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寧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順德 528300)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體育教學
段寧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順德 528300)
本文首先探討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關系:自主是探究的基礎,合作是探究的形式,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以自主為基礎、合作為形式的體育探究式教學應把握的問題及其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體育課程作為一門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征,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體育教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2001年教育部正式頒布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變革傳統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往體育教學崇尚的“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而輕過程,重記憶而輕思維”的注入式教學,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教育,已成為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的標桿。
自主是探究的基礎,合作是探究的形式,而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自主就是對個體主動性、獨立性和自覺性特征的概括。正如英國學者迪爾登概括出自主性的三個特征,“獨立做出判斷;批判性地反思這些判斷的傾向,以及依據這些獨立的反思的判斷將信念與行為整合起來的傾向。”合作是學習的基本存在形式。人們是基于自己的經驗來認識事物,因而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只有通過合作,才能了解與自己不同的觀點,獲得豐富、全面的認識。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充分尊重和發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1.為學生營造探究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先前經驗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學習者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與情景的交互作用過程中由學習者自己建構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完成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其體驗成功的經驗,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對體育課的興趣和自信心;也可以通過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積極鼓勵學生提問,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積極思維水平;還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
學生的學習就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構建新知的過程,因而激發學生的先前經驗引發學習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學生已有經驗和社會生活實際,將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形式設計到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自己的認識。例如在學習投擲鉛球時,先讓學生聯系以往學習過的投擲實心球的動作,自己探究從中找出投擲方法的共同點。
2.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積極體驗
在倡導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引導。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探究活動。應特別強調教師必要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學生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提高和收獲。在教學中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后,還應該在適當的時機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
3.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由于學生經驗背景的差異,因而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在探究學習中,通過合作與交流,在合作、相互表達與傾聽中,學生能夠了解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同時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各種社會需要得到滿足后,就會激起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參加體育活動自覺性。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師通過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提供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從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以自主為基礎、合作為形式的探究式體育教學的基本思路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的自主性為基礎,合作為形式,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為重點,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探究式教學。
1.準備活動輪流帶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自我鍛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部分教師可以示范性地帶領學生做幾次徒手操,要求學生在以后的每次體育課中輪流帶操。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查找相關的體育資料,結合自己的特點編排準備操,此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同時還可以適當選用音樂伴奏,增強練操效果。
2.設疑激趣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探索精神,讓學生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啟發性,要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同時問題還要有適當的難度,解決問題所需的思維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要基于學生的先知經驗。例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是不是腳用力蹬地就能跳得遠?是不是跳得高就能跳得遠?是不是兩臂用力擺就能跳得遠?等等,然后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立定跳遠的要點。通過設疑,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在實踐中加快對動作、技術的掌握。
3.引導探究,鼓勵提問,合作交流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探究激情,積極鼓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出問題。針對學生發現的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探究,在師生親歷的探究過程中逐漸體會和掌握動作、技能。例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探究投籃方法,鼓勵學生提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討論,在交流中互相指點互相學習,尋找最佳投籃方法。
4.教師總結,精講,分段演練
教師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或者其他的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結合教學內容,制作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通過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可以清楚地講解動作的要點、重點及難點,同時還可利用圖片、動畫等充分展示動作的分解過程,形象地演示動作完成的全過程。這樣,利用信息技術,體育課堂教學實現了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教師在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總結之后,便可以在多媒體教室利用做好的課件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和分段演練。通過對每個動作要領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演示后,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對動作掌握的不足之處,進而加強練習,確保動作的準確性,增強對動作的感悟和運用。
5.網上交流
由于課堂上教學時間非常有限,交流不夠深入,面也不夠廣泛。因此在課后,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根據教學的需要或學生的興趣,利用BBS、聊天室等交互工具開設一些專題,使學生有機會在課外對課程的形式、教師的優缺點以及一些在課堂上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充分、深入的交流。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G64
A
1673-0046(2010)2-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