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耿煥 (韓國)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 200433)
目前,朝鮮雖然與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處于敵對狀態,但同時也是一個周期性的與美國進行接觸和協商的十分活躍的國家。美國雖然在國際上不斷封堵朝鮮,但朝鮮與美國的協商仍然十分活躍與頻繁。過去幾年來,朝鮮一直是一個連糧食問題都無法完全解決、經濟上十分落后的弱小國家。在軍事實力方面,朝鮮在過去雖然能夠給韓國造成威脅,但除了對韓國發動突襲式的先發制人攻擊之外,朝鮮的軍力與韓國相比仍然處于弱勢地位。然而,朝鮮雖然是存在著諸多脆弱性的弱小國家,卻仍然是美國十分重要的國際事務協商對象。同時,朝鮮通過與美國的協商也獲取了相當的經濟實利。但是,在自身實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朝鮮依然能夠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并與美國平起平坐地進行對等協商,這本身就十分有意義。
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朝鮮“邊緣戰術”這一談判行為方式。朝鮮的談判方式是一直惡化國際問題事態的發展直到最高潮,在談判的最后時刻處于最有利立場時才達成妥協。從兩個方面來看,朝鮮的這種協商行為有著相當的合理性。首先,正如前所述,朝鮮是一個籌碼極少的弱小國家。在談判中,朝鮮引導談判走向的條件非常之少。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朝鮮沒有更多的條件與美國進行討價還價。在朝核問題中,如果朝鮮決定棄核,朝鮮就不再擁有能夠與美國談判的任何資本與籌碼。因此,核問題成為朝鮮與美國在諸多領域中談判的唯一重要籌碼與條件。其次,朝鮮認為,與美國抗衡本身就是對朝鮮國家利益的極大助益,可以使朝核問題能夠按照本國的愿望與美國達成協議,不斷推遲與美國的協議,讓這種索然無味的協商繼續下去也符合朝鮮的國家利益。其原因就在于,在朝鮮與美國的談判過程中,朝鮮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而在與中國、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的分組協商中也能夠與美國的相互聯系,形成對朝鮮十分有利的條件,最終能夠達成妥協。舉例來講,在朝鮮與韓國就開城工業園區相關問題進行協商的情況下,朝鮮在與美國的協商中,就可以要求將韓國接受朝鮮的條件作為朝美進行協商的條件。而韓國政府也不得不接受美國的這種要求。
在棄核問題上,朝鮮與美國的談判曾經取得過相當程度的進展,但由于韓國親美的李明博政府的上臺和美國新政府的組成,使這種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目前,美國新政府似乎仍然沒有做好就朝鮮問題進行積極協商的準備。美國需要解決好國內的經濟問題,同時新政府制定外交原則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到目前為止,美國去年一直采取的對朝封鎖政策仍然沒有發生變化。然而,美國并不認為這種封鎖政策是解決朝核問題的好方法。對于長期的經濟困難與國際孤立,朝鮮早已習以為常。美國清楚知道過去美國的數次封鎖政策已經失敗的事實。正如前述,美國之所以仍然堅持對朝鮮的封鎖政策,是因為美國新政府仍然并不積極于解決朝鮮問題,而只是一種爭取時間的措施與策略。同樣,對于目前協商毫無進展的局面,朝鮮也有意使當事國更為焦慮,從戰略層面加以利用。一般來講,這種“時間拖延戰略”是美國等有實力的大國經常有效使用的戰略。但是,這種戰略卻被朝鮮反過來用以對付美國這樣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通過合作加以說服的效果常常不如令其遭受損失進行施壓的做法,如此才能更為有效地引導合作的形成。然而,對于追求長期利益的強大勢力而言,在本國封鎖水道期間,也需要強大的內部團結能力,才能夠撐過未能獲得任何利益的惡劣環境。
美國的封鎖政策正是如此,試圖壓迫朝鮮,使朝鮮無法渡過經濟難關,從而按照美國的要求,接受美國提出的放棄核、導彈等一系列要求。但是,面對美國的這種遏制,朝鮮反而有著強大的內部團結能力,反過來向美國施壓,引導協商向著有利于朝鮮的方向發展。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崩潰與原蘇聯的解體,以及中蘇與韓國的建交等一系列的沖擊更加重了朝鮮在國際上的孤立局面。而從內部來講,金日成主席的去世、多年不遇的洪災與旱災引發的嚴重糧食困難,更使朝鮮處于政權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為迅速擺脫如此嚴重的內外危機局面,朝鮮對外采取“邊緣外交”的方式,通過核、導彈等軍事緊張局面來確保政權的安全,并從國際社會獲得經濟援助。正如前述,朝鮮半島雖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并不大,但卻是周邊大國十分重要的戰略地區。因此,朝鮮半島上的兩大政治集團,即韓國和朝鮮,雖然國家實力不濟,但卻處于能對國際上十分敏感的問題產生重要影響的地位。特別是朝鮮,仍然不斷強調其意識形態的合法性以渡過國內困難。朝鮮政府不斷向民眾宣傳朝鮮民族的自主性,認為當前面臨的困難都是美國等帝國主義勢力壓迫造成的結果,全國國民必須團結一致才能渡過難關。在日新月異不斷變化的內外形勢中,朝鮮為實現其外交目標,推行了一套軍事主義與經濟實用主義并行不悖的“雙重戰略”。這種戰略將軍事領域作為維持政權與對外協商的談判手段,而為克服面臨的經濟困難,朝鮮在經濟領域則推行了諸多實用主義的措施。朝鮮先后宣布退出NPT,即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自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對朝鮮進行了六次核設施核查。核查結果顯示朝鮮已經數次提取出釙的事實,認為朝鮮的申報內容與實際存在較大出入。之后,IAEA要求對據認為是儲存再處理核廢料的場所進行特別核查,而朝鮮以軍事設施為由拒絕核查,最后于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并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將“核牌”發揮得淋漓盡致,最后與美國達成了以朝鮮凍結核開發、美國提供建設輕水反應堆,并推動兩國關系正?;葍热莸某廊諆韧邊f議,改善朝美、朝日關系的基礎已經形成。由于朝鮮半島特殊的地緣位置,朝鮮認為,通過發展軍事力量引發大國擔憂和保持這種緊張關系,能夠為朝鮮帶來經濟的實際利益。在核問題方面,朝鮮充分利用核問題以獲得經濟補償。朝美關系曾經因為平安南道大關郡金倉里地下核設施疑惑問題而一度劍拔弩張,進入高度危機狀態,但經過四次協商,朝鮮決定允許美國方面多次赴現場調查,作為這一行動的代價,美國方面需向朝鮮提供60萬噸的糧食援助。美國現場調查團對金倉里隧道進行了兩次調查后,圍繞核疑惑設施用途的矛盾告一段落。雖然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但朝鮮仍然在繼續推動核、導彈開發等建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體系的活動。
勿庸置疑,朝鮮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通過“邊緣外交”將美國拉回到談判桌上。作為朝鮮而言,為適應國際環境變化導致的東北亞國際關系變動,與對朝鮮安全構成最大威脅的美國改善關系是最首要的任務。朝鮮一直要求美國確保朝鮮的政權安全與實現朝美關系正?;?。朝鮮的重點在于要求美國承認朝鮮的主權,并通過互不侵犯條約保證政權安全。同樣,朝鮮也試圖通過改善對美關系擴大美國的對朝經濟援助,加大對朝投資。朝鮮認為,朝鮮面臨的經濟與孤立根源就在于美國的對朝經濟制裁,只有美國取消對朝經濟制裁,朝鮮的經濟才可能恢復生機。此外,如果朝鮮通過對美關系這一門檻,對日、對歐關系也必能夠迎刃而解,取得快速進展。
20世紀90年代以后朝鮮的經濟困境使其無法追趕韓國的軍事發展。但是朝鮮的核計劃被美國發現以后兩國開始談判。通過與美國的談判朝鮮發現了核武器的新的用處,即美國對朝鮮的核計劃非常敏感,把它當成嚴重的國際問題。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以后美國努力建立一個新的國際體系,因此美國要完善處理朝鮮問題。朝鮮核問題已經成為國際性問題,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怎么解決。
實際上美國與朝鮮早就在朝鮮的安全保障與經濟援助的金額與方法上達成一致 (將朝鮮在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上取消,朝美建交,能源 (重油,電力)援助,日本戰后賠償等)。美國承諾朝鮮放棄核計劃就能得到所需的東西,但是朝鮮擔心放棄核計劃以后將就沒有可以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朝鮮目睹過美國轟炸伊拉克以根本不存在的大量殺傷性武器為戰爭動因,因此對朝鮮來說美國是很不可靠的談判對象。在朝美之間的交易中,一旦去功能化以后不能恢復的核計劃與需要時間并且通過幾個階段的經濟援助和安全保障,這兩個東西是不合適平等交換的。這樣的交易只能在雙方完全信任對方的環境下可以成交。
二戰以后,半個世紀以來朝美幾乎沒有過友好接觸,兩國之間的信譽只能通過無數的交易以后才能產生。當然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原則是不可讓步的,但是朝美兩國之間的封閉狀態不能改善現況,雙方應該在除了核問題以外的領域開始擴大交流努力獲取對方的信賴。
國際問題的談判中每個國家都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斗爭。朝鮮與美國是國家實力非常不平衡的談判對象,但是核問題本身有很大的例外性,再加上朝鮮的特殊位置讓朝核問題成為全世界注目的國際性問題?,F在朝美之間的談判正處于特殊時期,即雙方的要求早已達成一致,但在履行條款的方法上有沖突與歧視。在無政府狀態下兩國之間履行契約的最大的推動力是相互之間的信賴,因此雙方應該首先努力產生信賴。
[1]崔容煥.韓美同盟關系的變化與韓國的立場與對策研究[M].京畿道:京畿開發研究所,2007.
[2]李大宇.國際安全環境變化于韓美同盟關系的變化[M].韓爾ACADEMY,2008
[4]樸幸中.美國與中國的朝鮮核問題解決方向與韓國的政策范圍[J].統一研究院,2005.12.
[5]申定賢.東北亞國際政治與朝鮮半島[M].韓國:慶熙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