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梅,王文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1)
元認知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吳梅梅,王文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1)
本文通過對元認知的探析,得出元認知的實質是對認識活動的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通過討論英語閱讀理解過程中涉及的元認知能力,得出元認知策略對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幾點啟示。
元認知;元認知策略;英語閱讀
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自我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是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認識和控制。元認知是認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之一。在許多領域,不論是數學、音樂、語言藝術還是社會科學,學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使學習者獲得一種深刻的理解力,能用創造性或批判性思維綜合處理對閱讀知識的理解。要達到這個目標,學習者必須能夠組織和調節自己的思維程序,這種組織和調節的能力就是元認知能力。元認知包括關于認知的知識和對認知的調節兩個重要成分。
關于認知的知識指個體所具有的對自己的認知或一般性的認知的知識,即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能力、認知策略、何種閱讀情境下應該運用何種認知策略以及如何最佳地發揮自己能力等方面的知識。它包括三個方面的信息:(1)陳述性知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有關閱讀的陳述性知識主要包括影響閱讀的因素是什么、個體有何能力和限制等內容;(2)程序性知識,是關于“怎樣做”的知識。對閱讀活動來說,程序性知識主要是指如何使用閱讀技巧、閱讀策略,如怎樣瀏覽、如何整合信息等;(3)條件性知識,是關于“什么時候”的知識,指何時使用閱讀技能和策略,以及這些技能和策略是如何影響閱讀的,等等。
對認知的調節指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在力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調節機制,包括計劃、監控、評價等。計劃包括適當策略的選擇和資源的分配。例如,在閱讀開始之前對內容的預期、閱讀策略的選擇、對閱讀時間和注意力的選擇性分配等。監控指一個人在活動過程中對自己的理解和任務執行情況的意識。例如,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對閱讀進展情況的意識,當發現早先選擇的策略無效、理解失敗時,選擇適當的補救策略等。評價是指對一個人的認知活動效率和認知活動結果進行評估。在閱讀中指讀者對自己是否已達到閱讀目的、閱讀效果的評價。元認知知識和對認知的調節是元認知的兩個重要成分,且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習策略的調整(屬于對認知的調節)是以學習者的元認知策略知識為基礎的,它與學習者的條件性知識(屬于元認知知識)直接相關。因此,元認知策略知識和對學習策略的調整被認為是元認知能力的核心部分。它不僅影響人們的學習效率、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而且影響著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獲得、理解、保持和應用,與人的學習和發展密切相關。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從字詞識別、句子理解直到課文意義的建構,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認知活動。這種對自己閱讀過程的認知就是元認知能力的體現,它在外語閱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協調和導向作用。近年來,研究者們從優秀語言學習者與較差語言學習者學習行為的對比中發現,元認知是導致他們學習成績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實驗研究也證實了閱讀水平和元認知能力之間的顯著相關性,較高的閱讀理解水平伴隨著較高的理解監控水平,而較高的理解監控水平代表較強的元認知能力,好的讀者比差的讀者能更主動地監控自己的理解過程。優秀生懂得如何才能有效地學習英語,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能夠區分主次,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并經常對自己的學習進步情況和策略成效進行反思、調控,而后進生則在上述方面顯得極為欠缺。因此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對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會產生積極的遷移作用。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擁有良好的元認知策略是成績較好學生的特征,在閱讀過程中,他們能積極地參與到理解過程中,在理解和記憶信息時,他們往往選擇和使用適當的策略并同時監控他們的策略。
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有效地對閱讀活動進行計劃、監控和調節,增強學生的閱讀動機,變得非常重要。其意義在于,一旦學生掌握了元認知策略知識,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并受益終生。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掌握教學技巧,針對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閱讀策略對學生進行元認知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1.提高對元認知策略知識的意識
對元認知策略知識的意識是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基礎,對教師而言,首先自己要擁有元認知及元認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識,對元認知的概念、意義、內涵、構成成分及發展規律等應有所認識和掌握。此外,還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有關元認知的調查和研究,而且對運用元認知策略知識有親身感受和切身體驗。教師只有在具有較強的元認知意識的基礎上,才能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元認知策略知識進行指導和訓練。對學生而言,在英語閱讀過程乃至其他學習過程中,他們早已存在元認知這種思維方式,甚至可能已經在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某些策略。但是他們在主動地有意識地認知自己的思維活動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成績較好學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元認知意識,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卻缺乏對元認知的基本了解,甚至還有的并不知道有元認知這種思維方式。經過教師的指導后,他們才會意識到并加以主動利用,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幫助學生先從理論上認識元認知,再從實踐中去體驗元認知,使學生逐步地增強元認知意識。
2.結合英語閱讀教學,加強對學生的元認知策略的訓練
教師在全面發展學生的元認知知識的前提下,還應引導學生將元認知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閱讀活動中去,即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策略能力。一般來說,了解策略知識不等于已掌握了策略,更不等于會靈活地應用策略,許多學生的潛意識里存在元認知策略,但卻不能夠很好地應用。例如:在閱讀時,他們缺乏對閱讀進程的監控,并且對出現的理解偏差或錯誤,也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調整。因此,元認知策略的指導和訓練不是短期的、一時的行為,而應該對學生進行長期的、連續的、周期性反復的元認知訓練,以鞏固成果,真正把元認知策略變為學生自覺的能力和意識。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培養學生的計劃策略。應教會學生閱讀之前對內容的預期、閱讀策略的選擇、對閱讀時間和注意力的選擇性分配等有一個明確的計劃。教師須事先對閱讀資料的內容及與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有一個統籌了解,并清楚學生讀的什么和希望讀什么,同時教師應明確閱讀的目的。計劃策略能夠幫助學生關注閱讀材料整體的意義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意思。
其次,培養學生的評價策略。在閱讀中,應啟發學生對自己是否已達到閱讀目的、閱讀效果進行自我評價。教師應鼓勵這種自我評價和反思,特別是鼓勵學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進行各種嘗試和探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最終成為一個獨立讀者。
最后,培養學生的監控策略。詞匯量較小的學生在生詞的猜測方面有較大困難,他們往往不能在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經驗與知識理解生詞。因此,幫助學生科學地分配注意力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訓練過程中,應強調這方面的重要性,并幫助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分配注意力的習慣。
3.創設有利于提高元認知的環境
在閱讀中,教師應創設環境,指導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創造一個鼓勵學生選擇策略,使用策略的環境,使學生愿意去學習更多的策略、使用更多的策略,做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否則,即使學生具備了適當的元認知知識和策略,但卻不能有效地使用。因為如果學生僅僅是去完成一些機械記憶任務的話,他們并不認為成功是由于策略使用和自我調節的作用,自然也就不愿付出努力去使用策略和進行自我調節。所以我們不但要培養元認知策略和提高元認知意識,而且要創設有利于提高元認知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1]紀康麗.外語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培訓[J].外語界,2002,(3).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文秋芳.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G642
A
1673-0046(2010)3-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