘因,讓學生在外在動機的驅動下,進行實踐活動,進而產生內部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專業知識,再通過完成具有提升能力空間的任務,獲得會計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社會能力、職業素養。因此,在會計崗位實踐教學中每個模塊實施的任務類型為:封閉式和開放式,順序是先封閉式任務,后開放式任務。
2.任務的創設
任務作為學習者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它不是也不應成為教師單方面的工作,而是師生共同的事情,學習者對他所學習和生活的世界有深刻的體會,缺少他們的參與,將影響任務的“真實度”。學習者在與任務和教師的對話中開展學習,教師是任務的創設者之一,同時通過與學生的平等對話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在更為開放的任務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自己的任務,促使其做到知行合一。
3.任務教學評價
對學生采用多元評價,促進其全面發展。評價對象不僅針對學習結果,對成果展示的內容指出優點與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和方法;評價還應面向學習過程,對小組協作的過程作出評價,指出完成任務過程中的閃光點,包括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與協作能力、學習態度、方法與手段、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思路等多個方面。
評價方式上,教師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以肯定性評價為主,即便是學生最后的學習結果是失敗的,也應從學生學習過程中獲得了寶貴經驗的角度進行鼓勵,并可適當指出改進辦法做出補救,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體驗。小組自評、互評,小組成員自評與互評,可以鍛煉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辨別能力,學生對會計職業性質、會計職業的發展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比自身能力與職業要求之間的差距,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動機。
“出納崗位會計”模塊教學案例
1.封閉式任務
任務內容:庫存現金收、支的會計分錄、憑證填制、現金日記賬的登記。
任務實施:
第一,創設情景:
地點:會計實訓室
實訓材料:實訓室配備工作所必須的環境、耗材(模擬的憑證、賬頁)、工具(印章、算盤等)、軟件和虛擬業務的原始資料。這些模擬用具可以把學生的工作臺布置成財務人員的辦公桌,學生在這種情景下會很快地進入角色。
第二,任務提出:
教師復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講解每筆會計分錄應適用的會計憑證和應登記的賬簿格式以及填制方法和注意事項。把填制好的會計憑證和賬頁作為樣本,要求學生把經濟業務規范地填制到相應的憑證和賬頁上。
第三,任務實施:
實施單個角色訓練,學生在各自的工作臺上進行填制練習,體驗公司中出納的工作。教師在學生實踐操作時,巡回檢查,進行單個指導,對產生的問題及時糾正。如在填制和貼附原始憑證時,要求學生按整潔、美觀的原則去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第四,檢查結果、評價總結:
強調填制內容的規范性、書寫的美觀性是會計人員的基本素質。如:數字大、小寫的標準寫法,賬簿登記時的注意事項等。對完成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并將其作業進行展示。
2.開方式任務
任務內容:要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一個小品,小品的主題是“財務人員如何處理庫存現金業務”。
任務實施:
第一,創設情景,任務提出:
給出任務框架范圍:①體現庫存現金的支出范圍和程序。②體現庫存現金支出中會計和出納的職責及職業道德。要求學生自主設計,用小品的形式表現出來。
第二,學生分組討論,根據已學的知識、技能設計本次任務:
五人一組,自由組合,小組活動由小組組長負責(準備時間一周)。小品的主線是庫存現金支出的業務流程,通過設計的事件體現庫存現金的支出范圍,體現會計和出納的職責及職業道德。
第三,成果展示與評價:
各小組在會計模擬實驗室中進行作品展演,將本小組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案、方法及獲得的知識、技能、經驗與體會等總結和匯報,并形成書面文字,邀請教研組老師進行點評,小組之間、組員之間進行互評和自評。
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正確應用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在任務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能從不同角度熟悉和掌握會計崗位的知識、技能和提高會計職業素養。任務完成后教師的點評、學生之間的互評、自評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身與職業要求的差距,激發內部學習動機,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達到教學目標。
[1]陳軍.開放式會計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會計之友,2007,(3)62-63.
F23
A
1673-0046(2010)3-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