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玲
(河北省食品進出口公司 河北石家莊 050051)
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財務特征研究
○趙雅玲
(河北省食品進出口公司 河北石家莊 050051)
企業具有生命周期的特征,一般經歷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直至消亡。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由于企業經營模式和內外環境的差異,使得企業具有不同的財務特征,并由此支配相適應的財務行為。
生命周期理論 財務行為 財務特征
企業財務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時刻面臨著市場環境、競爭策略、國家政策等多元動態因素的沖擊,尤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正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如何在企業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準確地發現并分析不同的財務特征,進而支配與之相適應的財務行為,成為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實現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密匙。
企業財務特征是基于企業的不同生命周期而表現出來的,特定的生命周期表現出相應的企業財務特征。通過對國內外現有文獻的查閱,有不少學者都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以及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管理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各自較為成型的觀點。
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關于企業生命周期的研究很少。比較有代表的是馬森·海爾瑞(Mason Haire),他首先提出了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待企業的“生命周期”,并認為企業的發展也符合生物學中的成長曲線。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提出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停滯、消亡等現象,并指出導致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企業在管理上的不足,即一個企業在管理上的局限性可能成為其發展的極限。到70—90年代,學者們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入,逐步提出了一些企業成長模型。如邱吉爾和劉易斯(Churchill N.C.&LewisV.L.,1983)從企業規模和管理因素的維度描述了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提出了五階段成長模型:創業期、生存期、發展期、起飛期和成熟期。伊查克·愛迪思(Adizes I)在《企業生命周期》一書中把企業成長過程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共十個階段,認為在企業成長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通過靈活性和可控性兩個指標來體現。
在對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管理研究中,張曉琳根據企業生命周期過程中所經歷的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分別從各階段的財務特征、投資戰略取向、籌資戰略取向和收益分配戰略等角度進行了分析;楊振則從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理財環境、不良財務行為、財務目標與行為選擇進行分析,并認為認清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是企業采取合理財務行為、防范不良行為的重要措施。
通過文獻分析,筆者發現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特征研究多集中于企業的財務戰略管理研究中,較少有專門的系統深入的分析。
通過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發現,目前學術界比較公認的企業生命周期是指企業由于受到國家經濟環境、產業及產品生命周期、企業資源、管理周期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企業的發展表現出周期性的特征,具體為企業的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4個階段。
創業期的企業擁有專有的技術,產品具有異質性,擁有良好的市場機遇,企業的規模較小,管理靈活且權力高度集中,對市場環境的變化能快速感知和適應。然而,這個階段的企業組織結構也比較單一,缺乏規范。同時,由于資金有限,企業基礎條件較差,市場競爭力較弱,企業融資和盈利能力不強,基本是投入大、產出少,現金流轉緩慢,極易出現資金鏈斷裂,面臨著非常高的經營風險。
成長期的企業技術不斷成熟,并逐步形成獨特且被市場認可的產品體系,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在企業內部管理上,限于所有者個人能力,企業管理逐步由集權向分權轉化,組織結構不斷完善,管理行為日益規范。但由于企業產銷增長迅速,而經營者缺乏必需的對現金留存額的準確計算,仍會導致企業出現資金短缺的狀況,經營風險仍然較大。
這一階段的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流程都趨于成熟和合理,產品市場占有率穩定,企業的盈利水平較高,現金周轉順暢,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但同時企業的不斷擴張、新進企業不斷增加導致市場日趨飽和,容易出現企業產能過剩,導致企業效益降低,生產成本上升。穩定的企業發展形態也易使企業內部滋生官僚主義,缺少積極的進取心和創新精神,而是彼此勾心斗角,內耗嚴重。
處于成熟期的企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上述所描述的各種問題,將使企業逐步走向衰退期:即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步下降,企業現金流的短缺危機逐步顯現,權益融資困難,企業籌資能力下降;管理階層的官僚主義、本位主義滋生,部門之間相互推諉、士氣低落。此時,被競爭對手接管、兼并的可能性增大,企業生存受到威脅。
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財務特征也不盡相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必需要準確地把握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準確地感知企業的財務特征并支配針對性的財務行為。
從企業財務活動對企業現金流量產生的影響分析,經營和投資屬于資金流出大于流入,風險投資商的資金投入和創業者自身的資金積累是企業主要的現金來源,這一階段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基本為負值,這也是創業期企業財務狀態的顯著特征。
企業在創業期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是開創性的,沒有任何的經驗可循,因此,在這一階段的經營風險也是最高的。企業的經營風險包括企業計劃開發生產的新產品是否能順利投產,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否被顧客接受,產品市場的不斷擴大是否能足夠回報企業投入的成本,企業產品未來的發展空間究竟有多大等等。正是由于企業這一階段的高經營風險,也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必須盡可能的較低。通過使用權益資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債務資本。同時,由于初創企業的信用額低,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只能依靠高風險投資并期望獲得高回報的資本家。因此,在創業期,企業一般采取財務集中戰略,通過集中企業優勢資源,選取一個特定細分市場和顧客群體,進行重點宣傳營銷,以不斷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為企業迅速步入快速成長期進行原始資本積累。
企業創業期的任務是實現企業生存和原始資本積累,而成長期的企業則是要擴大市場規模,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并在市場中取得領先優勢,因此,在這一發展時期的企業一般采取積極的財務策略。通過銀行融資、發行股票和債券等方式,提高負債比率,而在進行分配時盡量選擇少量的現金股利和高額配股、送股的方式,提高收益的留存率,以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滿足企業快速成長對現金流的需求。
同時,隨著企業的成長壯大,企業的組織結構也由原來的單一結構變成復雜的多層結構。創業初期的財務集權治理模式已不能適應企業快速成長的要求,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企業所有者將經營管理權限不斷下放給具有專業經營能力的人員,通過采取分權管理、財務控制,不斷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并逐步實現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企業進入成熟期后,企業的資源投入已經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產品結構趨于合理,市場份額相對穩定,并取得了比較穩固的市場地位,產品開始進入高回報期。并且,隨著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的日益成熟與規范,生產效率達到最高值,生產成本處于最低水平,企業利潤也隨之到達最高水平。此時企業的各方面似乎都令人滿意,但是,物極必反,任何產品的發展都有市場萎縮的可能,任何行業也有進行蕭條期的可能,因此,在這一階段,企業為規避潛在的經營風險,保持現有的產品市場地位,一般選擇比較穩健的財務策略,對新的投資項目和領域選擇比較慎重,不再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并在利益分配中以現金形式為主,并減少了股權支付的比例。
同時,由于企業規模的擴張和經營管理的進一步分權,跨地域、跨文化、跨行業經營所帶來的風險隨著增加。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并迫切需要企業所有者對管理權限進一步分權和下放,建立新的,以職業經理人員為主體的財務管理體系,通過專業化的運作與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由于市場對企業產品需求的衰退和轉移,企業經營規模的降低和產品的消亡最終不可避免。在這一時期,企業的產品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利潤不斷降低,企業為減少成本和庫存,只得不斷地壓縮產能、降低產品價格和放寬企業商業信用,而這無疑將造成企業應收款項不斷增加,企業壞賬風險增加,并由此導致企業的股票價格下跌,股票市場的融資難度加大,銀行信用貸款緊縮,企業籌資能力下降,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企業財務狀況急劇惡化。
此時,企業或通過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尋求“二次創業”,進入新一輪的生命周期循環,或通過收縮業務、資產重組,或被企業接管、兼并。
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財務特征研究,不僅要思考特定生命周期階段的財務特征,更要構筑企業完整生命周期階段的財務特征演變平臺,通過對財務特征的準確判斷和分析,指導企業實施針對性的財務行為,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
[1]王旭: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選擇[D].東北師范大學,2006.
[2]伊查克·愛迪思:企業生命周期[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3]張曉琳: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選擇[D].東北財經大學,2006.
[4]楊振: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財務行為選擇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