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蓮
(太原警官職業學院,山西太原 030032;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太原 030006)
論完善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陳桂蓮
(太原警官職業學院,山西太原 030032;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太原 030006)
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自1993年出臺以來,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加入了WTO、融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層出不窮,《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的問題也日漸突出,對新型的不正當行為難以規制,再加上法律責任制度不夠完善,無法有效抑制不正當競爭行為,本法已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市場發展的需要,修改和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經勢在必行。
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不正當競爭行為
不正當競爭行為是針對市場競爭中的正當競爭行為而言的,它泛指經營者為了爭奪市場競爭優勢,違反公認的商業習俗和道德,采用欺詐、混淆等經營手段排擠或破壞競爭,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并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自1896年德國制定了世界第一部法典式《反不當競爭法》以來,西歐各國紛紛效仿制定相關的法律。1900年底,《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各成員國在布魯塞爾對《巴黎公約》進行了修訂,明確地規定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凡在工商業事務中違反誠實慣例的競爭行為即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睘榱藢δ承┪:μ貏e嚴重的行為進行有效的規制,各國立法時除了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概括定義以外,又用列舉具體競爭行為的方法來補充概括意義上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
我國于1993年12月1日實施《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采用了世界各國的通常做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作了概括性的認定,即“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在分則部分又列舉了11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它們分別是仿冒混淆行為、商業賄賂行為、虛假宣傳行為、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詆毀商譽行為、串通勾結投標行為等。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加入了WTO、融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層出不窮,《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的問題也日漸突出,對新型的不正當行為難以規制,再加上法律責任制度不夠完善,無法有效抑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等。所以,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體系和相關內容勢在必行。
(一)一般準則在適用上還存在著局限性。一般準則不能獨立適用,它必須與其他條款相結合才能適用;對一般準則中包含的不確定概念,目前也缺少統一的認定標準;而違反一般準則的法律后果也不明確。如果要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發揮其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作用,最好的辦法是增加一個具有高度概況性的一般條款。在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草案中,曾經規定:“本法所稱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損害或者可能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痹谌珖舜蟪N瘯徸h草案時進行了修改,是現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第2款。據介紹,修改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授予執法部門太大的權力。不能授予行政機關依據不確定的法律概念認定某種行為是否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權力,雖然說在當時是有道理的,可是因此也限制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列舉了11類不正當競爭行為,沒有明確規定一般性條款?,F實生活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不止這11種,因此許多新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無法納入到現行法律的調整范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該法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能力。比如,對于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的圖形、文字代號,造成對商品來源的誤解;利用不正當手段阻撓他人之間的交易;企業名稱中的字號、商標與互聯網域名的沖突等問題缺乏調控力。
(三)執法雙規制以及執法主體不明確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設定了行政責任并采用了行政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共同執法的雙軌制。而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沒有規定行政責任,也沒有規定由行政部門來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由司法機關直接依據一般條款將具體條款不能包括的某種行為確定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在我國雙軌制的情況下,從立法的本意來看并沒有授予行政機關這樣的權力。如果要增加一般條款,實行由司法機關執法的單軌制而廢除雙軌制則是最簡便的辦法,可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行政機關的參與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行政執法在我國仍占主要地位,在我國規定主體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部門,而《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其他相關法律競合的現象較為嚴重,造成執法主體不清、職責不明。如《價格法》規定低價傾銷等不正當競爭由政府主管部門監督檢查,執法主體分別執法,尺度不同,職責不清,嚴重影響了法律的實施。
(四)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法律責任制度不完善?!斗床徽敻偁幏ā穼Φ蛢r傾銷行為、搭售商品行為、商業詆毀等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卻沒有規定相應的處罰規則,給經營者從事不正當競爭活動以可乘之機。對拒絕履行法律規定義務,不提供情況的行為人、利害關系人及證明人,也沒有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另外,行政處罰的計罰標準不科學。從目前情況來看,計算違法所得存在很多技術上的困難,對沒有或違法所得難以查實的行為,處罰難度大。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不正當競爭行為采取列舉的方式,但這種方式不包含所有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因此,明確規定一般性條款是增強法律適用性的最為有效的辦法,同時也能及時規范經濟生活中新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便于執法者在具體條款之外確定不正當競爭行為,增強對各種新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控制力。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第2款和第20條中所指的“違反本法規定”的含義需明確。對于第2條第2款中的“違反本法規定”,學術界傾向于它不僅包括違反第2章的規定,也包括違反第2條第1款中的一般準則,但目前還未見到相關的立法解釋或司法解釋。如能通過立法解釋或司法解釋明確這一點,將會使《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范圍擴大,也使法官在適用法律時有明確的依據。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中的“違反本法規定”也應該作同樣的解釋。這樣,就會為違反一般準則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找到了相對應的民事法律責任。
我國目前不正當競爭行為仍較為普遍,相關法律責任規定得不夠嚴厲,使得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受到嚴重侵害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十分艱難。而對一些經營者來說,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所得利益遠遠大于因違法而承擔的法律責任。因此,對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大法律責任,將有利于完善我國的市場競爭秩序,從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大責任的層面,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的責任制度。同時,我國有必要借鑒外國立法與司法方面的經驗,通過修法,在競爭法中設立刑事責任,對情節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構成壟斷行為進行刑事處罰,充分發揮刑事責任的作用。同時根據我國的國情設立公平競爭的執法機構,并賦予這些執法機構調查權、強制權、處罰權等權力,以提高行政辦案效率。
總之,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在鼓勵公平競爭、反對和限制不正當競爭等方面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近年來市場競爭日趨活躍和激烈,不正當競爭行為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反不正當競爭法》體現出明顯的缺陷,不能有力地發揮規范市場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主體合法權益的有效作用。因此,明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對其完善的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通過不斷地完善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確保我國市場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地發展。
[1]付志新.對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幾點建議[J].人大建設,2007,(10).
D92
A
1673-0046(2010)5-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