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030027)
中國女性網站專題研究
——淺析我國網絡頻道中的女性定位
梁靜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030027)
在當今以網絡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信息時代,大眾傳媒的強勢影響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次之中。女性作為其中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在網絡媒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國大眾傳媒的女性受眾,尤其是在諸多網絡中出現的女性的真正角色究竟是怎樣的呢?本文以我國大眾傳媒中網絡頻道出現的女性受眾為研究對象,運用傳播學中的相關受眾理論和原理,對我國網絡頻道中的女性角色和定位進行分析和研究。
網絡頻道;女性;定位;男權
女性,作為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日益滲透到意識形態中。那么,作為社會意識載體的大眾傳媒給女性帶來怎樣的影響?大眾傳媒以其強大的力量和優勢,在社會生活中,一方面充當著女性形象的選擇者和塑造者;另一方面,又使女性受眾陷入消費主義的樊籬之中。女性在大眾傳媒中,特別是在網絡中占據怎樣的地位和角色呢?
本文通過對三類女性網絡的研究來分析女性在我國網絡頻道中的定位,并從網絡這種大眾媒介對女性的視角來研究我國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及未來的發展等問題。
以下將通過對門戶網站、專業性網站和專門的女性網絡這三類二十余家網絡頻道的分析研究,對網絡頻道中女性的定位作一分析探討。
1.大眾網絡門戶網站女性頻道的特點
本文通過對新浪、網易、搜狐、MSN等門戶網站中的女性頻道或是類女性頻道的分析,發現大眾網絡中女性頻道有以下特點:
(1)欄目內容大多集中在女性的美容、美體、服飾、裝飾、星座、情感、親子關系等方面
這些女性頻道中,搜狐網是中國互聯網中第一家門戶網站下設與女性相關內容的網站。1999年12月搜狐網時尚頻道正式更名為女性頻道。事實上,門戶網站的大多數女性頻道都是由時尚頻道演變而來。而MSN中國網至今還沿用的是時尚頻道,但內容與諸多門戶網站的女性頻道類似。
這些頻道中的女性似乎還停留在“女為悅己者容”的層面上,女性追求的更多是修飾層面的內容。無論是美體瘦身、奢華風尚還是流行服飾、靚妝美容,都把女性定位為取悅男性的角色。同時,女性的角色被圈定在家庭這個范圍之內。無論是兩性情感還是媽咪寶貝,女性的社會角色似乎就是妻子和母親,而女性作為社會人、一個自由的工作人的角色常常被忽略。雅虎網站中并沒有專門的女性頻道,但打開網頁的搜索焦點就是:處女守宮痣、《蘋果》禁映、孔子性態度和鬼魅呂燕這些內容。上述的焦點集中起來還是對女性貞操的關注,其實還是把女性放置在男性的觀察視角之內,女性依然處于弱勢地位。
這些門戶網站之中,搜狐女性頻道的發展至今已有九年,其中除引領時尚潮流這一主題之外,搜狐女性頻道還把目光放在女性的個性發展等方面,但也僅僅是“粉權”時代宣言一類內容。當然,搜狐女性頻道發展確有其獨到之處。網站開通了女人視界、奧運女人等欄目,并把一些知名女性作為關注焦點,如陳曉旭、章子怡、曾子墨等女明星和女傳媒人。這些女性不僅是她們所在領域的佼佼者,也是時尚和美麗的代言人。
(2)色彩和格式方面集中于溫和色系
綜觀這些門戶網站的女性頻道,網頁的主色調集中于粉色、白色、淺綠色等淺色系。女性網站似乎是溫情的代名詞,不能以嚴肅的藍、黑等色調表現。而配色時,更是以玫瑰花等花朵作為背景來表現女性的溫柔、純情,似乎有刻意討好女性之嫌。女性形象多集中于華美服飾下的靚麗女性形象。女性大多著晚禮服、泳裝等華美性感服飾。雖然這些女性可以更多體現女性美的因素,也能表現女性對自身形象的關注,但普通女性形象這類大眾化的女性角色并不被這類網絡大眾媒體所關注。
(3)女性博客內容
這些大眾門戶網站的女性頻道還有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內容,就是女性博客。女性博客在有些網站中從屬于女性頻道,有些則獨立成為一個博客頻道。
博客這一新興的事物,極大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正如尼葛洛龐帝所說:“隨著電腦日益普及而變得無所不在,它將戲劇性地改變和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不但會改變科學發展的面貌,而且還會影響生活的每一個方面。”而中國女性也正在借助網絡賦予的話語平臺,以前所未有的參與熱情和規模,通過書寫博客與互聯網接軌,在公共媒介發出聲音,表達自我。女性借書寫博客來傳遞自我的聲音與價值觀,體現女性形象的時代內涵。
2.專業性網站中女性內容
(1)新華網、人民網等嚴肅性的網站
筆者調查了新華網、人民網等嚴肅性網站,發現這些網站中大多沒有女性頻道,新華網除外。而有些網站還有專門的男性頻道,如人民網。男性頻道并沒有集中表現成功的男性,而把目光放在了女性的吸引力和同性戀等欄目上。欄目定位于男性的時尚和性文化層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類男性頻道也是女性頻道的延續。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這類嚴肅性的網站似乎并未把女性作為一個關注點,女性的地位在這些以男權文化為中心視角的網站中還是處于被忽略的地位。
(2)文學性網站等專業網站
文學性網站中關于女性關注比較多的是起點中文網。該網站設了專門的女性頻道,網站設置了玄幻奇幻、快意江湖等欄目。表面看來,這類網站的女性似乎處于和男性相似的地位。但仔細看網站的文章內容就會發現,女性仍是處于一些傳統的舊式定位之中。如“一朝選在君王側”、公主、魔女、狐貍精等古代女性的角色。而現今的女性則是極品女人、女性網絡寫手、美女作家等等。這些文章還是將女性置于男性視角之下,并沒有看重女性的內涵,在是對女性的狐媚、貞操等方面做文章。單看這些文章的主題,就可以呈現出一些女性寫作者自身對刻板印象的固守,同時也暴露出網站自身的男權視角或是利用女性寫作迎合男權社會某種觀看欲望的心態。
3.專門的女性網絡
(1)報刊、雜志的電子版或網絡版
這些報刊、雜志的電子版或網絡版與發行的紙版相互關聯。根據報刊雜志的定位,這些網站基本分為以下幾類:
時尚類:如《瑞麗》雜志的網絡版瑞麗女性網,除關注時尚外,還設置了職場、人物頻道,但這些頻道還是圍繞職場伊人、容顏變遷、白領麗人等方面選擇相關內容。
大眾類:中國婦女雜志,定位在女性的情感、家庭方面,雖然有女科學家等時代人物,但更多的是女性消費報告等內容。這些網絡媒體對女性的展現,首先是名人,但值得慶幸的是,網站開始關注普通女性,如西部行、關注貧困母親。另外有中華女性網等,除報道女性內容,還有時政等多方面內容,是綜合性的網站,但對女性社會地位有極大關注。中華女性網曾做過對“社會性別平等”的概念調查,有11130人參加投票,其中知道并了解其涵義5245人,占47.12%,知道但不了解其涵義2980人,占26.77%,只是聽說過1329人,占11.94%,不知道1576,占14.16%。通過這一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女性地位有明顯提高,但還需廣大婦女工作者和全體女性繼續努力,以求讓全社會對性別平等等問題予以關注。
特色類:愛女生,定位于少女等年輕女性,崇尚雜志封面秀等裝飾性設置。好主婦網絡,內容集中于家庭生活、美食、寶貝等。比較有特色的當屬農家女網絡,開始注意社會低層的女性,如打工妹、女“村官”等。
(2)各類專門的女性網絡
這類女性網站數目較多。如中國女性網、媽媽族社區、女友、女人生活網、中國單身女性網等。
其中,中國單身女性網集中表現女性情感方面的內容,設立心理咨詢欄目。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女性單身似乎就是情感方面有欠缺,而男性可能就是單身貴族,鉆石王老五。男女兩性的不平等從婚戀中就可以窺見一二。聯想到當今社會的男女出生比失衡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看出女性的劣勢地位。《當代中國青年人口發展狀況報告》出爐后,媒體關注的是“中國的光棍越來越多”,專家關注的是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人口將會有10%的男性被擠出婚姻市場。顯然,媒體更多關注的是男性婚姻是否成功,關心的是男性的家庭生活。那么女性呢?難道出生性別比失衡對女性沒有影響嗎?顯然不是。女性生存的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兩性婚姻。
反觀媒體的報道,更多關注的是男性的權益,男性未婚會影響社會和諧,好像女性存在的意義就是作為男性的配偶。然而,當我們在為男性婚姻擔憂的時候,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形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是否還在以男性利益為思考問題的著眼點呢?
(3)婚戀網
婚戀網表面看來不應從屬于女性頻道,但仔細分析婚戀網的內容就會發現,女性是婚戀網的主要受眾。婚戀網中比較著名的世紀佳緣網和嫁我網都是以女性婚戀為主的定位方式。其中,對女性的要求大多集中于美貌、家庭至上、廚藝等方面,而男性則更多是博學多才方面。從嫁我網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女性還是一種被動的定位。
通過對上述三類女性網絡頻道的分析可以發現,隨著商業文化的發展,大眾網絡傳媒對女性的定位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過分宣傳享樂中心主義的消費理念,片面地把時尚靚麗當作衡量現代女性的審美標準,鼓勵女性一味追逐閑適消費和高檔花費。
這些媒體不僅深諳女性愛美的心理,教她們如何穿衣、如何瘦身,而且它們還將觸角深入到女性的思想和心靈,教她們如何贏得老公的喜愛、上司的青睞等等。久而久之,女性被商家視為“賣點”。這些宣傳,表面是對女性受眾的重視和關懷,深受女性的推崇和信賴,背后隱藏著的卻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優勢意識形態與商業文化的需要結合”。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片面地強調女性的美貌和容顏,會嚴重影響女性價值觀,使女性淪為男性的附屬品地位。正如“傳播學中女性主義受眾觀認為,女性受眾往往并不會因為文本中的性別歧視內容而感到不快,反而從中得到享受和愉悅,并沉溺其中,使自我越來越符合世俗社會對女性的要求。”
2.女性的生活空間限制在家庭的樊籠里,生存的意義局限于妻子和母親的角色上。女性被定位于傳統的賢妻良母上,而忽略女性的內涵和社會角色。
網絡作為一種普遍的大眾傳媒,表現的是傳媒界對女性的態度。目前,女性通過網絡等媒介展示自我,但她所建構的自我,還是未能脫離男權文化思維下為女性設定的家庭角色的桎梏。在由男權主導的意識形態中,女性仍舊處于男性權力話語的籠罩、遮蔽之中。從以上對大眾網絡媒體女性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女性受眾在網絡媒體中的部分缺失是不容忽視的。那么,怎樣改變這一現狀呢?
首先,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女性角色重新定位的堅實基礎。大眾傳媒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日積月累的滲透中對女性受眾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們影響著女性的思維方式、審美標準、生活態度等。由于廣大女性原有的教育背景、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女性受眾受到媒介影響的程度不盡相同,對媒介“女性形象”的評價和反應也大相徑庭。一般來講,受教育程度越高,社會參與能力越強的女性,越具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和自主意識,不會輕易地被大眾傳媒中所宣傳的“女性形象”所牽制和影響,也就不大會動輒出現模仿和學習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傾向。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自主意識越差的女性受眾,就更容易受到新聞傳媒的不良侵蝕。所以,要想從根本上尋求我國大眾傳媒的女性角色,就要提高廣大女性的價值判斷能力和受教育水平。
其次,大眾傳媒的正確引導是女性角色回歸本真的有效途徑。新聞傳媒不僅是社會重大輿論的引導者、社會主流文化價值的維護者,還是社會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和社會重大議題的設置者。正如“1963年伯納德·科恩在《報業與外交政策》一書中有一句關于威力的名言‘在多數情況下,報紙在告訴人們如何思考上可能不太成功,但在告訴人們應當考慮什么問題時卻驚人地成功。’”新聞傳媒有能力也有責任正確引導廣大女性受眾,更加切實關注生活中的女性所存在的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諸如女性生存的現狀問題、女性的就業問題等。同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們要謹防和警惕商業文化、消費主義等在女性宣傳中的滲透和腐蝕。
通過對上述女性網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女性受眾在我國網絡中的定位還局限在一些傳統的定位模式上。而反映女性的內涵和職業女性、普通女性的內容非常匱乏。因此,大眾女性網絡頻道應該以全面多視角的方式描繪多元化的婦女形象,監測并抵制大眾傳媒中貶抑婦女、否定婦女獨立人格、鼓吹性別角色的陳規定型的報道,適當反映婦女的需要和關切的問題,為婦女走向男女平等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
[1]吳信訓,李曉梅.社會性別視角下博客中的女性表達和自我建構[J].新聞記者,2007,(10).
[2]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3]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譯,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4]段鵬.傳播學基礎——歷史、框架與外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G22
A
1673-0046(2010)01-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