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飛,華裕良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社會學視角下貧困生資助體系的探索性研究
馮 飛,華裕良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論文著重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分析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結合江蘇無錫高校的實際情況,提出實施科學、合理、有效的對策,為高校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提供借鑒意義。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體系
自從高校收費制度改革以來,高校貧困生的人數增長迅速。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1996年在校大學生中特困生有幾十萬人,1999年我國560萬在校生中,貧困生有100.5萬人,2000年則增至142萬人。2006年教育部第20次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和第二學士學位學生)總數為1450萬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294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20%,特別困難學生約123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8%。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全國普通高校貧困生人數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貧困大學生作為高校中的弱勢全體,如何解決好他們的經濟困難,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他們自立、自信、自強,不落后于其他大學生,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已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高校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保障和諧社會下全體公民平等享受教育的權利,讓社會關注高校貧困生。(二)為決策部門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幫扶政策。(三)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促進貧困生健康成長,構建和諧校園。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高校貧困生。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
(2)高校貧困生資助模式。高校貧困生資助模式指的是資助主體(政府、高校及其他各種社會力量)運用一定的資助要素和資源,通過一定的形式作用于資助客體(高校貧困生),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并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方式、方法和措施的總稱。
2.研究方法
該研究主要運用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獻法,查閱權威文獻知識。二是問卷調查法,對江蘇無錫的部分高校貧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高校貧困生幫扶機制運行的現狀。三是比較分析法,對高校貧困生幫扶特點、效果等方面進行比較。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把社會學的理論知識與貧困生資助體系方法相結合,使之更為有效。
1.結構功能論
英文翻譯為“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是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帕森斯認為,在社會系統中,行動者之間的關系結構形成了社會系統的基本結構。社會角色,作為角色系統的集體,以及由價值觀和規范構成的社會制度,是社會的一些結構單位。社會系統為了保證自身的維持和存在必須滿足四種功能條件:(1)適應。確保系統從環境中獲得所需資源,并在系統內加以分配。貧困生資助體系是在教育的大眾化與產業化中出現的,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家、社會、學校開始采取各種方式幫助貧困生入學,這是資助體系的適應階段。(2)目標達成。制定系統的目標和確定各目標的主次關系,并能調動資源和引導社會成員去實現目標。在資助過程中,教育部通過國家獎助學金、銀行與信用合作社的貸款制度幫助貧困生入學,并承諾不讓一個貧困生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這一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貧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3)整合。使系統各部分協調為一個起作用的整體。在貧困生入學后,高校通過貫徹國家對貧困生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勤工儉學、冬季補助、伙食補助、設立貧困生自強獎學金等措施,不斷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4)潛在模式維系。維持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統內保持制度化。在資助體系基本框架(國家扶持+高校幫助)形成后,國家通過法律形式將這一政策制度化,使之服務于廣大貧困生。總之,在結構功能主義中,社會系統是趨于均衡的,在貧困生的資助體系中,這四個方面可使資助體系保持穩定性,不斷適應服務貧困生需要的內在要求。
2.符號互動論
“鏡中我”思想是符號互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觀點由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提出來的,其內容為:一個人對于自我有了某種明確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種想法——涌現在自己的心中,一個人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取決于別人思想的、別人對于自己的態度決定的,這種類型的體會可以稱作“發射的自我”或者“鏡中我”。它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第一,感覺階段,我們在別人面前的形象,是我們設想的他人的感覺。貧困生在開始申報助學金或者向學校上交貧困證明時,就有自卑的感覺,他們往往希望不被其他同學知道。第二,解釋或者評議階段,我們所設想的別人對我們的這種形象的評價,即想想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貧困生在接受資助后,特別是穿著學校補發的棉衣,總會感覺其他學生瞧不起自己,心理會不安,時間久了會有焦慮感。第三,自我反應階段,即由前兩種階段產生的某種自我的感覺。在經歷了前面二個階段的感覺后,有些貧困生無法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最后會慢慢放棄學校的補助;另外,有些心理素質好的學生,可以勇敢面對貧困,覺得貧困不丟人,貧困生一樣可以在學習、工作等方面表現得優秀。
1.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現狀分析
(1)獎學金。2002年,國家開始實行國家獎學金制度。國家獎學金是由國家設立,為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本專科學生提供學費和生活費的一項獎學金。每年評定一次,獎金分兩個等級,一等獎學金每人6000元,二等獎學金每人4000元,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學生,可以用來充抵學費。在調查的過程中,無錫高校注重品學兼優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主,偏重蘇北貧困地區優秀貧困學生。
(2)國家助學金。2005年9月,國家助學獎學金開始在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實施,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具體分為1000元、2000元、3000元3檔。在無錫高校中,學校一般開學初進行貧困生認定,將貧困生分為特別貧困、比較貧困、一般貧困,然后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發放。
(3)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幫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的銀行貸款。在江蘇無錫高校中,按照省教育廳制定的生源地信用合作社貸款方法,每年暑假開始辦理,每人每年貸款上限為6000元。
(4)勤工儉學。勤工儉學是高校資助貧困生的一項有效舉措,它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一定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減緩貧困壓力,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江蘇無錫的高校中,多數高校采取貧困生自愿申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方法,學校對學生校外安全勤工儉學嚴格把關。
(5)困難補助。困難補助制度是高校為學生月收入低于學校所在地區居民最低生活標準線的特困生設立特困補助,目的為了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無錫部分高校都采取設立愛心基金的形式,動員廣大師生獻愛心,共同幫助貧困生排憂解難。
(6)減免學費。減免學雜費是資助貧困生一項重要措施,是為了保證他們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體現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江蘇無錫高校中,主要針對蘇北困難家庭學生,從物質上、心靈上幫助他們,做到不讓一個蘇北的貧困生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
2.高校貧困生資助過程中存在問題
(1)政府方面。國家實施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貸款制度設計存在政策性目標與商業性運作的矛盾,出現了大面積停貸,資助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得到滿足。資助的功能沒有達到,這就需要在適合、目標達成、整合、潛在模式維系中實現結構內部的有機統一,真正發揮政府資助的主導作用。
(2)學校方面。高校資助體系在獎、貸、助、補、減資助制度在高校的實施中作用發揮不到位。重點高校得到的優惠比普通高校多,畢竟重點高校是少數,這就會使得優勢資源進一步聚集到了重點高校,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普通高校貧困生在受助的機會上相對有限。尤其是在國家財政吃緊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3)學生方面。誠信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助學貸款不是無償的,是要與誠信掛鉤的。在規定時間內償還助學貸款是學生的義務,是一種使命感。但是在現實中,很多大學生不誠信,惡意拖欠貸款,這也是銀行貸款力度降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4)社會方面。社會其他組織或企業對貧困生的資助非常有限,一方面與社會的商業性行為有關,另一方面與政府的宣傳動員不到位有關。助學不僅僅是國家政府單獨行為,更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才能從多渠道解決貧困生問題。
1.全方位拓展貧困生資助體系的主渠道
在資助的過程中,獎、貸、助、補、減是最主要的方式,要在各個環節中把握它們的方向性。獎學金應充分發揮激勵和獎優功能,而不是助困;困難補助作為我們發展中國家過多的設立贈予性的資助資金是有限的,主要功能放在保障特困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上;學費減免主要用于鼓勵貧困生從事國家急需的專業以及去艱苦行業和地區工作的學生,如江蘇蘇北地區支持農村建設等工作;而助學貸款作為一種有償資助,不同于以上贈予性資助政策,它既可以解決學生的燃眉之急,又可以回籠資金循環利用,符合高等教育成本應該由國家和個人分擔的原則。所以建立全方位的資助體系是不斷推進貧困生工作的重要途徑,這也需要政府、學校、學生、社會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實現。無錫的高校大多在資助貧困生的過程中根據本校貧困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江南大學依托其重點本科的實力廣泛引進企業獎學金,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發揮其電子信息、模具加工的優勢,建立校企合作,為貧困生拓展就業渠道等等。
2.建立大學生個人誠信制度
針對日益突出的某些大學生惡意拖欠貸款的情況,許多高校出臺一系列新方法。在無錫高校中,部分高校與學生簽訂承諾書、與家長聯系、采取公示制度對違約學生曝光等等。同時,江南晚報、無錫城市頻道媒體宣傳也對畢業后學生還貸誠信進行宣傳。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還將誠信教育納入兩課教育之中,并在學生入黨教育與新生入學教育中多角度加強誠信教育。
3.做好貧困生的心理解困工作
建立心理咨詢機構,加大咨詢隊伍建設力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團體心理咨詢活動。在無錫高校中,江南大學是省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在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著模范作用,同時,無錫各個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積極合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通過豐富多彩的心理劇比賽,展示貧困生的精神風貌,在人際關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成為蘇南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進一步推進蘇南地區校園文化建設,為貧困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心理環境。
[1]孫煒,王欣等.教育專項調查助學貸款貧困學生最受益[N].北京青年報,2002-09-10.
G64
A
1673-0046(2010)7-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