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華 廖志炎
(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閱讀療法”一詞源于希臘語,由“圖書”和“治療”合成,也可稱“圖書治療”,數百年來,一直受到國外醫學界和圖書館界的普遍重視。《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三版這樣解釋閱讀療法:①用有選擇的讀物輔助醫學和精神病學的治療;②通過有指導的閱讀,幫助解決個人問題。
近幾年以來,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2008年以來由于連續遭遇百年未遇冰災、特大地震災害及多種經濟因素影響、2009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使我國企業遭受重創,企業開工不足,就業吸納有限,大學生就業空間受到擠壓;隨著高校逐年擴招,大學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而公共部門對大學生的新增需求越來越少。嚴酷的就業形勢,使得“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不再感覺自己是“天之驕子”,而是在遭受了一次次求職挫敗后,產生了使身心備受煎熬的就業焦慮。
產生就業焦慮還有種種個人原因:如過高期望值與現實的差距;自信心不足,抗挫折能力差;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調查顯示,80%以上的畢業生沒有明確的未來職業發展規劃;自身技能的不足,沒有學到過硬的本領等等。
焦慮是一種綜合的負性情緒,是在人們主觀預期有挫折、威脅、壓力等事物和情境將要來臨而自己感到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時產生的一種不愉快情緒體驗。大學生就業焦慮則是大學生對可能無法實現的就業目標所產生的焦躁不安情緒體驗:在軀體方面的表現為失眠、食欲下降、身體某處的不適感、疲憊感等;在情緒方面的表現為焦慮抑郁、缺乏安全感以至失去信心等;在認知方面表現為注意力和記憶力的變化、自責、擔憂、嚴重的可能出現自殺觀念;在行為方面的則有退縮被動、缺乏積極主動的進取行動、人際交往活動的減少等。適當的焦慮,對個體的生存保持警覺性,激發人的積極性,對促進個人和社會的進步都有好處。病態的過度的焦慮卻會破壞身心健康,嚴重時甚至使人精神崩潰。往年大學生“就業焦慮”要到畢業時才集中出現,現在大學生就業焦慮感已經提前出現于大一學生群體中。求職在大學生的潛意識里早已形成巨大的壓力,在投出簡歷等待結果的過程中,往往信心一點點被銷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焦慮中等待,在等待中焦慮,因承受不住積累的心理壓力而患上“焦慮癥”。伴隨著“就業焦慮”而來的是大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各種相關心理問題的產生甚至因為不堪壓力而精神失常、自戕生命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在此背景下,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拓展教育功能,緩解大學生的就業焦慮,是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圖書館員應該認真思考和積極參與的課題之一。
美國精神醫學專家高爾特說:“圖書館是一座心智的藥房,存儲著為各類情緒失常病人治療的‘藥物’?!贝髮W生喜歡到圖書館去找“心藥”,首先是因為經濟、簡便、及時。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的心臟”,是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地、是傳播文獻信息資源的樞紐。圖書館的豐富館藏,可以向讀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圖書館員可以通過對館藏的遴選、加工、集萃,向讀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圖書館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不必花錢,圖書可以隨時借閱,而且攜帶方便。
第二,圖書館是個人人都去的公共場所,到那里進行“閱讀治療”,不泄露任何隱私,沒有精神壓力,不會有傷自尊。目前高校里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咨詢老師還太少,設施也不完備,大學生即使想尋求幫助,也往往有許多顧慮和限制,而“閱讀療法”彌補了這一不足。
目前,我國有許多學者在研究和探索閱讀療法的治療作用,并有王波、王余光、徐雁等專家為讀者推薦的“常用閱讀療法處方”。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與作品的感情內涵引起程度不同的共鳴的過程,從而產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種崇高的感情,或改進處世態度,這就是圖書攝人心魄的魔力和魅力?,F代教育是一個復雜的多功能的系統,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性格的培養。圖書館作為“高校的第二課堂”,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拓寬渠道,挖掘潛力,采取多種措施開展閱讀療法。
圖書館的學習形式比課堂教學更具主動性、靈活性和廣泛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愛好觸類旁通,充分發揮主動學習精神,豐富、充實和提高自己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培養自身的創造力及個性發展,為就業打下堅實的知識技能基礎。扎實的專業學習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未雨綢繆,對將要出現的就業前焦慮無助起到預防的作用。
3.1.1 專業知識的閱讀強化求職的核心競爭力
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贝髮W生要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脫穎而出并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是要學到扎實的專業知識。大學時代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以后參加特定行業的知識和技能基礎。因此,必須正視專業知識的學習,以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大學學習應抓住職業的謀劃點,抓住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點,積極作好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儲備和培養。一技在身,才能從容應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
3.1.2 文學作品的閱讀塑造大學生的人格和調適大學生心理
大學生通過閱讀或創作文學作品,可以達到修身養性、建立新的認知、調節情緒、重塑人格、改變行為模式等積極效果。弗洛伊德對文學與心理關系的研究聞名遐邇,他利用神話傳說、寓言、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論證了他在臨床個案觀察中發現的一些潛意識規律和神經癥病理機制,也探討了詼諧故事中令人愉悅的心理機制,研究了文學作品對讀者心理產生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文學的首要功能就是教化,按照西方黑格爾的哲學觀,語言既是人精神的出發點,也是精神的歸宿與家園,也就是說讀書可以使居無定所的思想穩定下來,使那些迷惘和困惑的靈魂找到家園,使心理患者能從比喻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頓悟解決心理沖突的途徑,學會閱讀自療。
3.1.3 勵志圖書的閱讀奉上心靈雞湯
現行的教育體制只重視專業知識教育,而在為人處世的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職場經驗的指導等方面整體缺位和乏力。這種狀況使得學校教育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差距很大,對于個體來講,這種教育模式會使得個人由學校走向社會的過程中缺少過渡性的教育和指導,進入社會以后常常在心理、生理上出現一定程度的不適。近年來,勵志圖書的大量出版和持續熱銷,諸如《把信送給加西亞》、《誰動了我的奶酪》、《卡耐基全集》、《水煮三國》等等,一次次給職業遭受挫折和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奉上“心靈雞湯”,可謂精神心理層面的建設與突圍。大學生在謀求自我發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挫折和不確定性因素,因此人們需要成功方法的指導與借鑒,成功進取的經驗已成為當前青年人的“強需求”。
大學生就業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信息缺乏或信息不對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平臺,廣泛收集就業信息資源,整合各方信息資源,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庫,向學生提供最新的、動態的就業信息和相關的政策信息,并采用多種形式報道就業信息,并且提前到大學生進校時展開,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查找就業信息難的問題。對于新興專業和熱門專業所需的文獻,要及時進行跟蹤和分析,以便他們培養自己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并通過推薦書刊、專題講座、心理調適等形式解決他們在人生設計和職業規劃方面的困惑,并能對就業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大學生通過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和發展潛力,了解職業要求,調整就業預期值,從而確立合理的就業目標,減少就業焦慮,學會理性決策。圖書館還可以設立就業信息服務窗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對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疏導,指導學生建立有效的求職技巧。
圖書館實行閱讀療法,需要建立一支熟諳圖書館館藏書目、個人知識儲備深厚、懂得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圖書館利用這樣的人才儲備,建立閱讀療法服務小組,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評估及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對癥施“書”,指導學生閱讀,從而達到幫助學生調整狀態,釋放緊張焦慮的情緒的目的,對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問題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治療。
由于心理問題的隱私性特征,圖書館實施閱讀治療,還需要建立良好的閱讀環境,設立閱讀療法閱覽室。幽雅、靜謐的環境有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在這樣的閱覽室里,學生根據圖書館開列的閱讀療法書目,開展閱讀自療,才能更好地直面自身的內心世界。
每一個時代都會產生它的“有力量的文學”,這種文學作品所蘊含的力量之大,甚至能夠改變讀者的命運。閱讀療法選擇的讀物包括紙質圖書和數字圖書等各類記錄知識的載體。與醫生在常規治療中給患者開處方一樣,針對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及個體差異特質,為他們甄選恰當的圖書和開列書目,是實施閱讀療法的關鍵步驟之一?;诖耍醪ㄔ凇堕喿x療法》中歸納整理出《精華版“泛閱讀療法書目”》:
《詩經》《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史記》《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顏氏家訓》《菜根譚》《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魯迅文選》《圍城》《傅雷家書》《天龍八部》《平凡的世界》《圣經》《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自己拯救自己》
精簡的推薦書目可行適用,為大學生重塑價值觀、人生觀,締造優秀的人格,成為德才兼備、心理健康的人才提供了經典圖書。
閱讀治療在我國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還處于探索階段,理論上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實踐上缺乏有力的實驗數據和應用成果。圖書館工作者如果沒有經過醫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習、科學正規的訓練,僅憑熱情和熱心是勝任不了這個工作的,閱讀療法作為心理治療和調適的手段,目前還只能是輔助性治療,不能代替專業的醫學治療。
大學生的就業焦慮上,存在顯著的城鄉差異、性別差異、院校類型差異。調查表明,農村學生的焦慮程度高于城市學生,女生的焦慮程度高于男生,處于中間層次院校學生的焦慮程度高于重點院校和高職高專學生。人的個性千差萬別,對不同的個體,有的能藥到病除,有的可能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所以提供閱讀書目還得因人而異。開展閱讀治療的過程中,如何幫助“易感讀者”選書,并進行一定的指導閱讀,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技術性,不能一以概之、簡單操作,而是要有的放矢,科學合理,這樣才能收到積極效果。
實施閱讀療法,不是說給讀者一本書,就是給了藥到病除的神藥,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讀者閱讀圖書以后產生的是什么效果,要密切觀察,并與之溝通。對讀者的貼心關愛,對讀者的情緒疏導,對讀者的心理按摩等等諸法配合使用,才能使閱讀療法產生更好的療效,舒緩學生的焦慮情緒,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閱讀療法是進行心理治療和調節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出現困難,產生就業焦慮的情況下,圖書館工作人員應運用閱讀療法幫助大學生解困壓力,舒緩焦慮,使其發揮應有的效果,化“就業焦慮”為“信心指數”,為實現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1.王波.閱讀療法.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6:220-233
2.呂秀云.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服務的探討.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5):79-80
3.楊一瓊.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真的可行嗎?.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3):93-96
4.2009年中國就業形勢及對策建議.中國網,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