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舒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法國預審制度之案件分流體系新論
張 舒
(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4)
法國的預審制度是大陸法系及其他國家預審制度設計的基本藍本,其所具有的偵查與裁判性質帶來的權力膨脹等問題一直是學者們熱議的焦點。文章將另辟蹊徑,以輕、重罪案件的分流機制為基點探究預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預審制度;司法裁判性;案件分流
縱觀目前學者對于法國預審制度的功能研究,較為集中的觀點是其具有偵查與裁判的雙重功能界定說。被眾多學者譽為法國“刑事司法中樞”的預審制度,一直是法學家和實務界熱衷討論的核心話題,其制度上的優勢與劣勢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難以割裂,如何取舍,并應用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又不造成南橘北枳的兩難境地是文章予以探究的出發點。
法國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預審法官可以依法實施任何他認為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行為和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從該條文可以很明確地得出預審法官所被賦予的偵查權力。在偵查實踐中,在警察初步偵查后,預審法官即可展開全面調查、搜集充分的證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其可以采取諸如搜查、詢問證人、扣押、調取相關物證等一系列偵查措施,還擁有指揮、領導警察對現行重罪、輕罪案件的偵查工作,其偵查權力維度之大,在世界刑事訴訟偵查領域是突出的。此處不難引發人們對此的思考,預審法官“超級警察”般的職權、地位難免造成權力的膨脹、異化,對公民及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形成巨大沖擊,這樣一個制度為什么在法國和其他一些大陸法系國家還能長期存在,其凌駕于基本人權及訴訟構造之上的合理性又在哪?基于以上疑問,筆者有兩點拙見:(1)預審法官偵查權的享有,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擴大了偵查權的內涵,偵查權的學理定義基本在于偵查機關(即通常的控方)為了查明犯罪事實、抓獲犯罪嫌疑人,依法進行的專門調查工作和采用有關強制性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只強調了偵查機關對于案件的偵破,對于犯罪嫌疑人的確定、其犯罪證據的搜集,而并沒有強調其還賦予并應該履行的查明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的證據,證明其沒有犯罪的責任。如同英美法系等國家“私人偵查”制度的存在,其正是為與偵查機關搜集、證明犯罪嫌疑人罪名成立相抗衡的武器。既然偵查機關享有證明其控訴的職權,為什么就不能有能與之抗衡的另一方為證明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進行偵查?法律雖規定偵查機關應該全面搜集證據,無論證明抑或推翻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可能。但是從偵查機關的控訴職能而言,如何要求其既證明自己的言論又推翻自己的言論,既為自己的言論承擔舉證責任,又為推翻自己的言論負證明責任?因此,基于與辯護方“私人偵查”同樣的出發點,賦予中立的、代表國家的、能與偵查機關力量抗衡的一方——法院來行使偵查權,既搜集證實犯罪的證據,更為重要的,搜集推翻犯罪嫌疑人犯罪可能的證據,達到控辯雙方在證據獲得上的平等,為辯方獲取證據開辟一條于法有理、不受他方控制、影響的路徑,以期避免力量弱小的公民、組織在面對擁有強大國家權力的偵查機關時,從一進入訴訟程序開始就陷入不平等之境。
(2)偵查權的適當抑制。法國預審制度中預審法官的偵查職能能夠長期存在的又一合理性是其得到適當的抑制。與我國等大陸法系國家偵查權的啟動不同,法國預審法官偵查權的啟動具有被動性,不能夠聽憑法官自行決定,而只能是當共和國檢察官提出立案偵查意見書或經受害人告訴并在刑事法院成為民事當事人后,預審法官才能依職權受理案件。即使是針對現行重罪或輕罪中預審法官的“司法警察行為”,在現場勘驗結束后也需將調查結果交檢察官。預審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檢察機關公訴書范圍限制。這一規定猶如有學者所言:“公訴官負責追訴,但沒有審問權和強制處分權,而預審法官有審問權和強制處分權,但基于不告不理原則,沒有追訴權。”這樣的抑制規定恰好使法國的預審制度得到一定牽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一種制衡,來維持整個刑事訴訟程序推進的合理構架前提。
預審法官之所以為“法官”,即職責范圍當然包括裁判的權力屬性,在預審中承擔司法裁判的職能。在進入預審后,預審法官即為中立的“判斷是非者”,對于檢察官或當事人提請開展某項偵查行為作出是否采納的裁定;要求控辯雙方進行證據開示的裁定;是否同意民事當事人參與訴訟的裁定……最為重要的,當預審終結時,預審法官依法作出提交審判與否的裁定。以訴訟制度的構架、控辯力量的抗衡、人權的維護為基準點,預審法官制度恰好履行著維護程序正義的職責。在一個案件進入審判程序前,控方搜集證據,采取強制措施與否需經過預審官的裁判;在采取涉及公民人權的強制措施時,需預審官的準予,雖然預審法官過多介入偵查過程、權力過于膨脹而招致人們的廣泛異議,甚至有學者嚴明該結構破壞了訴訟三方的三角結構——非典型的三角形訴訟結構。但就筆者而言,該種形式上的不典型、不公平恰好是實質公平的表現。如前所言,在偵查過程中,只賦予偵查機關的偵查權,其為證明己方的論證與假設,能夠名正言順地采取一系列偵查措施,而辯方則只能從控方獲得相應、有限的(甚至沒有)能夠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在該情形下,對于偵查措施的采取與否、采取的力度大小,如果沒有中立的第三方予以評斷,直接由控方自由掌控,沒有一個裁判者能居中權衡利弊,訴訟的典型三角結構又怎能建立,建立在控方力量明顯強于辨方、偵控力量異常強大、控辯嚴重失衡基礎上的訴訟結構又怎能謂之典型與公平?
(1)預審階段而言,所有的重罪案件都必須經過預審;輕罪案件除法律特別規定外,可以選擇地進行預審。程序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輕罪案件相對于重罪案件而言,案情比較簡單明了,一般犯罪嫌疑人等給予以認罪且證據切實充分,如某些案件人贓并獲等情況,不需要法律強制規定每一案件都需經過預審法官調查取證,對簿公堂。而重罪案件一般情節較為惡劣、社會危害性較大、案情也比較復雜、對于犯罪嫌疑人人權等基本權利的保護也容易缺失,因此,建立重罪案件必須經過預審階段,由預審法官在司法警察等初步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清犯罪事實,搜集全面各方證據、集中所有犯罪跡象與情節,證實犯罪與否。該制度設計既講求實質公平又最大化地節省司法資源,做到司法資源利用的針對性和效率性。
(2)預審制度分為初級預審和二級預審,而只有重罪案件可以進行二級預審。二級預審是上訴法院審查庭對預審法官所進行預審的審查,目的是審查對被告人的指控是否有充分理由、訴訟程序是否合法。該制度設計也有其合理性,在二級預審中,初級預審法官已經對案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查與搜集證據,進入二級預審時,二級預審官的進一步查明能使案件更為明晰。從證據法意義上講,其證據更為完整、充盈,更能夠排除一切合理懷疑,達到最大化的證據確認。同時,二級預審還對初級預審程序上進行審查,以防止初級預審中程序違法以及法院與警察機關侵害被審查人基本利益之舉。
(3)進入審判程序時的流向不同。在經過預審法院審理后,在預審終結時,預審法官會根據案件的嚴重程度、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的刑罰輕重確定該案件屬于輕罪案件還是重罪案件,并相應地移送輕罪案件法庭或重罪案件法庭。該規定不同于我國,在我國刑事訴訟領域,當案件完成偵查、偵查終結移交審查起訴后,檢察院在判斷案件情況、確定是否開庭審理后,都統一地將案件交由法院審理,沒有相應重罪法庭與輕罪法庭之分。
(4)審理過程中,輕罪案件可以采用法官獨任審理的方式;而重罪案件則必須組成合議庭,且合議庭法官來自于其所在地的上訴法院或輕罪法院。審理組織采取職業法官與非職業性質的陪審員結合的方式。就重罪案件審理不同于輕罪案件審理,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重罪法院不是常設法院,其定期開庭,一般一個季度一個開庭期,特殊情況經過上訴法院院長與檢察長協商后,可以在一個季度內增加開庭次數;第二,重罪法院是法國受理刑事案件法院中唯一設陪審團的法院;第三,重罪法院只受理經過上訴法院起訴庭同意起訴的案件;最后,對重罪法院作出的判決不允許上訴,但可以就法律問題申請最高法院復議,故重罪法院作出的判決一般就是終審判決。
(1)預審制度性質相同。不管是對于輕罪案件、重罪案件的初級預審還是只針對重罪案件的二級預審,其都具有偵查與裁判的功能,在性質界定上,都具有司法裁判性。預審法官首先履行的都是偵查職能,盡可能多和全面地搜集犯罪信息,查明案情、證實案情,將真正的罪犯繩之于法,將無罪的人盡快釋放,維護其基本人權。在偵查的基礎上,預審法官行使裁判的職能,裁定雙方訴訟要求、裁定控辯信息、裁定案件流向。無論是初級預審抑或二級預審,其偵查與裁判的性質都是毋庸置疑的。
(2)對于輕罪、重罪案件的預審裁定都可以上訴。該相同點也進一步證實了預審制度的司法裁判性。當控辯雙方對于預審法院作出的預審裁定由異議、不服時,可以依法向上訴法院提起上訴,請求上訴法院對預審法官作出的各項司法裁判權性質的裁定進行審查。由此可見,對于輕罪案件和重罪案件,其具有相同的預審救濟機制,以期最大化維護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作為預審制度藍本的法國,其預審制度的相關規定是具有相當程度上的合理性。關于輕、重罪的分流處理制度是很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對于輕罪選擇性地進行初級預審,后流向輕罪法庭;重罪案件經初級預審、二級預審,在證據達到相當程度后,進入重罪法庭審理,這樣的分化使得審判工作有輕有重,司法資源等到合理分化,各個案件有與之相適應的程序、與之相適應的司法資源配置、與之相適應的重視點和重視力度(如輕罪案件可以更為強調訴訟的效率;重罪案件即可更為強調公平、正義和犯罪嫌疑人人權的保護、抗辯力量的平衡。)各個程序相互支撐,以期建構更為合理,凸顯實質意義上公平、正義的現代訴訟制度架構。
[1]周建華.法國預審法官存廢之爭[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3).
[2]盛艷.法國的預審制度及其對我國庭前審查程序的借鑒[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3).
[3]曹文安.法國預審制度新論[J].法學論壇,2008,(3).
D90
A
1673-0046(2010)5-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